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活生

    這句話原文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出自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原文如下: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後面還有內容,我們暫且不提。這句話的是本意就是書讀上很多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人讀書多就一定懂得道理嗎?我認為並不絕對,下面我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我認為所謂“道理”要一分為二:

    一是書本身的道理,即從書中獲取的知識和作者表達的意思。讀的遍書多了,我們會把書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要素理順清楚,瞭解所有情節衝突的前因後果,能夠使我們產生代入感,從而體會書中人物的各種感受,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這叫把書吃透。

    二是做人的道理,看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多的是為了學為己用。同樣,一個作者,最大的願望就是作品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抱負,讓讀者能產生共鳴並且傳播下去。孔子弟子們為什麼要將老師的教導編輯成冊?就是因為這裡面蘊含著孔子希望傳達給世界的思想主張,希望後人能夠接受它,並用它去改變世界。

    讀書千百遍,理解書意很容易,但是要把書中所學運用於自身就不容易了。

    三國諸如禰衡、楊修之輩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下場悽慘。唐代李白,詩文冠絕古今,到頭來鬱郁不得志。他們已是讀書人的頂尖,可最後還是不明白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一直都寫在先賢著作中,任何人都可以讀千百遍,但是不見得就一定能夠懂得道理。

  • 2 # 行莫問

    讀書千遍,其理自現

    道理並非在讀書裡,道理在書裡

    道理不在讀的書的文字裡,道理在書中文字之間裡

    量變帶來的,是超脫眼前的力量

    讀書第一遍,是瞭解大體脈絡,熟悉書中文字,大概粗略得跟著作者走過,其走過的心路歷程。

    這時我們對書的理解是 單面的,不精細的。但我們心裡卻是極其堅定的,也就是說,這時我們心中是很認可這第一份理解的。

    而第二遍讀,因為有了第一遍得熟悉,第二遍會開始發現一些小的細節,就像一棵樹開始慢慢從模糊的只能看到一棵樹的形狀,到可以看清樹枝了。

    再往後的讀,這棵樹的樹葉被我們發現,上面可能還有果實,有小蟲,有鳥兒落在枝頭。

    直到有一天,這棵樹已經非常精細,我們幾乎可以看清樹的每一個細節。

    結果突然發現,樹的背後是廣闊的天空

    原本的樣子

    就像開頭說的

    道理並非在讀的書裡,道理在書裡

    道理並非在書的文字裡,道理在書中文字之間裡

    當讀的這棵樹的故事,卻可以看到樹以外的天空的時候。就是真的讀懂了。

    並且此時的道理也絕不會僅僅可以用在書中的樹上,而是可以用在廣闊無際的天空中了。

    而這,就是沒有寫在文字中,卻被文字蘊含的,叫做道理的東西。

    十分感謝,閱讀至此

  • 3 # 意濃茶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反覆熟讀才能領會一本書的真正含義。

    古人讀書,講究誦讀、熟讀,然後釋義,知其義,讀得多了,熟悉字句其故事,就通曉其中的意義和蘊涵的道理。所謂溫故而知新,經文詩書都必須能夠背誦。所以在很多電視劇中。常常見夫子帶著學童搖頭晃腦地誦讀。

    明代何倫著《何氏家規》:讀書以百遍為度,務要反覆熟嚼,方始出味。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後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時時溫習。若工夫未到,先自背誦;含糊強記,總是認字不清,見理不透,徒敝精神,無益學問。

    在現代小學初中教學中,也要求學生熟讀熟背的,一般都設有早讀晚讀,要求學生大聲誦讀課文,這也說明了讀書百遍的必要性。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4 # 長劍不出鞘

    “讀書多”,這個多字可以解釋為:讀書的本數多,花費時間多。題主說的“書讀千遍其意自見”,這個意思就是讀的遍數多,當然用的時間也長。

    這句話的歷史背景,是在古代,華人讀書,真的是要讀出聲來的。私塾、學館,先生們首先是要讓孩子們朗聲讀出來,然後背下來,背的滾瓜爛熟之後,講不講還要看先生願意不願意。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流傳下來的古文,讀起來都朗朗上口,文章駢四駢六,聲音鏗鏘。

    現在的老師,要是這麼講課,一定要被學生、家長哄下講臺的。不過那時候,聖賢之作,怎能妄自講解啊?那書上寫的就是終極真理了,必須原汁原味,讀原文,讀原著。至於講解,也要圍繞聖人亞聖大賢的經典註解了。所謂十三經注疏,朱子集註等。

    這樣反覆讀,朗聲讀,直至背下來的效果,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學生對文章熟悉,透過反覆的聽覺、視覺、觸覺等綜合刺激,加深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而刺激學生理解文字含義。

    應該說,在大一統的社會里,這種讀書方法有合理性。

    這句話流傳到今天,就是講,對於經典的書,要反覆閱讀,反覆思考,加深理解,再加深理解,讀完一遍,嘗試一下,再讀又有新的認識。應該說,每個人一定要有那麼一些書是要反覆讀的,找到值得你反覆讀的書,那麼恭喜你,你即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了。

    不過,當前大部分書,可能用不著,或者不值得這麼讀。還是要講究讀書方法,理解之後,把書裡的有益部分吸收了就好。

  • 5 # 仙莊老周

    讀書千遍,其理自現。這句話是說將一本或一部書讀的遍數多了,其中的中心思想自然就明白了。但並不是說每部書都是有道理地,更不一定讀的遍數越多就越懂道理。現在的汙垢書特別多,越讀可能會讓人越傷失理智或道德。其實這句話來源於古典文學,大多好的書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書,其中包涵了教人向善的道理,每每多讀一遍,就會讓你多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隨著文化的修養,你就會知道一些你所在層次的真理,這就是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理自現的原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良辰美景好時光琪琪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