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青霞人文
堂吉訶德是一位悲劇性的文學人物。堂吉訶德的全名是“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他是一個50多歲的窮鄉紳,他閒來無事,收藏了那些荒唐的騎士小說,成天成夜的讀,讀得滿腦子的荒誕無稽的故事,不能自拔,他以為書中所寫,都是真人真事,於是,想入非非,要做個遊俠騎士,行俠仗義,名傳千古。
想到了就做,他便離家出遊,做出種種世俗視為瘋癲的事情來。 他的胯下有一匹馬,羸弱不堪,他給了它一個古怪彆扭的名字——駑騂難得。同時他想到但凡騎士都有美貌絕倫的公主做意中人,便搜腸刮肚選了個醜村姑,賜名“杜爾西內婭·臺爾·託波索”,一廂情願地為她痴情到底。
他跑到本村的一個叫做桑丘·潘沙的傻農夫家裡,連哄帶說,勸他做自己的隨從,並許以海島總督之類。桑丘聽說能當總督,就牽著一頭驢子高興地上路了。主僕二人,一高瘦一矮胖,一劣馬一灰驢,從此四處冒險,經歷了大戰風車、大戰客店、大戰羊群等等諸多匪夷所思的活鬧劇。
400年間,堂吉訶德已超越東西方時空,成為不朽的精神文化的符號;400年間,讀者怎樣理解堂吉訶德,從最初的可笑、滑稽、荒唐,到後來的含著眼淚的感動、崇敬,堂吉訶德的真正品格愈來愈得到認同。 讀者千萬不要只看到堂吉訶德滑稽可笑的一面,他雖然不為人所理解,但他具備著為理想道義而戰鬥的崇高的另一面。他是一個曠世的孤獨者。
筆者以為,堂吉訶德的奇情異想固然不合時宜,他的長篇大論雖迂闊卻也崇高,而他的理想之花卻盛開大地原野上。堂吉訶德是屢戰屢敗的,但他又是屢敗屢戰的,堂吉訶德實踐其騎士道何其艱難和落魄。他是一個絕不放棄理想的理想主義者。
堂吉訶德在第三次出行失敗後,落寞而死,他的理想與現實交鋒的困境,也是人類永恆的難題。所以,他是一個失敗的悲劇英雄。
垂垂老矣的塞萬提斯老爹寫到堂吉訶德的死,滿紙的憂鬱和蒼涼,讓他的騎士靜靜地長眠吧。 堂吉訶德死後,大學生、詩人加爾拉斯過為他寫了墓銘:邈兮斯人,勇毅絕倫,不畏強暴,不恤喪身,誰謂痴愚,震世立勳,慷慨豪俠,超凡絕塵,一生幻惑,臨歿見真。(楊絳譯本)
是為蓋棺論定。但“臨歿見真”之“真”,後人且議論紛紛。正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堂吉訶德劇照
-
3 # 吃便當的小帥哥
執著~
以前在追一部美劇新聞編輯室的時候,裡面的主人公一直提堂吉訶德,意思是他象徵一種美國文化,永不放棄地堅持,傻傻地執著,感覺這就是美國精神。
恰巧小時候也看過這個動畫片,說實話劇情是蠻可笑的。但是一千個人眼裡一千個哈姆雷特,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行為是可笑,也可悲,但同時也是可敬的。我們一定要嘲笑一個為了夢想而遍遍體鱗傷的人嗎?是因為我們相比起來更偉大嗎?是因為我們看起來更聰明?我們有什麼立場去嘲笑一個敢於為了理想而堅持的人呢?也許人們會覺得他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只是作為外人來說,我們會覺得自己是頭腦清醒健全的。人類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好為人師。
作者塞萬提斯當初寫這本小說的時候,在序言裡就說了,創作的目的僅僅是反對騎士小說,並沒有後來世人所標謗的一些標籤,當時也只是作為路邊攤讀物,整體文風也是詼諧逗趣的,市井氣息比較重,說白了就是,接地氣。屏棄掉自我意識的可笑可悲,最讓人動容的就是那種不懈地堅持。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想起了另一個動畫片史努比花生漫畫大電影,Charlie Brown,查理布朗小兄弟,也是這樣的。他為了追暗戀的紅髮女生想盡辦法展示自己,卻屢次出盡洋相,但貴在誠實堅持,不忘初心,仍然樂觀向上。正像他的好朋友說的,“我的好朋友查理,最大的優點就是堅持”。下雨了,只有查理還是會去打球。他就像一個小小的發光體,溫暖照耀身邊的人。
對比結局,史努比花生大電影是Charlie贏得了暗戀的紅髮女生的認可,happy ending,而堂吉訶德最後卻不是被打成重傷就是被當成瘋子遣送回家。但是如果放在當下的社會,我們還不能有點夢想了嗎?說不定就成了呢。尤其還有堅持這個利刃加持,總不會做得太差。當下社會的包容性大了很多,更多時候身邊執著的人更容易贏得我們的好感。
回覆列表
古龍先生說過,【勝利和成功並不能令人真的滿足,也不能令人真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在你正向上奮鬥的時候。你只要經歷過這種快樂,你就沒有白活。人活著,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顧一切去奮鬥,至於奮鬥的結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樂?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有些人也許會認為這種人傻,但世上若沒有這種人,這世界早就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
堂·吉訶德有著兩面性,一方面,他是無知、盲目甚至瘋狂的,另一方面,他的存在,就是社會的良心。
騎士有八德,謙卑、誠實、公正、憐憫、智慧、英勇、犧牲、榮譽。
這些東西,就跟中國的傳統文化一樣,都承認它有著無比深刻的意義,但是沒什麼人去照著做。
就像某人說,【我的夢想是人人都能遵守《小學生行為守則》。】
堂·吉訶德就是社會最後的良心。他的幻想之旅,就是死守社會道德的最後一道防線。堂·吉訶德死了,社會也就徹底沒有人情味甚至沒有人味了。
心理學先賢弗洛伊德說過,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那是因為他們讓你想起了你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所以,堂·吉訶德是一個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是社會對現實的哭訴和無奈。
但同時,堂·吉訶德又是社會的希望。正因為他瘋癲愚蠢的舉止,社會還保留著最後一點點光明。這就是這部小說直到現在仍不過時的現實意義。
【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邊出現了三十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
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