-
1 # 歷小史大
-
2 # 未濟
先對題幹說明一下,我是不認宋為朝代的,每次寫文章,都寫北宋,南宋,從不帶上朝這個字,同樣的,我也不認金,遼為王朝,都是寫金國,遼國。解釋完這個問題再來回答題乾的問題。
諸國林立,相互制衡北宋和南宋時期,國家有很多,北面有遼,後來有金,後來又有蒙古,西北有西夏,南面有吐蕃和大理,各股勢力錯綜複雜,尤其是北方經常是三國鼎立時代。遼和金與西夏也發生過戰爭,想打北宋或者南宋,西夏總是個制衡。後來金又被蒙古牽制,疲於應付,自然沒法再大規模南下。
宋軍有一定的戰鬥力雖說宋軍的戰鬥力不是很厲害,經常打敗仗,但是也不是不堪一擊。北宋時期對遼戰爭也是互有勝負,北宋還是可以自保的。而南宋軍的戰鬥力其實更高,南宋對金,和對蒙古都是扛了很多年,並且有很多場勝仗。雖然最後南宋被滅了,那是國家已經腐朽不堪 了,是歷史的必然。只是論戰鬥力的話,南宋軍還是可以的。而且南宋時期名將很多,這對南宋來說是件幸事。
議和政策這與生活習慣有關,遼,金,蒙古總體來說過的是遊牧,漁獵的生活。他們缺乏很多資源,而宋的資源豐富,所以總是被搶。北宋和南宋都採取了議和的政策,給遼金各種東西,滿足他們。後來遼的漢化越來越嚴重,很多技術也都掌握了,日子過得舒服,不缺什麼了,北宋和遼曾經四十多年沒打過仗,就是因為遼也發展起來了。而金剛崛起的時候還是靠掠奪來取得資源,後來金的生活也變好了,最後被蒙古滅了。
總結雖然宋是偏安一隅,但是隨著北方遼金等國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戰鬥力也下降,侵略的心思也越來越少,再加上宋也是有些本事了,就一直撐了那麼多年。
-
3 # 麥子不太愛說話
太祖太宗皇帝赳赳武夫,開疆拓土。結束五代十國的亂世,建大宋帝國。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宋朝嚴重崇文抑武,加強中央集權,避免蕃鎮割據。
於是問題就來了,宋朝虎踞長江天塹,擁有華夏最富饒的地區,絕對有逐鹿的資本。然而內部中心化組織越密實,對外就越鬆散。比方說所有軍隊開支都得我老趙家供,再缺錢也不能讓蕃鎮自立。宋朝確實富庶,但是甬官甬員太嚴重了,最後就是國家福庫捉襟見肘。對遼,宋真總用最小的代價訂下“檀淵之盟”,後邊又聯金滅遼,也是在聯合金攻打遼國的時候,醜態百出,導致1127年的"靖康之恥",最後又聯蒙滅金。也是因為這個,導致了宋朝的滅亡,借鑑三國,宋朝應該是老二,老二和老大結盟滅老三,最後三國鼎立的局面自然會被打破。
偏安一隅的宋朝終於在1279年,崖山海戰兵敗之後,陸秀夫抱著小皇帝縱身一躍,十萬軍民集體殉國這一歷史悲劇給大宋帝國劃下了句點。
-
4 # 煙郭說歷史
我們用一句最現代最準確的話來說,原因就是因為宋朝有錢有軍隊,而且對軍隊的控制很嚴格,根本缺乏造反機會。
1、經濟上,宋朝是中國封建時代經濟最發達的朝代,後來的明清時期基本上繁榮程度也不如宋朝。經濟繁榮就有錢啊,打不贏就賠錢唄,賠錢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賠錢加稱臣咯,反正周邊各國打宋朝最主要還是獲得利益,給他們想要利益,就能保平安。
2、軍事力量不弱。宋朝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皇帝的下面設定三個機構來協助皇帝管理軍隊,其中樞密院是最高軍事領導機關,餘下還有三衙,這個三衙指的就是: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
這幾個機構裡面,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構,但是這個機構只擁有調兵的權力,而不允許掌管軍隊,三衙有掌管軍隊的權力,但是不允許調動軍隊,兩個機構,一個管調兵,一個掌兵,分散了權力。
其次,領兵的將領,一旦要打仗或者需要鎮守一方的時候,將領都是臨時調派委任的,這樣一整套制度下來,調兵之權,掌兵之權,領兵之權,一分為三,皇帝的手下根本沒啥機會能造反了。
同時,宋朝軍事上採取強中央,弱地方的軍事政策,它的正規軍由禁軍和廂軍組成,禁軍為中央直轄的精銳,地方上以廂軍為主,廂軍平時一般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 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
這個地方部隊,也就是廂軍,實際上戰鬥力差,只能維護治安、雜役等雜活,一旦發生戰爭就不堪一擊,因此宋朝有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一旦邊疆防線被突破,敵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因為邊疆後方的地方部隊沒有抵抗能力。
這種情況下,無論農民起義也好還是地方部隊造反也好,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很弱,根本就不是禁軍的對手,這就確保了宋朝避免內亂和平定起義的能力。
3、宋朝很重視武器裝備,興辦了不少製造武器的廠,能大量製造弓弩,批次生產火藥兵器,還有專門管軍工生產的機構。
總結下來,宋朝有錢,有軍隊,有先進裝備,打吧,你又打不死我,我兵比你多,裝備比你好,我偶而還能反殺,但我又不想跟你打,那就給你錢讓你消停一下咯。
-
5 # MJ孟
其一,北宋初期兵多糧廣,政治清明。(由以太祖高祖見著)
其二,宋朝期間多出良將謀臣,(寇準,楊家將,岳家將等等)無疑增加了宋朝存活長度!
其三,漢族為統治者,人民多親附,沒有大的叛亂。
其四,南宋後宋朝皇帝多采用偏安策略,從某種程度上有利於國家苟存!
-
6 # 飛哥說史
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雖然在軍事方面實力很弱,政治上也比較保守乃至混亂腐敗,但是宋朝的科技、文化和經濟發展確實是中國古代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第二,當時少數民族政權並立,兩宋時期就有遼、金、西夏、大理等等比較有實力的政權;而南宋時宋金劃江而治,又有元政權異軍突起。總之各大勢力之間相互牽制,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一種較長期的平衡。在這裡順便糾正一下,北宋並不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啊,雖然北宋國境要比盛唐時期小,但也算是泱泱大國了,只是政權被迫南遷之後只保住了半壁江山。
第三,由於戰場上的弱勢,宋朝廷每年會給遼金等國送上大批貢物(錢財、絲帛、玉器等),雖然說是苟延殘喘,但客觀上延緩了其他政權對宋的毀滅性打擊吧。
第四,關於人民不反抗的問題,首先據我所知,宋朝民間是有過起義活動的(宋江起義,鐘相楊麼起義);其次,廣大人民在意的不是國家懦弱與否的問題,他們更關心的是眼前的溫飽情況,只要相對平安,不愁溫飽那就勉強可以滿足了;而如果真的打起來,將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而且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遼金等入侵者由於比較原始粗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原本基本能安穩過日子的宋人來說,真正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第五,從宏觀角度來看,歷史總是不斷髮展的,所謂存在即合理,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在當時卻必然是有其道理的,這與當時的文化傳統、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環境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
-
7 # 飽飯之士
關鍵是文明的力量,文化的凝聚力,長期的民族優越感,使得漢民族在短期內快速的挫敗後,精英分子和底層民眾迅速團結起來,形成合力,從而不可戰勝。歷史多次證明,只要有了統一領導,人心凝聚,漢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回覆列表
經濟實力
宋朝經濟實力雄厚,而且比較開放,所在即使是在南宋,失去了北方,只剩下半壁江山的時候,仍然能夠透過海外貿易獲取豐厚的經濟收入,而且南方是宋朝的經濟中心,只要這片地方不丟,宋朝經濟就能支撐下去。
軍事戰爭
另外宋軍是防守多於進攻,打得勝仗多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所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並不多,只是把敵人阻擊在國境線之外
無論南北宋都湧現出多個歷史上出門的將才和帥才。
自身文化
最關鍵是宋朝文化發達:華夏文明經歷數千年演變,到宋朝達到極盛狀態,這也就逐漸同化了周邊的異族,遼和金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