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溫讀

    倉頡,上古時期的一個部落首領,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倉頡他走遍天南海北,受到了各種各樣飛禽走獸的啟發,以物比字,然後又蒐集民間各種各樣的物品的圖畫,他將蒐集到的全部分門別類整理在一起,然後又把自己畫出來的文字和廣大百姓展示並集思廣益,集中百姓們的智慧,再加上前人所用的一些文字元號,其後他又根據星象分佈,鳥獸留在物體上的痕跡,烏龜背殼的紋理,山川地貌和人手掌的掌紋所受到啟迪,加上之前所整理的,耗費數十年心血終於創造了象形文字。

    而由此流傳下來便成為了文字,他所創造的字大概有六類:

    一:指代形象的字,比如“日”“月”。日滿月虧,仿照其形狀造的。

    二:形聲字,比如“江”“河”“湖”“海”以類為形,配上聲就可以了。

    三:指事情的字,比如“上”“下”

    四:指轉註字,比如“考”,以老壽考也。

    五:指假借字,比如“令”,數言同字,其聲雖不一樣,文意相同

    六:會意字,比如“信”“武”止戈為武,人言為信。

    而且從上古時期直到夏商周,這些文字一直沒有被改動過。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 2 # 書蟲吐絲

    我,倉頡,不是,你別害怕,不用你打錢,我只是來說說,我是怎麼造字的。

    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其實字不是我一個人造的,漢字是中華大地上的先民,世世代代在生活、勞動中逐漸總結出來、約定俗成的符號。

    從前,人類沒有文字,但我們老早就會畫畫,你看當今世界,有很多山洞的牆壁上,還保留著遠古人類的畫作。

    後來,先民的腦子越來越靈光,不再吃飽了睡,睡飽了吃,開始整天忙這忙那。一會抓魚,一會打獵,又一會去採果子,還開始種地了。

    事一多,腦子就不夠用了。最開始還用畫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但畫畫太慢了,有些人嫌麻煩(或者沒繪畫天賦,畫不好,耽誤事捱揍了),就弄個繩子,一件事就打一個結,這就是結繩記事。

    再後來,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麻煩,結繩記事也不太好用了。一些聰明的傢伙就根據鳥獸的腳印,開始簡化畫畫的內容。原先畫條狗得半天,現在幾秒鐘就搞定,大家相互學習,相互約定,漢字就這麼一點一點的產生了。

    再往後,字越來越多,就慢慢地產生了造字的方法,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就這樣,漢字的體系逐步確立起來了,我也被推上了神壇。

  • 3 # 千千千里馬

    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商代以前的文字歷史文獻,這就說明,黃帝時代,根本就沒有“文字”,所以,也就不會有一個“倉頡”這樣的人物。

    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的一個學生說,倉頡可能是“創楔”,就是在木牘上刻符,作為一種契約憑證的意思。

    這種刻符的文化也維持了很長時間,春秋戰國都普遍使用刻符文化。

    實際上,漢字的源頭早在半坡和良渚文化時代已經開始有了萌芽。這一時期的“文字”,都是一些刻刻劃劃的符號。

    這些符號就是一個小範圍使用的文字型別。“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文化歷史,大概維持了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之中,文字始終還不是一種社會性的文化,而是比較私密的區域性的圈子文化。

    這種“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時代,我們估計,還沒有受到“國家”的重視,也不是一種通用文化。

    那麼,黃帝時代就包括在商朝以前的這兩千年以內。

    文字是一種神秘的符號。不需要大家懂得,更不需要大家學習。

    可能,這種“神秘符號”,應該逐漸被巫師所掌握利用。

    而文字被巫師這種固定的特點的社會階層掌握利用,是文字使用的一次自覺和飛躍。

    黃帝時代的巫師,使用神秘符號的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這些巫師,後來有一部分人,就發展成為甲骨文中的“貞人”了,他們掌握利用“神秘符號”與上天直接溝通。

    文字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所以,《說文解字》裡關於倉頡造字的說法,只能說是後人的想象,與文字真正產生的過程一點關係也沒有。

    最早的文字都很抽象。可能商朝晚期對文字有一次集中的整理,使用了形象,會意等等思維。

    周朝對文字又有一次較大的整理。戰國時代出現了關於倉頡的傳說。

    這是距商朝一千年的賈湖“文字”。這些文字還屬於“小範圍使用”的特點。

    如果黃帝時代有文字,應該就是這種文字正規化。

    真正具有文獻意義的文字是甲骨文時代。我們把具有廣泛社會意義的文字,叫做“大範圍使用文字”的新時代。

  • 4 # 保哥講論語

    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始祖,所謂“字”這個字從宀從子,宀往小了說是屋簷屋頂之象,如“家”字就是“屋下有豬就是家”;往大了說是天穹天空之象,如“宇宙”二字。所以,“字”就是天穹之子,意即“字乃天生”,天生子為字。雙瞳四目的倉頡,其造字神話傳說就是一個上天造字的傳說。當然,我們是唯物主義的信徒,所以我們寧肯相信倉頡確有其人。為此,在我們祖國各地都有倉頡造字的民間傳說,河南陝西都有倉頡的陵墓。

    尤以河南省北部南樂縣吳村的倉頡陵、倉頡墓、倉頡祭祀活動流傳深遠。當地老百姓早已將倉頡神話,稱倉頡為“倉氏爺”,保佑一方百姓平安。

    在倉頡陵有倉頡造字臺,相傳倉頡“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造字,造字臺上記錄倉頡“二十八書”。據史料記載:“倉頡造書兩卷,隋亂時失於兵火,現存只有二十八字”。這二十八字在宋時被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二十八個字的本身已含漢字構成法中的象形、會意等,如其中的“列、氣、明、尊”等都含有這兩種構字法,還有一些字與甲骨文相同。

    先講到這兒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紋身前怎麼補充繪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