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陳不言

    @老陳談趣史 認為:

    1-關於“君子國”的史料記載

    《新唐書日本傳》對來使粟田真人覲見就有詳細記載:

      “長安元年,其王文武立,改元曰太寶,遺朝臣真人萊田貢方物。朝臣真人者,擾唐尚書也。冠進德冠,頂有華四披,紫袍帛帶。真人好學,能屬文,進止有容。武后實之麟德服,授司膳卿,還之。”

      粟田真人丰神俊朗,器宇軒昂,被稱作“君子華人”,其後藤原清河來唐之時,日本更被唐玄宗稱作“禮儀君子國”。

    這段新唐書是這樣記載的:日本國前來覲見的賈田頭上戴著德冠,身上穿著紫袍帛帶,而且賈田這個人也眉清目秀,長相實佳。於是唐朝人就稱呼其為君子華人,唐玄宗更是稱呼日本為“禮儀君子國”。

    這裡需要搞清楚的一點,並非指唐朝時期的唐朝人“不君子”。而是日本遠來是客,唐人待客熱情,見日本人穿著與先前大有不同,給予其必要的稱讚而已。

    那麼之前日本為什麼的穿著如何呢?

    2、和服之前古代日本人穿什麼衣服

    《三國志·倭人傳》:“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其風俗不淫,男子皆露紒,以木綿招頭。其衣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婦人被髮屈骱,作衣如單被 , 穿其中央,貫頭衣之”。

    從《三國志·倭人傳》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沒有發明和服之前的服飾是相當簡陋的。他們的衣服盡限於遮體之用,幾乎就是用一塊布匹批在身上。

    在漢初時期,日本與中國有了聯絡,有不少為逃避戰亂的華人跑到了日本,其中最出名的弓月君等人。

    弓月君精於紡織蠶桑,他帶去的120人各個都是此道的行家裡手。為了生計,這群人在日本大力推行養蠶和種麻,促進了日本的養蠶及紡織業的發展,使日本服飾開始出現多樣化。很快就在日本引發了一陣熱潮,就連天皇的老婆也喜歡宮裡養點蠶。

    日本天皇對織、縫工非常重視,為了發展國內紡織業,還特地去中國引進技術工匠,天皇把這些工匠安置吳原。直到現在日本仍把服裝店稱為吳服店,至今在日本大阪府攝津豐能郡池田町,也仍有祭奉吳織師的吳服神社。

    3、遣唐使與“君子國”

    對於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歷史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遣唐使來到當時的唐朝長安,親眼目睹了日臻完備的大唐政治禮儀。在禮儀中,唐王朝完整豐富的服飾制度讓他們傾慕,回國後便把從中國學到的知識技能、穿衣打扮推廣到日本。

    日本朝野幾次頒佈法令對唐裝大肆推行,就連天皇在表彰臣下時,要特賜“唐國彩帛”,祭祀已故天皇時,要以“唐物”獻於陵前。 大量的絲綢和高階服裝源源進入日本。特別是文武天皇大寶元年,參照隋唐禮儀車服制度制訂的“大寶律令”,對日本的服飾從三公公服(即禮服、朝服、制服)到色彩(以品級尊卑)做出全面的規定。

    此次的服裝改革之後,日本人又數次對唐裝進行改革,慢慢的唐裝就變成了和服。

    總結:

    對唐朝各方面的全面學習使日本文明的程序得到了加速,遣唐使們幾乎是毫無顧忌的把唐朝的一切全部搬運回日本國內,這種積極學習的心態得到了唐朝人的讚賞及表揚,所以唐朝人就舉起大拇指對日本人說:“你真棒,恭喜你們國家成為君子國”。

    全文完

  • 2 # 青州十三秀

    在中國強盛時期,日本當然是個“君子之國”,就像現在的日本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個相當聽話乖巧的“模範”盟友。

    其實歷史上日本一直不強,清朝末年後和二戰中的日本看起來強大,只是因為中國自己實在是太虛弱了,虛弱到天理不容,弱到別人不入侵都是在“暴遣天物”的程度。

    而且歷史上也只有在中國唯一一次極度虛弱的時候,既清朝末年,中國唯一一次在文明上的落後,日本才會露出血腥獠牙,其它時候對中國來說日本都不是什麼大患。哪怕是萬曆北韓戰爭那次對中國來說也不過是一盆大一些的菜而已。

    只要中國自己不再封閉自己,能清醒地睜眼看著這個世界,日本就會一直是個“君子之國”。

  • 3 # HuiNanHistory

    日本為什麼會被中國古代稱為“君子國”?

    事實上,日本在中國古代有兩種形象,分別是“君子國”和“倭奴”,分別流行於不同的時期。

    在唐朝年間,日本是華人眼中的君子之國;宋明以來,由於日本海盜經常侵擾中國近海地區,所以日本的形象變成了倭奴。

    前者是由於遣唐使的原因。

    由於遣唐使的好學有禮,使得唐朝人對日本充滿了好感,並且認為日本日本是個禮儀之邦。

    例如,唐代詩人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就有記載:

    海東日本為大,服聖人之訓,有君子之風,正朔本乎夏時,衣裳同乎漢制…………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這裡的“秘書晁監”,就是阿倍仲麻呂。

    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在唐期間,曾取名晁衡,並參加了唐朝的科舉考試,還被授予官職。

    由於兩國關係和睦,這個時候的日本在華人的眼中是“君子之國”的形象。

    元朝以來,情況發生了改變。

    由於倭寇問題的嚴峻,導致華人對日本的負面印象激增。日本再也不是傳統的君子之國的形象了。

    明朝年間,由於壬辰戰爭的關係,華人對日本的印象更進一步的大打折扣,終於在《明史》中日本的形象徹底和禮儀之邦脫離了聯絡。

    這種形象的轉變,都是與客觀歷史有關的。

    總而言之,這種想象都是印象,不能代表客觀事實。

  • 4 # 開朗九天攬月C

    君子國一般指北韓半島。《後漢書·東夷傳序》:“﹝東夷﹞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 君子 、 不死 之國焉。”《新唐書·東夷傳·新羅》:“﹝ 興光 ﹞子 承慶 襲王,詔 璹 曰:‘ 新羅 號 君子國 ,知《詩》、《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戴手錶金屬過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