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影生活
-
2 # 看笑人生百態
《布達佩斯大飯店》在豆瓣電腦評分高達8.8分,那這部經典之作好在哪裡呢?
首先,最直觀的肯定是畫面之美。這部電影精彩完美如畫一般的畫面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文藝美術片。畫風、構圖、配色真的太舒服了:少女粉色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佇立在一片白茫茫的山頂上,粉藍粉綠的纜車緩緩地爬上山坡,精緻的馬卡龍色系的糕餅店的盒子……每一個畫面的色彩搭配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很講究。
還有拍攝手法,快速的推拉搖移切,將黑色幽默的感覺渲染的很好,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觀眾的情緒。加上配樂的節奏感,例如偷《蘋果少年》時兩個人的表現、例如證人管家在被殺掉的時候,讓人緊張得幾乎無法呼吸,這種鏡頭的轉換和背景樂選擇確實很精彩。
最後妻子逝去的結局我很喜歡,這種充斥著現實生活的無奈和悲傷的情節讓人忍不住覺得荒謬又合理。阿加莎在這部電影裡一直是“白月光”的存在,最後滿臉滄桑的老頭ZERO回答那位讀者時說的話不禁讓人潸然淚下,輕描淡寫了她的離去,但真誠地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說著:不,我只是為了紀念阿加莎,我們曾在這度過一段很美好的時光,雖然很短暫。
最後十幾分鍾畫面從高價的色彩配色變為黑白畫面,突然變得很悲傷。和之前相似的畫面,然而結局卻不同,這次斯古塔夫先生被槍殺了。他雖然一直維持著貴族的尊嚴,永遠噴著“羽之味”,但他其實也是個不安全、虛榮膚淺、需要呵護的人。他至死依然想保護ZERO,他依然覺得,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所有人都在不同的處境不同的時間下,保護著內心最後一點點像是人性,又像是念想,又或是尊嚴的內容。
不僅如此,這部片子還諷刺了人性、反映了歷史,ZERO所回憶的是一個時代的滅亡,是那個時代人類文明的逐漸消失。斯古塔夫在越獄出來之後,面對一切毫無準備的ZERO憤怒地指責。才發現,零因為戰爭才被迫選擇移民,來到這個文明尚存的社會,但他對於這個社會其實是可有可無的,甚至自己的命運還掌握在別人手中。然後斯古塔夫真誠地向他道歉,聯絡到最後斯古塔夫因為維護一個小門童的命運而被殺,讓人深陷悲傷。但是最後ZERO依然孤獨地活在布達佩斯大飯店,懷念著過去的人,維持著和保護著心底尚存的東西,又給了人無限的希望。
回覆列表
實話實說,在文化作品日漸工業化的同時,我時常感覺到自己的審美能力在不斷地退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並非是在試圖定論文藝作品“好”與“壞”的標準,畢竟審美理應是多元而主觀的事物。
但毫無疑問,粗製濫造、以刺激觀眾感官為目的的工業文化,對人的審美能力無疑是破壞性的。
但所幸,我們仍然有許多好的作品,這些電影帶有著舊時代的情懷與氣質,有著讓人為之著迷的神奇魅力,而今天的主角《布達佩斯大飯店》正帶有著這般魅力。
誇張地說,《布達佩斯大飯店》在超越了我對於電影的想象,先拋開《布》的故事不談,電影的畫面就足以讓人驚歎,在長達一百分鐘的時間裡,幾乎每一個畫面的佈局都帶有驚人的對稱性,而當人物出現在鏡頭中時,那麼他就一定是在鏡頭的中央處,多個人物則對稱分佈於畫面中心。
這種居中鏡頭的大量運用使得觀眾的視線焦點永遠都集中在畫面的正中央處,這是一種相當獨特的觀影體驗。
同時畫面的調色上相當鮮明,低對比度的畫面予人上世紀的復古感。
這樣的畫面本身就帶有極強的戲劇感,而拍攝人物時,我們往往先看到或聽到人物對外界資訊的反應:比如說先看到人物聽到聲音做出反應,再將鏡頭轉向聲音的發生主體。
這樣的手法使得電影格外具有戲劇感。
如果要給《布》分門別類,那麼其應當歸屬於荒誕喜劇,韋斯-安德森在營造喜劇感時並非是透過演員刻意地做出滑稽浮誇狀,或是用一些好笑的臺詞,而是純粹的透過鏡頭來展示喜劇效果,換而言之電影是純粹的影像喜劇,正如前文所提的一樣,大量居中鏡頭的應用與對稱的畫面佈局,再搭配上帶有時代感的剪輯,本身就有相當強的喜劇效果。
這樣的影像喜劇是非常難得的。
而且電影的喜劇性是相當鮮明的,古斯塔夫浮誇的行為方式,帶有失真感但又規整對稱的鏡頭,以及高質量的戲劇衝突,不同的觀眾能看到不同的東西,但卻能感受到相同的有趣,在我看來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賞的。
電影所隱含的內容和主題過於複雜,我著實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解讀它們,在此處只說一個最鮮明的主題---古斯塔夫所代表的歐洲舊時代的貴族精神。
在電影中,古斯塔夫在開始時似乎是一個優雅、虛榮、浮誇的形象,但他卻又足夠高尚,在面對絕對的暴力時能為自己的朋友獻出生命,這種代表著文明、高尚、優雅的“貴族”精神,或許正是導演想要直接傳達給我們的。
電影在故事的講述上使用了三層巢狀結構,Zero是故事的親歷者,這故事被他講述給作家,作家又將故事寫入書中,最終得以被眾多讀者所認識。
在觀看電影時,這種巢狀結構似乎只是為了透過多層轉述來加深故事的荒誕性,但觀影結束後才意識到:這種巢狀,似乎本身就意味著精神的傳承,古斯塔夫的世界在他之前就早已消亡,但他透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將這屬於舊時代的精神傳承給了Zero,Zero告訴作家,最終將這份精神留在到無數讀者的心中,這樣的處理直接地提升的電影本身的格調。
《布》的故事中存在極其大量的暗示、隱喻,比如電影末尾對茨威格的致敬;雙ZZ型對Nazi的暗示;古斯塔夫的金鑰匙互助會;甚至連一場看似普通的槍戰,都蘊含著對於二戰歷史的解讀。
毫無疑問,電影具有多層含義,這些含義隱藏在故事的細節中,需要大量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理解才能讀懂,很可惜我並沒有分析這些的能力,只能於此作罷。
但無論在哪一個層面,我都認為《布》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於此推薦給有足夠耐心看到這裡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