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60324161696

    親愛的題主,你在分好壞。但是看你問的那句話原話是“事情沒有好壞”,而不是“事情有好也有壞”或者“事情有好必有壞”。

    這不是跟你玩文字遊戲,而是超脫於好壞之外看問題。

    有好壞之分,一定是有一個立場,以題主的例子來說吧

    你爸爸的行為是對他有利的,他想扔掉一個經濟負擔。但為什麼你覺得這事情不好呢?因為除了你是直接的受害者之外,你認為人間應該有倫理親情。你認為應該有,得不到,你就覺得這件事不好。你爸爸覺得這個倫理親情可有可無,他自然會選擇對他最有利的。

    你說員工偷懶,也是對他有利的,一樣能拿工資,但是可以少幹活。你覺得這不好,是因為你有道德責任感。

    你看,你在用你的立場分好壞。如果我們用數軸來模擬一下的話,大抵你的底線,在那些你眼中是壞人的底線的右邊。一件道德準則低於你的底線,而高於他們的底線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很爽,而你就會很不舒服。

    而你說調整眼光,而不要謀求進取的說法,類似於降低底線,讓自己也爽。這是不是有削足適履的嫌疑了呢?

    而真正的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不要去分好壞,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你有時候會理解對方的行為。題主看得出你很痛苦,就是因為你還在分好壞,而不分好壞,不是讓自己睜眼瞎,也不是放低標準來迎合他人,而是你從內心底理解對方的行為,這裡的理解是指知道這些行為的來龍去脈,而不是說沒有底線地原諒他的行為,接著就是幹該乾的事。

    舉例馬加爵,他殺人,板上釘釘的事情,有好的地方嗎?從我們的角度看,並沒有。但是從他的角度呢?他一直被別人欺負,他也很痛苦,他要宣洩這份痛苦,他拒絕了律師免費為他辯護選擇儘快死刑解脫。那你知道了這些,你就能理解他的行為,但不是原諒他的行為,那麼你該做什麼呢?不要去歧視他人,做馬加爵同學對馬加爵做的事情。甚至,你可以制止別人做這樣的事情。更甚至,你要去關心那些曾經被如此對待過的人。你看,這樣是不是積極多了呢?

    不分對錯,只是角度不同這句話,消極的理解就是題主那樣,繼續分好壞,但是呢給自己一個安慰,試圖讓自己眼瞎或者說服自己不愉悅的內心。

    而積極的理解,是你放下好壞對錯的分辨,去從當事人的角度看問題,看看他有什麼痛楚,或者曾經有什麼樣的經歷是你所不曾體驗的。然後,在事件上訴諸於法律道德,就是,該懲罰的不免除(如果他觸犯法律的話),該譴責的不避諱(如果他違反道德的話,當然譴責是說出來還是放在心裡這種方法層面的問題是另一個話題)。但是在內心底,升起一股慈悲心,同情對方的痛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有類似遭遇的人,並且時刻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樣並不太可取的行為。

    大抵如此,我說清楚了嗎?題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帝豪音響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