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剛小書童

    我之前寫了一篇技術類的面試收不到offer的文章,你將就的看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一個做android的兄弟問我:“我去幾個大廠面試,技術關都過了,為什麼後面就沒有訊息了?” 相信很多做研發的小夥伴都遇到過這類問題。如果直接回答問題,這個問題就沒辦法回答了,可能面試官剛好昨天分手心情不好,可能他的股票剛經歷幾個跌停,又或者她的母貓跟公貓跑了,不可控的因素很多。

    去掉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實際在選人上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用崗位三角來評判應聘者的能力和個性是否滿足需求,透過能力和薪資要求的匹配度來看應聘者是不是人有所值,最終決定是否錄用此人。

    崗位三角

    技能範圍度

    技能範圍,是對崗位技能要求的範圍。應聘時,我們看“職位描述”,其中“任職要求”說的就是技能範圍度。如,五年以上分散式系統開發經驗,精通JAVA等。工程師所在公司業務範圍不同,對技術的要求不同,往往會有自己的技能範圍。如,有的工程師擅長做架構,但他對業務理解不深;有的工程師一直負責演算法和資料庫,他可能會對架構和部署理解不深,等等。可見,招聘的崗位有技能範圍,工程師有自己的技能範圍,技能範圍度就是這兩個技能範圍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中選的機率就越高。

    技能範圍度,都是硬要求,沒有太多技巧,如,去支付公司面試,要求有支付經驗,沒有就進不去;一個技術棧用PHP的來應聘JAVA工程師,顯然過不了面試。

    職責完成度

    職責完成度,是工程師真實掌握多少技能。 技術關面試屬於職責完成度。面試官問的問題,如,用過哪些構架?dubbo的原理是什麼?高併發怎麼處理?有沒有帶過專案?等等,以及技術點的深入溝通,這些都是在瞭解應聘者技術掌握程度。面試完收不到offer,經常出問題就在這個地方。

    個性成熟度

    個性成熟度,是工程師的心理成熟程度,比如自不自信,願不願意承擔責任,穩定性什麼樣,學習能力如何,溝通能力如何,有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等。個性成熟度是人力資源的強項,他在和你拉家常的時候,就把你的底都給摸透了。有經驗的技術面試官,會在聊專案經驗的時候,判斷應聘者的誠實程度、承擔的責任範圍、協作能力等,專案和技術是可量化的,所以技術面試官判斷個性成熟度會更準確。

    常見的問題

    技術陷阱,工程師聊起技術來都是很興奮,兩個人一聊兩個小時,惺惺相惜,技術牛人,這個人要定了。但是他不懂得了解應聘者的責任範圍、心態、團隊協作能力等,這樣就會產生誤判。技術官判定高階工程師,人力官認為應聘者只承擔中級的責任,是中級工程師;這個時候另一個維度“收益匹配度”就發揮作用了,如果應聘者薪資要求在中級工程師的範圍之內,那這個人基本上能收到offer,如果薪資要求在高階範圍之內,基本上收不到offer。

    級別不對,技術官和工程師還是技術聊的很好,大牛,高階工程師。但是這個人,專案能力很強,又懂得帶人,達到技術主管水平。這裡又產生一個偏差,還是“收益匹配度”發揮作用,薪資在高階範圍內,基本能收到offer,在技術主管範圍內,收不到offer。級別這個問題,基調很重要,應聘者要懂得把面試官帶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否則遇到經驗不足的面試官,活活把高階工程師面試成中級。

    個性成熟度不足,面試時東張西望或不敢看面試官,自信心不足,中選機率低;不守時、該填的表不填,職業素養不好,中選機率低;說話閃爍、老油條,中選機率低;等等。

    上面簡單講了崗位三角,工程師有分級別,不同級別的工程師技能範圍度、職責完成度和個性成熟度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面試官在面試的時候要注意甄別,不要搞錯級別,造成人才浪費;應聘者要懂得把面試官帶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說不定遇到經驗不足的面試官,評判高一級,薪資相差可達50%以上。

  • 2 # 有酒一起聊故事

    面試的問題,首先本人不是人事部門的,對於面試問題不太瞭解…但是自己也面試了很多部門探討一下我的理解…

    在16年初,因為從上一個公司裸辭了,在家裡考了個駕照,讓後出來找工作,因為在這個城市已經生活了幾年,所以那個地方交通自己比較滿意還是有目標的,但是因為自己工作的性質在這個城市不太成熟,做工廠質量體系,再加上咱們北方的土生土長的企業對體系不太上心,就是有這樣的部門也是作為門面,實際一點用也沒有,所以做了很多個面試,不是我不滿意就是對方對我不滿意,所以果斷改行,因為我對這個方面的工作也是很不在意,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所以改就改,不至於多難受。

    改了行業,那麼就得從新開始,因為新的領域沒有接觸過,所以就得從新開始學,前三個月,一點錢沒有掙到,自己心裡也是慌的很,所以堅持三個月後,自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第四個月如果沒有改觀,就果斷走人,車誤人誤己,可也就是堅持了一下,自己就在了這個行業,每個行業的入門期好像都是3個月,90天的時間,夠你從不懂到懵懂到入門再到熟悉,只不過熟悉後需要的是運氣了,為啥因為時機到了也就快了,有可能倆月或者一個月,你就學會了,然後來了個機遇,抓住了,掙到錢了,就安心了。

    面試多了,不一定都是適合你的,很可能是人家企業沒有別的部門的工作人員,但是現在市場上緊缺這種人,所以就把人先找來,問是不是可以去其他崗位,如果不行就一拍兩散各有各的,行的話,你就在這個面試中直接轉行,好多人事部門的人,因為招聘的人不夠,只能這樣來,也是碰運氣也是一種策略。

    不過前面的方法,都是作為公司的底層人員,招不招的到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如果是招聘高階幹部或許就需要專崗專聘了。

    面試多,只不過面試的單位只不過是過一下流程,反正又不花錢,試一下就試一下,對招聘者應聘者都沒多大損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兒咳嗽一整夜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