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明小長假即將到來,對於年青一代,到底該不該上墳,上墳祭祖是對先輩的思念,還是堅信是迷信,你怎麼看?
7
回覆列表
  • 1 # 聞而思之

    清明上墳莫忘祖 世代相傳保平安

    清明節,俺們這都這麼叫上墳,主要是祭奠自己家先人親人;掃墓,一般都是指是去烈士陵園;

    上墳主要是提醒自己是“不能忘祖、不能忘本”的意思。東北話裡的“八輩祖宗”,說白了是一個祖宗能保佑八代後人!“百善孝為先”!

    看過很多人去這個山那個山燒香磕頭許願施捨,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是沒私心、普度眾生,但是高高在上的佛菩薩哪有時間記掛你這點小破事啊!辦事的還得是執行層的。可是對自己家的親人先人,有人卻認為能量小,不是忽視就是輕視反正不那麼重視,這不是“迷信”麼!“家有父母在、何必遠燒香”就是這個意思。

    祖宗可是自己的祖宗,一脈相承。保佑後代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當仁不讓、全力以赴,並且先人和你血脈相通、心心相印,這也是很多人上墳感應很好的緣故,一起生活過;這世上只有爹媽欠你的,先人的情、先人的債,你永遠還不完。話說的“下輩子還”、“來生還做父子”、滿滿濃情,誰能割捨?

    我見過好多,家裡建設的象廟似的高大上,可是祖墳卻是悲慘不堪,所以找我辦事的,一看這人骨子裡就不孝,那點孝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亂事不斷;我也見過發財的人,越有錢越重視祖墳,這是什麼?陰宅。陰宅一樣可以影響這個人的運氣,陰宅建好了,祖宗庇佑,順風順水。

    所以清明節,先人有墳地,那是正宗的“入土為安”,說啥也得去看看,整理整理地面,別讓雨水衝了,培培土,除掉雜草,厚土養德;和先人嘮嘮嗑說說話,問問他們有啥缺少的,還需要置辦點啥,“事死如事生”,華人的這些觀點暫且不論其科學性,跟隨我們2000多年了,祈福、平安這也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啊,有什麼不好的呢?

    還有回不去家的,問怎麼辦?我的主張是,只要你心中有,想著、惦記著先人,就是條件不允許,總能找個安靜的地方吧,先人和你那才是最親密的、最無私的、無障礙溝通的,你誠心誠意的叫三聲他就知道她就能來,“爸爸你還好麼?清明節回不去了,您老多原諒,我在這給您磕頭了,時間條件允許我再給您燒香燒紙錢……”先人會馬上就到,心想事成麼!三界中,天大地大人最大,人的願力最大,你不用懷疑,你先人肯定能到,能知道,能收到!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是生活在不同維度空間,他可以過來,我們肉體過不去看他,但是可以感知到的。

    所以,有條件清明節應去上墳,具體的準備啥禮器、祭品、紙錢、流程啊關注看下我以前發的;條件不具備,也該隔空祭奠的,至少應該問候一下吧。

    勸人行善積美德 血脈相通祭先人

  • 2 # 星點發現

    應該上墳!

    我們之所以跟動物不同,是因為我們有人文情感!上墳祭祖悼念故人,才懂得珍惜身邊的人!

    同時也是給孩子小輩帶來親情情感教育!

  • 3 # 益風說

    清明節之所以偉大,並不只因它有2500年的悠久歷史,更因為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早已悄然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了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起初的清明節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的精華:上巳節的踏青、祓禊,寒食節的寒食、蹴鞠。在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了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以清明祭祖掃墓為中心的傳統。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從一開始的帝王祭祀,到後來唐玄宗李隆基把掃墓正式編入禮典,再到百姓爭相效仿祭祀親人,並被列入國家法定假日,這就奠定了它在華夏文明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寒衣節。除了清明節,其他節日是連同惡鬼、野鬼、孤魂一起祭祀,重在安撫他們不出來作祟。但清明節,卻以祭祀祖先和至親為主,是為了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追思,這和風水的本質是殊途同歸的。風水首重孝道,在《葬經》《人子須知》等大量經典中,均有重要篇幅詳論風水起源於孝道,並依存於孝道。因此,風水絕不是當下“風水讓人升官發財生兒子”這種膚淺概念。縱觀全球,祭祀先人的文化習俗並不少見。但持續幾千年,並由官方設立節日舉國通行的,則少之又少。國外的掃墓,多是為自己的近代親屬或好友。但幾百年前的祖墓,甚至上千年的老祖宗,每到清明,萬子千孫一起祭祀叩拜的,唯有咱們中國。我們也看到,南方某些大家族,於清明節召集全球各地的家族後代,上萬人同掃一祖墳的盛況,極為常見。華人,甚至用了大量的專用詞語來追思歷代遠祖。比如:祖德流芳、佑啟後人、世澤綿長等。綜上,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清明節這種特殊的追溯文化,使得中國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文化斷層的國家。回覆“發財”,送您三個發財小秘訣回覆“活動”,送您一波福

  • 4 # 冰雨雪點

    清明上墳沒有什麼該不該,這是祖輩傳承下來的,到了清明大多人都會去祭祖,表示對逝去的親人尊敬與懷念。

    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大家都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安排對清明上墳的行程。老公老家安徽的,老公爹去世後按婆婆的要求送回了老家祖墳,這樣每到清明我們就會提前幾天從山東回安徽上墳。

    婆婆常說老家清明節上墳上早不上晚,意思就是不能等到清明放假那天再去上墳,說是隻要過了春風就可以上清明墳。今年3月31我們已祭祖了。再一個就是陰曆十月一上墳,那時上墳上晚不上早,就是必須過了那天,後面那天上都可以。

    按照習俗,每年這兩節都要回去祭拜親人,帶上黃紙、金銀元寶、紙錢幣還有老人喜歡的吃的東西,有些必須的貢品如:炸豆腐、炸魚、蘋果、香蕉、酒、茶、糕點等,量必須是單數。雖說麻煩些,但是老婆婆喜歡這種方式。作為子女百善孝為先,做後代的我們就按她喜歡的方式來傳承,到了清明前回家去給逝去的親人墳頭上填把土,送去我們的哀思!

    以上只是我們老人所說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會各有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增加14.5萬人,預期增加16萬人,黃金將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