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師楊立新

    對於開學後孩子的心理康復,要注意到:

    1.幫助孩子形成初始的價值觀。推動他們建立自己的判斷力,以此讓他們不是特別在意別人的判斷。

    2.父母不要總用“別人家的孩子”來給自家孩子施壓,當他們知道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就會不敢嘗試新事物。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只要自己努力了,問心無愧則好。

    3.要尊重孩子。父母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受到尊重的,他們可以成為一件事情的主導者。父母沒有必要經常干預孩子,孩子需要的是一種直面失敗的勇氣。

    4.不去追求完美。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悅納,明白享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5.幫助孩子培養計劃的行為。有些孩子會不斷追求完美,在追求過程中通常會體驗到自己無法完成目標,這樣就會導致了孩子拖延行為。這樣的孩子內心非常敏感,害怕失敗,他們也知道事情發展的結果並沒有預期那麼好,所以不斷推遲事情的程序。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按照計劃去落實。

    6.教會孩子能夠感恩。太過自卑的孩子都喜歡挑剔別人的不是,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也是一種安慰自己擁有優越感的方法,透過批判別人來掩飾自己的過錯。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能夠感恩,用包容的態度接納別人。

  • 2 # 漢中微塵

    不要讓孩子揹負太多,要信任大自然,信任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這只是我們破壞地球生態的後果,長大後一定要愛護好我們的家園!好好在地球玩開心!不要去強迫學習,未來靠學歷學位沒有任何用處!

  • 3 # 不老魚NOF

    疫情對很多孩子來說可謂是上學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了。

    很多孩子在這個突如其來的假期選擇了遊戲,甚至沉迷其中。

    開學前,家長應該首先規律孩子的正常作息。

    其次要規範孩子的讀書學習習慣。幫助孩子一起預習新的功課,提前給孩子灌輸學校的美好生活,讓孩子對學習充滿期盼。

    實在不行,適當的打一下,偶爾也是有用的。

  • 4 # 心理諮詢師劉燕超

    合理減壓,變壓力為動力。

    正確的做法是給復課孩子合理減壓。對於個人期望值較高的孩子,要幫助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不盲目延長學習時間,使之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成績滑坡較快,挫折感明顯的孩子,要適當給予鼓勵支援,對其進步表現宜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 5 # 英語邦幫忙

    各省學生回校復課的公告也逐漸公佈,經過如此長的假期,孩子們的心理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或許是焦慮,或許是不安,或許是害怕等負面情緒,作為家長,應該多加引導,讓孩子儘快走出這次疫情的陰影。

    每個人都一樣

    由於疫情的原因,孩子們在家呆了三四個月,這期間也以網路授課的方式上課。對於這種上課方式,有一部分的孩子還是比較難適應,導致有些知識點難以理解,待復學後,這就難免產生焦慮的心理,怕自己的學習落後別人,這個時候應該矯正孩子的認知,告訴他們你遇到的情況,大家也同樣遇到,所以不必要太焦慮,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以此舒緩孩子的焦慮心理。

    疫情不是惰性的藉口

    在這三個月的假期裡,在沒有老師監管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養成惰性,對生活的惰性,對學習的惰性,復學之後,家長們對他們也應該多加監管,並做好孩子們的心理輔導,告訴他們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了,學習也應該恢復正常,不能把疫情當做懶惰的藉口,也只有勤勞才能成功

    做好學習計劃

    疫情把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包括孩子的學習計劃,而且孩子學習的心也散了,在復學以後,應該重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孩子的學習計劃,每天晚上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背書,什麼時候寫日記,都應詳細記錄起來,並按照計劃嚴格執行。無規則不成方圓,計劃也是一樣,只有按照計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好防護,生活繼續

    這次的疫情或多或少影響了孩子的內心,或許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感受到了病毒的恐怖,產生了應該對同學避而遠之的想法,以免被感染。作為家長,應該糾正孩子的錯誤認知,告訴他們病毒雖然很可怕,但只要做好防護,病毒也就侵害不了我們。在學校多注意個人衛生,戴好口罩,和同學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相處,不用刻意逃避,把自己孤立起來。

    復學後,家長不僅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更要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當出現異常,應及時引導,使它們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 6 # 月見草呀

    停學期間,無法與同學老師見面,無法參加集體活動,這次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在人際關係層面,長時間的隔離獨處,以及自我安全防護的需求,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拉大了很多,情感聯接很大程度的弱化。

    其實,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講,這方面的擔憂不需太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學生時期對於夥伴關係的需求是很強烈的,在這個階段,孩子都很希望可以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期望在同齡人之間尋求關注與支援,這是個體身份認同與社會角色的發展需要。同時,孩子們的靈活性與適應性,他們往往會想到各種有創造性的方法,幫助自己快速打破隔閡,融入集體生活。

    當然,如果發現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迴避或退縮之類的行為,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以幫助孩子能夠及時做出調整,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技巧。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比大人好

    即使長時間不與朋友見面

    復學後也會很快融入到集體中

    所以各位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5000元組裝一臺電腦,有哪些價效比高的硬體品牌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