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9260747149

    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還能塑造個人的品質和氣象

      因為有智慧,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對抗不確定性,在風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慮

      書籍的生命是被閱讀喚醒的。越是難啃的經典之作,越需要專注和恆心,也越見精神和修養

      “您好,您在外賣平臺購買的圖書已送達!”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很多實體書店開始向線上拓展,北京105家實體書店陸續入駐外賣平臺,讀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的送達服務。在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書香如甘泉一般浸潤人們的心靈。

      疫情難阻書香,閱讀潤澤心田。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但也給“宅”在家裡的人們帶來了難得的時光。不少人紛紛選擇迴歸閱讀,用讀書充實生活,從書籍中汲取力量。猶記得,一張患者戴著口罩在武漢方艙醫院讀書的照片,在社交媒體廣為流傳。令人動容的不僅是他閱讀的那份專注,更是他從閱讀中得到的面對疫病的樂觀與從容。一位學者說得好,讀書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遼闊和寬廣,堅韌而頑強,也使我們獲得溫馨、寧靜的內心世界以對抗外部世界的喧譁和浮躁。困難時刻,閱讀之所以能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也正在於此。

      放在更寬廣的人生視角看,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還能塑造個人的品質和氣象。閱讀為什麼能給我們帶來氣質的變化,塑造我們的性格?原因或許有二:一是因為閱讀能給人以知識,二是因為閱讀還能給人以智慧。如今,資訊唾手可得,獲取知識的門檻變低了,但資訊蕪雜,人聲鼎沸。是書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資訊,能給人以系統化的知識、整體性的思考。同時,面對各種不確定性,閱讀讓人們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心遊萬仞中,獲得人生的座標,更好地審視自己和外在的環境,知道自己該向何處去。因為有知識,我們才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雲遮望眼;因為有智慧,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對抗不確定性,在風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慮。可以說,閱讀培育的,是豐盈充實的靈魂世界,是氣象萬千的精神品格。

      其實,讀書本身就是一種修養方式。《宋史》曾載,與朱熹、張栻並稱“東南三賢”的呂祖謙,少時性情急躁,極易遷怒於人。他正是透過閱讀,不斷磨練自己的品性,最終在讀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教誨時,自己心中的忿氣“渙然冰釋”。我們常說,文以化人,這既是指在古聖先賢的薰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閱讀修身養性,用讀書淬鍊意志品質。讀一本好書,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賞到美景,但只有繼續往上攀爬,才能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古人把讀書稱為“攻書”,認為只有“攻書”到底才能融會貫通,道理正在於此。越是難啃的經典之作,越需要專注和恆心,也越見精神和修養。

      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心中必有“詩和遠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閱讀從來不是要讓人雙腳離開大地,從來不是鼓勵人們遠離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讓人即便遭遇困難,依然能夠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總有坎坷,依然能夠笑迎挑戰。閱讀給人帶來的,不是消極和虛無,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書籍的生命是被閱讀喚醒的。正如有人所言,節日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紀念,更在於在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義的事,從而形成強大的共識生長力和行為影響力。世界讀書日的到來,既是一個提醒,也是一份倡導。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擁有的,將會是強健的精神筋骨,我們收穫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灣的物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