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瞄小懶

    有的藥估計是沒有吧,所以才讓在別的藥房買,我遇到過,醫生說上外面藥店買,沒有特指哪個藥店,我就隨便找的藥店買

  • 2 # 王牌經營輔導師

    1,國家對醫院有藥佔比的要求。就是醫生開藥的總量不能超過醫院總收入的百分比。

    2,醫院的醫保報銷總量的限制。每個醫院的醫保報銷是有總量控制的,如果超出範圍,上面會削減醫院的經費。

    3,基於以上原因,醫生開具處方時,不但要考慮患者的治療需要,還要考慮醫院的要求。

    為了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就會讓患者去自費藥房或者便民藥房拿藥。

    另外,國家現在已經放開處方外購,患者如果覺得醫院的藥品貴,自己也可以拿處方在外邊的藥店自行購買。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體制內的醫生也不好當。

  • 3 # 有尊嚴地活著

    1.醫院有藥房,是歷史體制問題,因為政策規定:目前藥店不能經營絕大多數處方藥,醫生開方的藥品處方藥佔患者消費很大比例,所以,只能在所屬醫院藥房購買。

    2.所有醫院都是把藥品經營作為養活醫院的主要收入,隨醫改深入,絕大多數公立醫院都已提高服務費,如掛號費、床位費、護理費、診斷費等,把藥品加成降低到0,多數醫院給供貨商的賬期都是3-12個月,所以,經營藥品也為醫院獲得了大量現金流。

    3.每個醫院或科室專業化程度不同,引進的藥物不同,如同仁醫院有很多耳鼻喉進口藥,安貞醫院有很多進口心血管用藥,積水潭醫院則有太多骨科用藥,安定醫院則是有太多精神類用藥,每個醫院根據專業需要採購不同的藥械,比如:一個縣醫院如果採購了大量的精神類用藥或支架瓣膜,就容易過效期造成浪費。所以,也考慮急診和便利醫療,很難把醫院藥房全部去掉。

    4.一個醫院醫生開方到另外一個醫院拿藥,可能是這個醫院沒有,必須從別的醫院採購或拿藥,比如兒研所在晚上彩超就不做了,需要患者去八一兒童醫院做了結果再拿回來診斷;還有一種情況,醫生收受賄賂,私下建議你去別的醫院拿藥,在二甲或三甲醫院一般很少出現這個情況。

    5.隨醫藥分離,越來越多的藥械鼓勵患者到藥店採購,當然,考慮到醫保報銷,醫保局應該給予更多藥店醫保報銷資格,否則,醫藥分離就很難。很多人去醫院拿藥,主要還是考慮到醫保報銷。

  • 4 # 藥品觀察團

    謝邀,其實醫院並不是一個總得大藥房,一般來說,一個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會有一個或多個總藥庫,主要是儲存藥品,四個以上的藥房,例如,門診西藥房,門診中藥房(中藥的飲片具有很強烈氣味,所以與西藥和中成藥要分別存放),住院藥房,急診藥房等,這些藥房的主要功能是短期存放藥品和發放藥品。

    為什麼要分這麼多的藥房,主要還是滿足醫院的自身業務。

    門診藥房主要發放的物件是門診就診的患者。

    住院藥房主要發放的是住院患者。

    急診藥房主要針對的急診患者,因為週末和晚上,門診是不開診的,而有些急診藥品也需要特殊存放。

    另一種形態的藥房

    其實在第一次醫改的過程中,衛生主管部門要求醫院對於藥品的利潤加成只能加15%,這樣就出現了藥品進價越低,醫院就越吃虧,例如某種感冒藥進價為10元,那醫院只能加1.5元,毛利就是1.5元,如果醫院進20元的感冒藥,那就可以加價3元,毛利就是3元。

    這種奇葩的政策導致了兩個現象產生;

    一是醫院喜歡進高價藥,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對於進價低的藥,醫院壓低折扣率,要返點,例如10元進價的感冒藥,醫院會要求85扣,也就是打八五折,這樣進價就變成8.5元,但醫院扔按照10元的進價來計算,年終會要求醫藥企業向醫院每盒返1.5元。

    二是一些醫藥企業被扣率壓的實在喘不過氣,就開始謀求新的模式來維持利潤,也就出現了第一次的門診藥房託管潮,大約是2001年柳州先開始的,逐漸開始向全國蔓延,但經歷的時間很短,因為藥企發現藥房託管還是賠錢的。

    新醫改下的託管藥房

    目前的新醫改要求醫院的藥品零加成,也就是醫院多錢進藥,賣給患者就得多錢,那醫院不就賠錢了麼(還有人工成本,儲存成本和場地成本),所以醫院就想了另一個辦法,找醫藥公司來承包門診藥房,收取一定的管理費,醫藥公司當然願意了,藥品零加成醫院的沒利潤,但醫藥公司有利潤啊,他可以把所有的門診藥品換成自己經銷的品種,所以這幾年大醫藥公司都在託管醫院的門診藥房。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加入到藥房託管的隊伍中,衛生行政部門也發現這種模式顯現出來的弊端;

    一是受託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形成利益聯盟,易滋生暗箱操作,腐敗交易。

    二是受託企業經營品種無法達到多元化,易導致壟斷產生。

    三是藥品供需之間存在矛盾,產生壟斷,導致藥價很難降低。

    最開始是上海開始禁止門診藥房託管,後來其他的一些城市也開始禁止藥房託管。

    但是由於早起醫藥企業已經投入,退出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有些醫院就單獨設立了一個託管藥房,所以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奇葩的現象,有些醫院同時存在著兩個門診藥房。

    其實無論是什麼政策導致的藥房託管還是什麼模式的藥房託管,都違背了公立醫院在整個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公益性立場,而且與破除醫藥養醫改革方向是違背的,這種模式必將隨著政策的推進而徹底的被摒棄。

  • 5 # 施昌富1

    醫保監管醫生用藥,衛生智慧監督醫生處方,導致醫生看病處方均被嚴格限制,到藥店購就是逃避監管。凡事從一分為二來看,咋一看是好事,醫生開藥中規中矩了,病人少出錢了。但另一面,醫保目錄內藥品,還是幾年前劃的圈圈,沒有及時更新與科學論證,關在室內的幾個人,來指導有多年豐富臨床經驗的臨床醫生用藥,還有病人個體差異千差萬別,病情複雜多變,怎麼應對?療效呢?值得深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說說今年英超的爭四劇本,我看像讓四,有同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