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八卦迷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古人與現代人辛苦的區別大不大?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可以說差距很大,也可以說沒什麼區別,關鍵得看是什麼人。

    物質方面

    毫無疑問,現代人的物質生活絕對完勝古人。春天多雨,行走不便,就有小轎車代步,淋不著雨,吹不著風,速度還特別快;夏天炎熱,冰棒在手,空調必有,用著無煙的電蚊香,就連那蚊子都不見影了;秋天豐收季節,現代人不用下地,依舊能頓頓白米飯,餐餐魚和肉;冬天寒冷,什麼圍巾、羽絨服統統穿上身,空調調到37℃,再冷也不用怕了。

    雖然我沒在古代生活過,不過我可以確定,大多數古人的物質生活質量絕對比不上現代人。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就連衣服都帶有著階級色彩,把貴賤尊卑都給區分開來。

    精神方面

    有人說在精神方面,現代人慘敗於古代人。是這樣嗎?我不這麼認為,古代盛產詩人、詞人、大書法家,現代爆發漫畫家、小說家、攝影師。要說娛樂活動,古時有蹴鞠、馬球、鬥蛐蛐,現在有電玩、游泳、看電影。要說壓力,都說現代人壓力大,你怎麼知道古人無壓力呢?

    總結

    古人與現代人辛苦的區別大不大?還真不好說,榮華富貴的古人生活質量保準不會差到哪裡去,少有的勤勞卻貧窮的現代人日子過著很是艱苦。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辛苦不辛苦,關鍵得看人。

  • 2 # 愛好變成事業

    非常大。

    一個古人吃飯以前都吃生的,吃野果、喝生水,打著野獸吃生肉。所以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都很短。自從燧人氏鑽木取火,才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存環境。現代人吃得多好啊。像川菜呀、魯菜呀、粵菜呀、等等,山珍海味,林囊滿目,數不勝數。還有煎炒烹炸的做法令人大飽口福。

    古人穿什麼衣服呢?穿的是樹皮樹葉,既不能禦寒,也不能抵禦蟲咬,只能多少的遮羞吧。那麼現代人穿什麼呢?那叫爭奇鬥豔,花枝招展啊。現代人都穿出個品牌、時尚、個性來。

    古人住在哪裡?住山洞,住地印子。現代人住得是高樓大廈,屋裡窗明几淨。室內冬暖夏涼。現代人多會享福啊。

    出行就更不要說了。古代人就是依靠兩條腿。現代人出行飛機、火車、汽車、電車,水路有輪船,車上船上的還有空調,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很多地方都勝過古人。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見證。

    寫的不好,希望朋友們批評指導。

  • 3 # 陽光初起時

    古人比現代人更辛苦,古往今來的這種差別還挺大的。

    首先,我們從工作勞動方面,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非常繁重的農業勞動,不管是春耕播種還是鋤草灌溉,抑或是秋收打柴還是割草養畜,這些繁雜的勞動都是靠人力完成的,現代人機械化耕作收穫種植灌溉,想要除去雜草可以打除草劑,省去了很多勞力;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一般老百姓家出行走親訪友、負重趕集都是徒步,從明清的史書中可以看出,那些進京趕考的秀才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二年就揹負行囊上路了,因為偏遠地區走到京城需要很長時間,現在有飛機高鐵火車和各種客運車輛,出行方便的多了。而古代的官員們也不輕鬆,據《詩經·齊風·雞鳴》表述,“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可見春秋時古人聽到雞鳴就要起床去上朝了,大概是在現在的早上5點鐘,而後還要走很遠的路;到了唐代也是早上5點多起床7點到崗,《明皇雜錄》中就寫出了曉色朦朧中百官上朝的場景;據大清律法皇帝五更上朝,而那些離皇宮比較遠的大臣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得去宮外等候,近年來清宮劇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現代人一般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不用起那麼早,所以說古代的上班也較現代人辛苦。

    從苛捐雜稅層面而言,古人在種好莊稼的基礎上,還得上繳名目繁多的雜稅,在先秦《禮記·檀弓下》中就有苛政猛於虎的說法,孔子還專門告誡自己的學生要謹記這個教誨;秦朝的雜稅最為繁重,除按地收租外,還論戶取賦就是現在人常說的“人頭稅”,那時候老百姓三分之二的收成都要交給國家,稅收之重史無前例後無來者。除此之外,歷朝各代的統治者都會強迫平民從事無償的力役、雜役、軍役,這種勞務活動被稱做徭役,據《禮記·王制》記載,在周代就有徵發徭役的規定,《孟子》裡則有"力役之徵"的記載,秦漢時期徭役新增了很多種類,包括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後歷朝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老百姓生活的非常辛苦。而秦朝時老百姓服役的年齡是17歲,西漢景帝時老百姓服役定為20歲,直到56歲才能基本上免除徭役,這種強迫的勞動,是在鞭打酷刑的監督下進行了,所以後世的民間多為傳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都是老百姓感同身受的真切體驗。而現代人,不但農業稅被國家免除了,既不用服兵役也不用服勞役,而且莊家收成全部是自己的,國家還發放各種農業補貼,相比古人真的不算辛苦。

    最後,來說一下古往今來,人口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老百姓的平均壽命是18歲,周、秦時大約為20歲,漢代是22歲,唐代達到了27歲,宋代提高到30歲,經過500多年的發展進步,到了清代人均壽命只是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想要活著都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更不要幻想幸福的生活了,再加上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老百姓缺醫少藥,貧寒人家生病後更是連藥都買不起;而婦女在生產的時候,也因為醫療條件差錯過最佳的治療機會或者缺乏專業的治療方法而母子遭難,以上種種每年光因為疾病就有成千上萬的青壯年失去生命。再加上遇到災年、戰爭的因素,古人的生活中會遇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現象,凡此種種,古人的辛苦程度可見一斑。而現代人,2018年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是77歲,全民都參加有醫療保險,看病住院都很方便,而女性再也不用為生育擔驚受怕了,婦產科全流程服務,兒童出生成活率大大提升。

    綜上所述,古人比現代人活的更辛苦更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梅西如何被巴薩選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