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覓食的小夥伴

    孔子說有教無類,也說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教無定法,人各有志,幹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一個人才能真正成功。

  • 2 # 乘風破浪的好學星空

    孔子怎麼教他的學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他著重培養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科的人才。他對人說:“跟我同到陳國蔡國,遇著患難的人,都不在我門下了。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顏淵、閔子賽、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語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很注意誘導啟發,針對學生的弱點,對症下藥地進行教育。他對個性剛強、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對缺乏勇氣的冉有,則加以鼓勵。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向孔子請教說:“我們聽到了一件應該去做的事,是不是馬上去做?”孔子回答說:“有父兄在,應該先問問父親和兄長,怎能一聽到訊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樣的問題,請教老師。孔子卻同意他馬上去做。學生公西華覺得奇怪,便問孔子為什麼同樣的問題,而有兩種不同的回答。孔子笑了笑對公西華說:“冉有膽子小,性格很遲緩,所以叫他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華聽了才恍然大悟。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用糞土築成的牆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孔子又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我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我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經過老師的嚴厲批評,宰我改正了缺點,勤奮讀書。

       對於《論語》中記載的這些,例如《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說法。想不到被歪用為今天岐視學生的藉口。

    在《論語》中能夠讀到的是《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意思是指,不應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物件之外,對誰都進行教育。

    孔子的學生很多,但他對學生卻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僅知其長,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動中能比較好地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在孔子之前,“學在官府”,教育是“有類”的,就是說,授受教育的權利,把持在少數貴族的手裡。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進步口號。“有教無類”的提出,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講學的地位,受教育的範圍放寬了。這一風氣的轉變,是孔子對中國文化教育的一大貢獻。孔子的學生只要獻給“束脩”(xiu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就可以隨孔子讀書。當時孔子的學生中,從地區說,有魯國的顏淵、冉求,衛國的子夏、子貢,宋國的司馬耕,吳國的子游,楚國的公孫龍,秦國戎族的秦祖。從出身來說,有貴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宮适,有貧賤出身的冉壅(yong雍),有商人出身的子貢,還有梁父大盜顏涿聚。

    學生如此多類,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見有道理的事,心裡默默然記著,學這道理,不敢厭煩。把道理教人,沒有倦。這三件事,有哪一件是我能夠有的。

    孔子是不承認什麼生而知之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3 # 行修遠

    孔子是中國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開啟平民教育的先河,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方法,培養出各類的人才,所謂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鹽鐵論》上面說,七十子各個都是諸侯卿相之才,意思是這些人有能力可以被天子任命為諸侯,或者被諸侯任命為國家的宰相。可見孔子的教育,是讓人能夠不斷提升,成為社會棟樑的教育。

    孔門教學可以分為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學習的成就者,有十位代表人物,稱為“十哲”。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第三章記載著: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以“登堂入室”來比喻孔門弟子學習上的成就,三千弟子可稱為“入門”,如子貢所說,唯有入門,才能看見孔子內涵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七十二賢的成就稱為“及階”,這些弟子們已經走到大堂門前的階梯,只差一登。

    十哲就可稱為“登堂”的代表,他們更深入孔子學說的內涵,而真正領悟孔子心法的弟子稱為“入室”弟子,有三月不違仁、庶乎屢空的顏淵,以及傳承《大學》的曾子。另有一位大賢子貢,雖有傳承孔子心法的稟賦與機緣,也曾感嘆“ 夫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但因為忙於貨殖(做生意),最終未能傳承,因此只能算半個入室弟子。

  • 4 # 我就是覺得覺得

    因材施教是對待學生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同一領域突出,因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老師們應該慢慢的發掘出學生的長處,並引導其往這個方向發展,例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等,而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用功讀書。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只要學生學的是對社會有利的,沒有走歪路,就不應該阻止。當然,身為學生,最基本的學生是應該要做到的。因材施教是我們現代化教育的一個方法,用對了這個方法,每個人都是閃亮的明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坦克還有必要裝備機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