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之後帶給人們的除了物質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傷害,人們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看著周圍的人家破人亡,這無疑衝擊著人們的心靈,那麼該怎樣才能減少災難對人心理的影響呢?
回覆列表
-
1 # 壹城心理姚國輝
-
2 # 家長百事答
一、先讓人有事做,適當忙碌起來,這樣可以把失親者的焦點從傷痛中轉移出來,度過最難的傷痛期。
二、逐漸講述事實,給予溫暖,溝通出失親者的內心需要並協助追求、建立新希望,讓失親者接納事實、建立希望。
-
3 # 是阿仲
只有不是沒有求生慾望,不用刻意地去指導他們,人的內心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脆弱,我們只需要適當地建議,讓他們發洩出來後還是那麼一個生龍活虎的人。
所謂輕生的人,不是真的心裡出了問題,而是那一刻他覺得生活沒了意思,這個世界沒了意思,衝動導致他輕生,真正是沒有人敢面對死亡的,你得讓他們緩緩,讓他們過了那個勁兒,他們會好的。
一、災後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
1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s, ASD),是在劇烈的異乎尋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續困境的作用下引發的精神障礙,以嚴重的精神打擊為直接原因,患者在刺激後(1小時之內)立即發病,表現為有強烈恐懼體驗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行為又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為精神運動性抑制,甚至木僵。
倖存者會很快出現極度悲哀、痛哭流涕,然後出現呼吸急促,甚至短暫的意識喪失。初期為“茫然”階段,以茫然、意識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難(不知道時間、地點、人物及自身狀態)、不能理會外界的刺激特點;隨後會對周圍環境的激越、憤怒、恐懼性焦慮、抑鬱、絕望以及自主性神經系統亢奮症狀(如心動過速、震顫、出汗、面色潮紅等)。甚至有的災民不能回憶起災害來臨時的情景。
這些症狀往往在震後24~48小時後開始減輕,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3天,一部分人可以在幾天至一週內恢復。
2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於受到異乎尋常的、突發性、威脅性的災難性事件或處境,導致個體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存在心理障礙,其表現以再度體驗災害情景為特徵,並伴有情緒的易激惹和迴避行為。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並且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
出現PTSD的災民通常會有做與災害相關的噩夢,體驗非常清晰,即使睡醒後腦海里也不時出現災害時的片段,情緒激動。災民不願提及與災害相關的事件,不想說話,甚至出現“選擇性失憶”。
許多災民表現出木訥、冷漠、反應緩慢,難以表達或感受細膩的情感,與周圍人群疏遠,對未來失去信心,甚至覺得萬念俱灰,嚴重者有輕生念頭。不少患者出現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易驚醒)、易激惹或易發怒、容易受到驚嚇、難以集中精力等警覺性增高的症狀。
二、關於災後心理干預,我們可以做什麼?
治療與干預的方法主要包括立即性處理和後續處理兩個階段:
1.立即性處理。透過救援現場心理專業人員、義工及第一線緊急醫療人員,及時介入處理最佳。透過給予情緒支援與鼓勵情緒宣洩,但要避免“節哀順變”“我明白你的感受”等安慰性語句,以免引起反感。不要隨便說“我理解你的心情”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也是命”“他們沒受苦去的很痛快”這種否認對方痛苦心情的話。會讓對方更加感到孤獨無人理解。應該陪伴對方面對痛苦,做出榜樣。只有面對,才能讓痛苦消逝。處理嚴重焦慮或失眠時,可以透過醫師處方,服用低劑量的鎮靜安眠藥。
作為心理志願者或者是心理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心理應激期,用擁抱這類最直接的肢體動作。那時候,語言不起作用。在整個災後心理工作中,作為“人”,和另一個“人”共同面對災難,是心理援助最起作用的部分。如果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就相信常識。想想對面的那個人是自己,會需要什麼,如果對面的那個人是自己的親人,你會怎麼做。
不要自以為是的覺得對方一定急需心理輔導而硬上。很多人面對大災難有一段時間的焦慮和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並且能夠自愈。應該首先陪伴在受災者身邊,如果對方有物質上的需求(水,食物等),及時提供。觀察對方的心理狀態和樣子,理性的判斷是否真的需要心理疏導。
自己的態度要親切,情緒穩定,給對方以淡定、值得信賴的感覺。要有耐心,語速緩慢,平穩。注意對方比較敏感的地方,考慮文化差異。另外,專注於生活中的行為(洗衣服幹活走路與人說話)會減少對於災害的回想和焦慮。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受災者經歷情緒不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由於失去財物或親人導致的悲痛。二,由於對災害恐懼導致的焦慮。
針對第一點,應在幫助受災者解決物質上需求(指在避難所等物質條件缺乏的情況下)的同時,提供心理依靠,陪伴受災者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正視失去的東西。同時教會受災者如何面對損失,如何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並且儘可能提供關於未來的樂觀的資訊(比如政府的支援和行動等)。
第二點,如果能將受災者置於能非常安全的地方,使其安心是最好的。告訴受災者應該採取的行動並使其知道只要正確行動就可以避免傷害,很多恐懼來自於不知道怎麼做而覺得自己無法掌控命運。這類情況只要他們處於不再危險的境地,焦慮就能較快消除。周圍的人的樂觀和淡定情緒也能加快焦慮的消除。
2.後續處理。後續處理是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心理治療是對付應急安全有效的辦法,災後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系統脫敏、沙盤治療等。
首先要改變錯誤的認知,很多災民在失去親人後都會十分內疚(家人死了,自己卻活著)。讓患者瞭解到在水災如此緊急意外時,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得令人滿意,你已經盡己所能。其次要尋求支援,每個人都有三大支援系統,即家庭、單位和社會。在心理治療時,不可低估求助者親屬、同事和社會慈善機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援,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幫助求助者戰勝困難。
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適當的藥物可以效快地緩解患者的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症狀,便於心理治療的開展和奏效。常用的藥物有抗焦慮藥、抗抑鬱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抗驚厥藥等。根據患者的主要症狀進行選擇。
震後災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因此無論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都需要較長時間的跟蹤,不能一勞永逸,更需要一個安靜環境才能康復。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人出現上述情況,請不要猶豫,伸出您的援手,因為他們需要您拉一把!
最後的話:除了對逝者的哀悼,災難和死亡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的生活,什麼真的重要,什麼其實不重要,什麼讓我們,因為活著,心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