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愉快的童年

    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最重要的是在事情發生之前的心理建設過程,也就是如何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俗稱“打預防針”。做心理建設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通常我使用的方式有三種:觀看講解,語言溝通,角色扮演。

    觀看講解。

    觀看講解,是我們從理性角度對孩子進行的一次心理建設。通常我們可以透過閱讀、觀看影片或電視節目來讓孩子瞭解事物本身。透過觀看講解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做某件事的原因和必要性,可能面對的人,面臨的事情,以及正確的或者不正確的解決方式。

    基本上所有幼童在某個年齡段要面臨和經歷的恐懼都大同小異。現在很多書本和電視節目都會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心理引導需求做出相關的內容協助父母進行幼兒教育。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初期的很多繪本都是關於生活習慣養成的,比如較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飯等等。這些繪本對於事物的表現形式很容易被小孩子接受,並且能讓孩子產生共鳴,並且有深刻的印象。

    兒童電視節目或者相關影片也通常會用兒童易於接受的趣味性的方式進行講解和展現。

    因此我們要能充分利用這些形象的事物直接去讓孩子認識事物本身,幫他們做好心理建設。

    語言安撫

    語言安撫是從情感上進行的一次心理建設。有了繪本故事做鋪墊,孩子已經對事情有了基本的認識。我們需要跟孩子溝通。比如,為什麼要洗澡啊,洗澡的阿姨很溫柔等等。再次從情感上幫孩子做一次心理建設。

    在語言安撫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用善意的謊言掩蓋事實。比如孩子問自己去了幼兒園,媽媽會不會陪著。有的媽媽為了騙孩子去幼兒園,就會說自己會一直陪著,把孩子送進去之後就會悄悄溜走。這會讓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打針前會告訴孩子一點都不痛,但是孩子感覺痛的時候就會嚎啕大哭;吃藥前,告訴孩子,藥不苦,孩子吃一口就會吐掉。

    因此誠實而有辦法的心理建設才是有效的。孩子打針前,告訴孩子,打針會有一點點痛,但是那種痛忍一下下就好了,告訴孩子可以哭,但是不可能掙扎,也不能逃避,因為掙扎的話會更痛;孩子吃藥前,告訴孩子,藥是苦的,但是吃一口藥喝一口水就好了,吃了藥病才會好。

    如此這樣的情緒溝通,可能起初幾次不會見效,孩子依然會在你讀了多次繪本,進行了多次的語言溝通之後嚎啕大哭,但是結局卻是不一樣的。孩子已經正確認識到事情本身的利弊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哭著接受和憋著反抗,你說哪種才是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呢?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從行為上進行的一次心理建設。和以上兩種方式並不衝突。是作為一種補充存在的。父母和孩子扮演過家家。孩子扮演老師,扮演醫生,扮演媽媽。他通常會學著繪本中的樣子,一本正經的說,你不吃藥病不會好。透過角色扮演,孩子也能更深刻的理解事物本身的必要性和必須性。

    模仿大人,是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能體味到事物本身。不失為一種有趣又有用的辦法。

    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記得這樣的理由來敷衍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掩蓋自己懶教的行為。孩子的成長,是不斷經歷挫折成長再成長的過程,是探索未知世界感知未知事物的過程,面對不可預知事物初期有恐懼心理、抗拒行為是正常的反應,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不予重視,置之不理甚至用言語、行動等各種暴力行為讓孩子強制性接受,就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正確認識,勇敢面對,寬容對待孩子可能出現的狀況,才是幫助孩子克服心理恐懼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 2 # 暢享心理ENJOY

    1.家長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獲得較高的安全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對親子關係的建立至關重要。同時,好的陪伴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心中充滿愛的孩子安全感會比較充足,性格開朗,心態積極。遇到問題會相對比較勇敢面對,而不會恐懼害怕,裹足不前。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要讓孩子有主人翁精神,讓他們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包辦代替。以他們為主角去完成,父母可以在旁邊指導輔助,這樣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存在感會比較高,自然遇到事情時恐懼心理會較少。

    3.時刻鼓勵和讚賞孩子,讓他們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同時,父母要對孩子所做的事情還有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不論孩子做的好與不好,對與不對,作為家長都應該以孩子成長的視角去積極鼓勵和讚揚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最棒的,今後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並且會做的更好。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滿足他們的自主性。今後遇到困難他們不會否定自己而是更多的肯定自己而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4.父母要勇敢面對問題,而不要唯唯諾諾,心生恐懼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孩子也會模仿父母,以他們為榜樣。如果家長心態健康,遇到事情不恐懼、不退縮,那麼對孩子也會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以上所述,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獨立自主意識,對孩子的讚美和肯定,以及父母的強大心理都會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他心態Sunny向上。

  • 3 # 雪牧人

    很簡單,多在公共場合表揚孩子,次數多了他的恐懼心裡也就變低了。孩子之所以恐懼心裡嚴重,不外乎父母在他小時候的打罵批評次數多了,造成了一定的心裡陰影,讓他感覺到他做這個是是錯的,就會畏手畏腳,內心深處會有恐懼。所以說來說去還是父母的原因,孩子一開始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老師,所以要改變自己的心態,這點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後坐月子需要注意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