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憶師雷鳴
-
2 # 語字芳華
3-1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式習慣養成的時期,家長或老師在教育中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因為個體差異教育方法過於單調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安靜的時間過後,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這樣可以動靜結合,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亢奮的響應。給他們心理有這樣一個環境的界定。
其次,用孩子感興趣的知識點,來吸引他學會專注,這個方法試驗之後效果很好。
第三,課餘時間不要總讓孩子聽從家長老師的安排,給出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學會自己安排,這樣會釋放很多體力,又讓孩子培養了能力。
第四,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這也很關鍵。有的孩子是透過亢奮的反應達到吸引家長和老師以及他人的注意力。
教育是關乎人心的工程,願所有人都善用其心!
-
3 # 好想要財務自由啊
這樣型別的孩子一般是比較愛刷存在感,有表現慾望。這時候應該表揚他的具體行為,讓他覺得自己受重視,然後再引導他跟你一起玩安靜的遊戲,比如拼圖,制定規矩,比誰拼得快,這樣他就會安安靜靜地玩了
-
4 # 寵著玥寶寶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精力旺盛是健康的反映。只要不是太過份,適當引導就可,不要過份壓制苛責,否則,容易導致孩子心理扭曲,性格變異,。對人際交流產生恐懼,厭惡,不自信,創造力和勇氣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易變得內向,自卑,畏縮,孤僻。……當然,如果對班級秩序造成太大影響的話,還是應該進行規戒教育,但應以說理和轉移其興趣方向為主,不可太嚴太急,以免挫傷其天性。教育的初衷是引導,因勢利導,糾其偏,扶其正,讓其向好的方向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象製造標準件一般,將其打造成我們成人想要的產品。否則,既便是成功了,也沒有多少價值,因為這樣的成功等於毀掉了這個孩子,讓其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對孩子而言,非常的不公,也非常的殘忍,易身而處,換位思考,想信沒有誰會原意,誰為開心。更何況,如果教育的結果,只是將一個鮮活的生命毀掉,而將其變成一個沒有靈魂,沒有自我,沒有幸福的東西。那這樣的教育又有何意義,有何價值。以愛之名而令其死,其不比恨更可恥。原天下父母,師長皆能細思之,莫因為善而作惡,得其細未失其本。
另外,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有極個別者可能是患有兒童多動症,需要專業的診斷和冶療,單靠教育解決不了。老師發現情況嚴重,無法糾正的,應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其到醫院找專業人員做一下診斷,以免因誤判而耽誤了孩子的冶療,造成難以挽回之後果。
-
5 # 天天陪伴
3-10歲的亢奮型孩子,如果排除生理遺傳上的病症,正常入學來到學校,這對老師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是個挑戰,應該怎麼做呢?個人淺見:
1、多彙報,向校方陳情教學過程中的難題,請求諮詢,耐心求教。
2、積極和孩子家長溝通,加強孩子的規則感、邊界感等,家校合作,事半功倍。
3、指責抱怨是沒有用的,打罵更是行不通,老師要做的是接受這個孩子的現狀,然後因材施教,用正確地方法引導孩子。
亢奮型孩子的表現大多好動,狂躁,不安分,話嘮等,老師根據孩子的不同特性,可以想辦法修渠,多多給予孩子釋放能量的機會,比如跑趟辦公室幫老師拿個東西,開展戶外活動時,給孩子更多更大強度的運動,讓孩子朗讀課文等。
以此增加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然後再和善而堅定地去講規矩,而不是厭棄孩子。
個人以為最後一點尤為重要,也是身為當班老師的責任。
有問題,解決問題;有困難,主動溝通,即便這個亢奮型的孩子表面看來並沒有什麼改變,學校和家長也會理解的。
回覆列表
亢奮的孩子就是容易激動,比較興奮,其實這也是孩子的正常現象,不是那麼容易坐得住。針對孩子我們有一個標準,好動的孩子要引導靜,過靜的孩子要引導動,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動如脫兔,靜如赤子。”孩子不僅要能動,還要能靜,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動靜結合,才會把孩子很好的教育好。
那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動靜訓練的標準設計一些動靜結合的訓練。
1、上課前,全班同學可以在教室裡靜息3-5分鐘,以此來調整全班同學的狀態。當然,也可以在上課後,開課的時候靜息1-3分鐘,兩種方式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時間。
2、亢奮的孩子回答喜歡舉手,可以適當的認可他們,敢於主動回答問題,但是我們回答問題不在於你回答沒有,而在於你有沒有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回答問題的時候儘量引導孩子思考。
3、組織閱讀訓練課程,讓孩子多看書,看得越多,接觸的面也越多,有一個好處就是在讀的過程中也引導孩子靜下心來體會和感受。
4、對於比較年幼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玩玩沙子、泥巴的遊戲,到大自然去玩一玩,讓他們在感受自然的過程中成長,也對他們的心理和性格有很大故事。
5、亢奮好動的孩子,一般精力會足一些,這時就要組織他們跑、跳、打球,充分的讓他們多餘的精力消耗下來,然後再給他們組織靜心的活動,這樣他們也就處於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
以上就是一些具體的小方法,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有兩個大方向,
第一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規矩。禮儀、規矩就是教養,就是引導孩子靜的活動。回答問題請舉手,就是禮儀和規矩,見到老師敬個禮或者問個好……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學會去處理這些小細節就可以很好的把孩子的心性調整好。
第二,就是用音樂歡快的音樂、舞蹈引導孩子。這個是與禮儀讓孩子靜與敬配合起來的,一個人不可能總是恭敬有加,卻沒有活力的。所以還要配合音樂舞蹈讓孩子活潑起來,但要注意音樂的選擇,不要把孩子給引導過了,那樣孩子更亂。很多兒歌、兒童音樂都是非常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