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華佗

    很多人認為,中醫師承拜師儀式只是個儀式而已,但是拜師不只是儀式,更是傳承!

    拜師儀式也類似我們常說的儀式感,有一種莊重而又無聲的力量。拜師,讓徒弟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也讓師父的傳統中醫精華得到傳承。因此,拜師與不拜師,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拜師與不拜師,區別在哪裡?

    1、拜師讓師徒關係更親密。拜師後,學員和導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師徒”關係,更增添了一份血脈相連的師生情加親情,從此將建立“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徒情誼。而不拜師,就是普通“教與學”的師生關係。

    2、拜師讓教學更全面深入,學習更安心。拜師以後,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傾囊相授”,毫不保留地將本門中醫絕技傳授給弟子。導師一心一意地教,學員一心一意地學,導師傾其畢生知識,帶出優秀學員;學員能真正把導師的精髓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也可以少走彎路,學習上取得突破。而沒有拜師的學員,不一定能學到最核心最深層次的內容,學到一定程度就難有所突破。

    3、拜師讓學員更有保障。拜師以後,學員會被納入“傳承網”,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傳統中醫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沒有拜師的學員,不可能有傳承方面的記載。拜師與否,是傳統中醫愛好者人生經歷中僅次於結婚生子的一件大事,因此特別重要,也特別要慎重。

    4、拜師讓學員更有信念感。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揚光大本門中醫精髓的責任和義務,並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學術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更有信念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中醫藥師承教育是獨具特色、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和學術傳承規律的教育模式,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師承教育作為千百年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在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方面一直髮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2 # 老愛學

    學中醫,應學張仲景,醫德,醫術全在畢生精力中。他蒐集民方,博覽群書,勇於實踐,敢於創新,一心為救治患者為已任。仲景有老師張伯祖,關鍵是他站在前人肩膀上展示出了人生的光輝!由此可知,怎樣學中醫該清楚了吧!

    仲景之後,各家在此基礎上各發展成一派,也有了不起之處,他們的共同點是願為中醫,患者奉獻終身,才各有成就!!

  • 3 # 推拿普及

    拜師是應該的,只是技術不夠用。還是需要中醫藥大學培訓,偷師,看臨床中醫帖。我自己搞外治,背痛不能解決,找二十多歲外甥幫忙三稜針背部及後腦刺絡。他由一開始害怕到不怕,看到拿出來的垃圾和我的身體面板,身體變化,逐漸有了興趣,我讓他去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培訓班學習,他興致盎然。邊幫我弄身體用到推拿,刮痧,三稜針刺絡,撥罐,邊大量閱讀學習,幫別人小弄小治,對佛門興致所歸。經過四年已對治療有初步能力,比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進門明顯加快。我覺得中醫是天份,悟性,臨床,機遇與好師父的引導才能造就一個能治病的醫生。沒有大師,能治病的只是技術剛剛夠用而已。

  • 4 # 臺斯伯爵

    目前國家中藥管理部門和一些中醫專家,推薦師承拜師!其實,拜師僅有儀式性,拜師最大的是心理上,有種正式入門作用,讓徒弟感到老師的今天,就是徒弟的明天模樣!中國自古以來的傳承其實在建國後,基本就沒有了,而真正徹底消滅是在1965年一直到今天,簡單說,真正的傳承已經名存實亡!即使今天政府如何推薦,也是空有虛名!

    中醫的傳承屬於私有制封建社會的產物,當時在城市有同仁堂和各種藥店,屬於家族產業,而在以農村為主的舊中國,也是有幾代傳承的祖傳中醫,爺爺父親兒子孫子,這樣幾個朝代的中醫先生,走村串戶為百姓看病,總之在封建社會城市鄉村幾乎都屬於傳承幾代的中醫,,可是建國後,所有不允許私有個人診所行醫看病,完全收為國有,廣大農村地區都歸大隊,而從事師承的也不是自己是老中醫就可以讓兒子學,特別是文化革命的1965年,這些老中醫都在六十多歲,有的甚至八十歲,都是地富反壞右分子,而子女受到牽連,同時他們被趕回去,然後被赤腳醫生取代!

    赤腳醫生已經改變不了了完全用中藥脈診診斷治療,而是以便利的聽診器西藥為主,一根針一把草一個穴位耳針甚至用針灸麻醉來手術,另個原因,城市裡,1964年以前,個個醫院1分了不少大學生如五院畢業的學生,,他們都是正規職工,而當時公立醫院根本不允許老師帶個徒弟這種資產階級行為的,而在以農村為主的中國,1950年十歲左右的孩子,經過上初中,高中,大概二十歲,的時候,是1962年正好是中國建設時期,城市工廠開始用人,比如汽車廠機車廠,礦山,森林,他們都去當工人,成了城市戶口,沒人喜歡學中醫,在農村一輩子!由於建國,完全的集體,所以已經封建社會的環境不在了,師承隨之!所以,

    究竟什麼是師承,目前中醫管理部門的人都沒有退休呢,他們不懂,因為文革時候1965年他們最大的十歲左右!怎麼能明白師承的內涵!如何叫師承,就是在沒有結婚時候大概15或者更小,就開始背書,這正是所有中醫書籍都用歌訣形式成書的原因,(醫衷金鑑)就是清朝教科書,就是給師承徒弟背的書,包括針灸大成(明朝,)加強湯頭歌訣脈學,藥性賦等,沒有五年是背不下來的,所謂背下來,就是一生不忘,浪浪上口!師承就是你進了這個行業這扇門,假如說我像老師一樣看病,摸脈,起碼你必須要有基礎已經滾瓜亂熟,,況且假如你做到這些,你可能超出老師了,你還和老師學什麼!書就是最好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ps稻殼會員怎麼買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