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在故我真的阿莫
-
2 # 脾胃範兒
有什麼穴位按摩可以祛溼?
祛溼是個持久戰,一般來說祛溼可以透過食療,運動,中藥湯劑,針灸等等方式,而透過穴位按摩來達到祛溼的功效,效果也是非常可觀的,既沒有什麼副作用,還不用花一分錢。
那麼具體都有哪些穴位按摩可以祛溼呢?
01
脾經的穴位
按揉脾經上的穴位一般是疏通堵塞的脾經,因為溼氣重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虛弱,因此經常按摩脾經的穴位,尤其是膝蓋下方的陰陵泉,三陰交,還有足部的太白穴都是很有用的。
而且溼氣重的人一般可以透過按揉陰陵泉來判斷溼氣的嚴重程度。一般體內溼氣較重的人,一按陰陵泉都表現為疼痛難忍,痛不可摸。
陰陵泉主要是在膝蓋下方,脛骨內側的凹陷處,很多人輕輕按摩兩三分鐘第二天就會發現陰陵泉發紫發淤,這是正常現象。02
膀胱經上的承山穴
除了祛溼大穴——陰陵泉,還有一個就是承山穴,因為溼邪下行,因此最容易受影響的就是我們的腿部,經常會感到痠痛沉重,而承山穴則是祛溼的大穴,位於後方小腿肌肉下方的交界處,平時也可以經常按摩,能夠有祛溼的功效。
感謝關注!為您推送有用的養生知識! -
3 # 39健康網
身體有3個“祛溼口”
1、肘窩——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大腸經的溼濁之氣都聚集在曲池穴。按摩曲池穴可以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大家按摩時可以在肘窩處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2、膝窩——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溼排毒“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3、腋窩——極泉穴
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在腋動脈的搏動處。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大家可以常常按揉或撥動,一次36下左右,一天按2次,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理睡眠的作用,緩解心悸、胸悶的狀況。
-
4 # 經絡中醫養生
人體是一個既複雜又精密的系統,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是依賴經絡作用,經絡能夠溝通人體內外,穴位是經絡上的特殊點區,對身體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中醫,透過針灸、點按、艾灸等調理身體的疾病!所以溼氣重可以透過按摩這幾個穴位達到除溼的目的!
豐隆穴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
陰陵泉位置: 陰陵泉穴位的位置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
按摩方法: 拇指的指腹按壓在陰陵泉穴穴位上,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旋轉按揉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各按揉1-3分鐘即可,按揉穴可稍微用力,以穴位有明顯的酸脹感為佳,每天一次。
功效: 治療脾不運化水溼
足三里位置: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區域性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
曲池位置: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
功效:可洩大腸溼熱。
-
5 # 中醫朱蘇妮
現在非常流行祛溼,方法有拔罐,艾灸,中藥茶飲,運動,食療等等。尤其是肥胖體質的人多痰溼,很多想要祛溼氣的人都想著要吃點什麼或者喝點什麼能夠祛溼氣,或者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快速祛溼,今天我從經絡穴位來跟大家講一講中醫是如何祛溼的,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要了解下溼氣是怎麼來的我們知道人體的水溼跟飲食,居住的環境,體質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人體的溼氣的產生跟脾胃有很大的關係,而且脾是主運化體內水溼的,如果脾的功能正常的話,人體的水溼就會正常的代謝出體外,那如果脾胃功能弱的人無法及時將體內的溼氣運化出去的話,就造成了水溼內阻,停留在人體的各個地方從而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比如說頭髮愛出油,面部愛出油,形體肥胖,然後舌頭胖大大便不成形,疲乏無力,沒有精神,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按摩那些穴位可以祛溼?我們從穴位經絡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哪些經絡穴位,是可以祛溼的,大家可以自己在家裡點按操作。
我們人體的水溼主要跟脾胃和膀胱、腎這些臟腑有很大很大的關係,因為腎主水液,腎與膀胱相表裡,脾是主水溼運化的,脾胃相表裡,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比如說胃經上的中脘穴,足三里穴都可以健脾祛溼,還有膀胱經上的承山穴,還有我們說的豐隆穴,這些穴位都是可以去試的,那關於這些穴位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大家可以網路上自己找一下穴位的具體定位,然後來進行按摩,達到一個健脾祛溼的功效。
回覆列表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關注度也有所增加,雖然目前國內的醫療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依然根不上廣大人民群體對健康狀況的要求,一些小疾小病常常隱藏在身體裡面難以發覺,比如說像溼氣這樣的病源,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就會患上了。溼氣入體形成溼邪,長期淤積人體之中,對身體構成嚴重的傷害,從而誘發許多疾病。因此,溼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關心的話題。
在生活中常常覺得自己身體很好,沒有什麼疾病,自己跟溼氣離著很遠呢。其實不然,經常熬夜、大吃葷食、喜陰涼、過量飲酒、缺乏運動、女子坐月子時受風、工作壓力大、心情低落、環境潮溼低冷、房間不通風透氣等等,這些都是容易引起人們患上溼氣。
當你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特別的無力睏乏,照鏡子時面容憔悴,面板沒有彈性失去光澤,臉上雀斑加重;口嗅,刷牙時嗓子噁心,經常在嗓子眼處吐出一股粘啖;明明已經喝了很多水,但是還是常常覺得口乾口苦口燥,感覺自己的舌頭非常的厚,並且舌胎上面有一層發白的粘液;一吃東西時,肚子就鼓鼓的,這些都是體內有溼氣的典型表現。
因此,我們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應該儘早祛除溼氣。那麼祛溼除了吃一些藥食之外,還可以透過按摩人體上的穴位來進行祛溼,比如說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穴位來按摩祛除溼氣。
祛除溼氣的方法——穴位按摩祛溼
在人體身上找到對應的穴位,透過按摩可以有效的祛除體內的溼氣,比如說主要有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湧泉穴、陰陵泉穴、承山穴;此外,中脘穴、足三里、豐隆穴、極泉穴、水分穴、中脘穴、委中穴等也是可以透過點穴按摩的方法來祛除溼氣。
溼氣可以說是萬病的根源,要儘早祛除溼氣,而且穴位按摩、改善飲食、多運動都是很好的祛溼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