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地一看以為是《菜根譚》,差點鬧誤會。
《草根譚》是宿正伯的作品,非常經典。
至於問題適合什麼樣的人讀,不太好回答,好書適合大多數人讀。這本書文字樸實,沒有講空話也沒有講大道理,更不是雞湯文。
-01-從作者風格看書適合誰讀
作者是什麼風格,他的大多數作品大概都是這個風格。喜歡這種風格的會心悅,不喜歡這種風格的會頭痛,所以先看看他的作品有哪些吧,從書籍的名字大概就明白是不是自己的菜了。
①低調的學霸
先聊聊書籍的作者宿正伯吧。網上的介紹並不多,對於一個寫過許多作品的人來說,真是低調的可以。
宿正伯,七O後,晉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畢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現工作於全國政協辦公廳。
短短的幾句話就勾畫出一個學霸的低調人生。幸好他的作品內斂但不低調。
愛散文、愛學問的人讀
②他的作品
《道不盡的論語》,本書以紮實的國學功底、敏銳的現實眼光、理性的現代意識解讀《論語》,它在汗牛充棟的《論語》闡釋註疏中,另闢蹊徑,獨樹一幟,成一家之言。
《振衣集:宿正伯詩文自選》,收集宿正伯寫的律詩50多首。這些詩歌都是對作者三十餘年生活的真實寫照,都是從生活、工作、旅行、閒聊中得到的靈感。
《我讀冰鑑》,《冰鑑》一書本身就是一塊冰、一面鏡子。世人對照其中論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優點可以獲致成功,有哪些缺點可以導致失敗。有心者就可以從中找到修身的依據。
這篇文刊載於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9日 05 版)。
書中對目前很多人抱怨壓力太大、立志不守志的情況予以批評。指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問題就是在於不自律。我們在面對網路世界時,每天都會被大量、繁雜、瑣碎的知識淹沒,又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工作、生活、帶孩子壓迫的七零八碎,完全沒有時間完成年初的閱讀計劃,於是心安理得的放棄讀書,刷著手機,安慰自己,這也是閱讀。
又提到作者自己,有時候,我睡覺前想看看書,一看時間已經不早,為了保證睡眠質量和次日的工作精力,決定還是早點休息。可躺在床上,卻習慣性地瀏覽起微信來。與朋友幾番對話下來,不知不覺就過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無論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堅持讀一段《資治通鑑》,並簡要記錄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800餘篇讀書體會。兩相比較可知,真正的差距並不是時間多寡,而在自律程度。
所以,拉開差距的是我們的自律程度,不要怨天尤人。
-02-從序言看適合什麼人讀
①提出當前社會的一些問題
有些道理,但是這點我並不苟同。我們不能把小問題放大到社會層面,也沒有這樣誇張。
②在社會上的具體表現
大概是為了警醒眾人吧。出版這部書的時候還沒有什麼佛系青年,活的又佛又喪等網路流行詞
善惡的品行,修身的德行,缺乏敬畏心。確實,很多人活的太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03-不同年齡的人閱讀到底能得到什麼
①少年讀,對他們觸碰社會,樹立正念有好處
少年正是塑造三觀的時候,有大格局對他們今後的整個人生都有好處。書中的一些內容,正適合這個年齡閱讀。當然,這不是說這些內容不適合別的人閱讀,只是道理講給正好合適的人聽,起到的作用可以翻倍。在這個階段在心裡想清楚、樹立目標,便不會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家長的希望而努力,為了老師的鞭策而努力,真的為了自己要什麼而努力。
諸如:
流浪傳奇是每個人兒時的夢想,長大後才知道一切看似簡單輕鬆的浪漫,都需要實力,都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磨礪。
②青年讀,對他們正確理解職場,培養鈍感力
走出校園進入社會,開始體會到父母的壓力和他們為什麼苦口婆心地天天勸導。學校的生活大多時候是簡單的,同學之間的相處更是相對單純的,即使當時覺得同學有多討厭、多記仇、多愛計較。只要進入社會,立刻會覺得之前完全是小兒科的孩子“打架”。
工作是累不死人的,累死人的是工作中遇到的人。所以,正確對待這些事,儘量平常心吧。
同時也認識到,自己根本就不是父母眼中最棒的那個人,自己原來如此普通,天賦這事是真的。
人到中年,後輩蜂擁而上,奮鬥半生彷佛分分鐘就可以被取代。工作上越來越不得心應手,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哪裡都是要錢的手。再多的雄心壯志都被磨平了稜角。想開一點,半生了,想明白自己要什麼,該放手的就放手吧。我們不是全能,更不可能處處優秀。
④老年人讀,回首半生,世事如夢卻不如夢。
人生如此美好,走過大半生,回首過去,後悔嗎?自豪嗎?無愧嗎?真的想明白了嗎?
還不能忘我嗎?還覺得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嗎?
猛地一看以為是《菜根譚》,差點鬧誤會。
《草根譚》是宿正伯的作品,非常經典。
至於問題適合什麼樣的人讀,不太好回答,好書適合大多數人讀。這本書文字樸實,沒有講空話也沒有講大道理,更不是雞湯文。
-01-從作者風格看書適合誰讀
作者是什麼風格,他的大多數作品大概都是這個風格。喜歡這種風格的會心悅,不喜歡這種風格的會頭痛,所以先看看他的作品有哪些吧,從書籍的名字大概就明白是不是自己的菜了。
①低調的學霸
先聊聊書籍的作者宿正伯吧。網上的介紹並不多,對於一個寫過許多作品的人來說,真是低調的可以。
宿正伯,七O後,晉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畢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現工作於全國政協辦公廳。
短短的幾句話就勾畫出一個學霸的低調人生。幸好他的作品內斂但不低調。
愛散文、愛學問的人讀
②他的作品
《道不盡的論語》,本書以紮實的國學功底、敏銳的現實眼光、理性的現代意識解讀《論語》,它在汗牛充棟的《論語》闡釋註疏中,另闢蹊徑,獨樹一幟,成一家之言。
《振衣集:宿正伯詩文自選》,收集宿正伯寫的律詩50多首。這些詩歌都是對作者三十餘年生活的真實寫照,都是從生活、工作、旅行、閒聊中得到的靈感。
《我讀冰鑑》,《冰鑑》一書本身就是一塊冰、一面鏡子。世人對照其中論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優點可以獲致成功,有哪些缺點可以導致失敗。有心者就可以從中找到修身的依據。
這篇文刊載於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9日 05 版)。
書中對目前很多人抱怨壓力太大、立志不守志的情況予以批評。指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問題就是在於不自律。我們在面對網路世界時,每天都會被大量、繁雜、瑣碎的知識淹沒,又覺得自己的時間被工作、生活、帶孩子壓迫的七零八碎,完全沒有時間完成年初的閱讀計劃,於是心安理得的放棄讀書,刷著手機,安慰自己,這也是閱讀。
又提到作者自己,有時候,我睡覺前想看看書,一看時間已經不早,為了保證睡眠質量和次日的工作精力,決定還是早點休息。可躺在床上,卻習慣性地瀏覽起微信來。與朋友幾番對話下來,不知不覺就過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無論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堅持讀一段《資治通鑑》,並簡要記錄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800餘篇讀書體會。兩相比較可知,真正的差距並不是時間多寡,而在自律程度。
所以,拉開差距的是我們的自律程度,不要怨天尤人。
-02-從序言看適合什麼人讀
①提出當前社會的一些問題
屋之將傾,根基先壞;人倫將失,道德先頹。道德衰敗,是當今世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有些道理,但是這點我並不苟同。我們不能把小問題放大到社會層面,也沒有這樣誇張。
②在社會上的具體表現
人常言:世風日下。日下之世風,在現代社會都有哪些表現呢?輕則迷茫,稍重則頹廢,重則墮落,益重則人性泯滅。大概是為了警醒眾人吧。出版這部書的時候還沒有什麼佛系青年,活的又佛又喪等網路流行詞
病症雖深淺不一,病因則無外乎三:為惡無所顧忌,為善缺乏依據,修身沒有動力。再究其更深層次的原因,亦可得三:一則現代文明無敬重之心,二則現代人生失生命導向,三則現代教育離人性根本。由此可見,現代社會所賴以構築的人文根基必存在一些哲學上的漏洞。善惡的品行,修身的德行,缺乏敬畏心。確實,很多人活的太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03-不同年齡的人閱讀到底能得到什麼
①少年讀,對他們觸碰社會,樹立正念有好處
少年正是塑造三觀的時候,有大格局對他們今後的整個人生都有好處。書中的一些內容,正適合這個年齡閱讀。當然,這不是說這些內容不適合別的人閱讀,只是道理講給正好合適的人聽,起到的作用可以翻倍。在這個階段在心裡想清楚、樹立目標,便不會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家長的希望而努力,為了老師的鞭策而努力,真的為了自己要什麼而努力。
諸如:
流浪傳奇是每個人兒時的夢想,長大後才知道一切看似簡單輕鬆的浪漫,都需要實力,都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磨礪。
②青年讀,對他們正確理解職場,培養鈍感力
走出校園進入社會,開始體會到父母的壓力和他們為什麼苦口婆心地天天勸導。學校的生活大多時候是簡單的,同學之間的相處更是相對單純的,即使當時覺得同學有多討厭、多記仇、多愛計較。只要進入社會,立刻會覺得之前完全是小兒科的孩子“打架”。
工作是累不死人的,累死人的是工作中遇到的人。所以,正確對待這些事,儘量平常心吧。
凡事秉公心而為者,無私無愧,無懼無憂,無怨無悔。同時也認識到,自己根本就不是父母眼中最棒的那個人,自己原來如此普通,天賦這事是真的。
人到中年,後輩蜂擁而上,奮鬥半生彷佛分分鐘就可以被取代。工作上越來越不得心應手,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哪裡都是要錢的手。再多的雄心壯志都被磨平了稜角。想開一點,半生了,想明白自己要什麼,該放手的就放手吧。我們不是全能,更不可能處處優秀。
佛語云:過江必用筏,到岸不須船。我想,生活亦是筏,歷練亦是船,沒有經歷,怎有悟徹?④老年人讀,回首半生,世事如夢卻不如夢。
人生如此美好,走過大半生,回首過去,後悔嗎?自豪嗎?無愧嗎?真的想明白了嗎?
還不能忘我嗎?還覺得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嗎?
人常說:“此人有厚福。”厚福,並不是天賜之福,而是“因厚道而得福”。世人往往把一個“我”字看得太清,把一個“錢”字看得太真。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大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