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郭德綱總是拖著傳統相聲的名義,你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曲鑑君

    從相聲的表演來說,真正的傳統相聲是以“說”為主的,聽聽相聲前輩的錄音,如張壽臣、馬三立等,都是如此。這就體現了“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的特點。當然,後來侯寶林的學唱段子學的很好,深受聽眾歡迎,被廣泛流傳,這也是在說的基礎上的學唱,沒有脫離傳統。但是,從馬季的一些徒弟開始,以及北京的有些演員,他們好像不會“說”相聲,特別是那些經常上電視的演員,根本沒有“說”的基本功。因此,他們的相聲一點沒有令人回味的魅力,時間長了也就令人討厭了。

  • 2 # Hu隨便看看

    傳統相聲的說法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曲藝工作者們提出的說法:解放前的相聲為傳統相聲,解放後創作出來的相聲為新相聲。傳統的對口相聲表演方式是兩個人面對面站著說,而不是像現在兩個人都面向觀眾或是逗哏面向觀眾、捧哏看著逗哏。現在在天津還能見到那種最傳統的演繹相聲的方式,好像是在謙祥益吧,記不清了,百度一下吧。

  • 3 # 烏去多二

    真正傳統的相聲對於現代來說,很少有人看。因為一般人不是很瞭解那個時代,所以傳統相聲作品中的包袱就達不到原有的效果,這樣的相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只能當做歷史資料留存。但是德雲社如今還在說著大量的傳統相聲,尤其是在小園子裡,演員們基本都以傳統相聲為主,卻依然效果很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德雲社並沒有將傳統相聲一字不改的複製貼上,而是在傳統相聲的樑子上,摒棄了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舊包袱,增加了很多現代人能理解的新包袱。而且每對演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包袱,還是不定時更新。這樣,很次聽德雲社的相聲,即使是同一個段子,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時候去聽,都有不一樣的驚喜,最起碼票價是完全值了!這也是德雲社能夠在相聲依舊不是很景氣的今天,卻能紅紅火火的原因。

  • 4 # 原來的我回望未來的我

    從形成時間上,傳統相聲主要指的是相聲這門藝術自創立之後到解放前,幾代相聲藝人創作、演繹、流傳下來的相聲段子,代表人物眾多。從內容上,傳統相聲主要是區別於近現代相聲,後者的代表人物是侯寶林和馬季。尤其是,侯寶林先生,解放前他說的是傳統相聲,解放後,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他又創作了很多的現代相聲,而傳統相聲大部分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傳統相聲段子,比如《扒馬褂》等。直到郭德綱的出現,恢復了許多傳統相聲段子的演出,當然我們看到的傳統段子是經過郭德綱等人的二次創作之後的作品,因為有些傳統相聲段子的內容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再加上一些現代元素。另外,傳統相聲還是現代相聲的創作源泉,現代相聲大多數包袱都來源於傳統相聲。

  • 5 # FM963安家調頻浦俊

    具體的可以翻看歷史就能夠明白了。

    相聲原本就是市井文化,在天橋搭個場子,吸引人關注並進行打賞。無論是說學逗唱也罷,太平歌詞也罷,都是為了養家餬口。所以各種屎尿屁,倫理艮肯定數不勝數(因為聽相聲的也大多是趕大車、做買賣等的小人物,所以當時的相聲肯定是要迎合他們的口味進行創新,比如,願意聽戲的多,相聲就出個黃鶴樓來歪唱戲劇獲得關注)。

    所以,傳統相聲肯定不能是在臺上歌頌某某、倡導正能量等手段(要是這種手段,怕藝人要餓死,因為要不到錢)。

    而49年以後,相聲走入生活多半是為了迎合電視等大眾媒體,去除了這些髒亂差的東西,加入了更。。。的手段。演變成之前春節聯歡晚會上的那種。。相聲。

    所以,我認為郭德綱的相聲,反而是迴歸了傳統。別管他多麼不堪,多麼沒弘揚正能量,但是他能賣出票去,讓自己活下來。

    其實相聲也罷,唱歌唱戲也罷,都是一種謀生手段,一旦將他高高舉起,那麼後繼無人肯定是要沒落(就像之前總是有人說相聲幹不過小品一樣,都高大上了,貧民老百姓咋整,吃穿都犯愁呢,扯正能量?)

  • 6 # 相當旺德福

    本來囉囉嗦嗦咕咕嚕嚕嘰嘰歪歪了一大堆。

    一圈大道理。

    回頭一看,嘛玩意兒?自己都懶著看。

    於是刪了重寫。

    但是沒有以前的嚴謹。

    嗨,畢竟文化造紙太低。

    各位將就將就,湊湊合合的看吧。

    不對的就埋在心裡,千萬別說……

    以下是我的理解:

    傳統相聲怎麼區別於新相聲。

    第一是年代,解放之前,只要能傳下來的都是傳統相聲。

    至於解放以後的相聲,要看段子的第一目的是什麼。

    第一目的是歌頌,就叫做“歌頌型相聲”。

    第一目的是宣傳國家政策,就叫“宣教類相聲”。

    第一目的是諷刺社會現象,那叫“諷刺類相聲”。

    第一目的是為了賺錢的,叫做“商業化相聲”。

    以上四類相聲,是解放後新相聲的大體分類。

    除去這四類相聲,解放以後,年代比較久的,也可以叫做傳統相聲。

    比如《黃半仙》、比如《醉酒》。

    還有年代比較近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後也能夠成為傳統相聲。

    比如《糾紛》、《釣魚》、《下棋》等等……

    這些都是遲早的事。

    以上說的這些,都比較容易區分。

    不容易區分的是:“商業化的傳統相聲”。

    這個比較特殊,不能一棍子打死。

    符合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傳統相聲。

    不符合就不是。

    條件是什麼?活兒要好好使。

    一段傳統相聲,

    拿來拆拆洗洗,只要樑子沒變,就還是傳統相聲。

    畢竟一遍拆洗一遍新。

    但是,有些“商業化的傳統相聲”,

    朝著散了拆,照著臭了洗,然後還要按著低三下四的那麼使。這樣的“傳統相聲”,

    年代再長,就算是東方朔怹老人家攢下來的,

    都不能統記起來,更不能傳承下去。

    不然,有朝一日共產主義實現了,

    後人們從文獻裡挖出這些老活兒,就會說:

    咱老祖宗當年聽的,TM就是這麼個玩意兒啊?!

    It so smelly !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妃子笑容易出現翻花現象用什麼方法處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