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初中學習生物與地理開始就存在一個假想?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會不會是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巨型生物一個細胞,太陽恆星相當於細胞中的原子核,八大行星則是8個小分子,繞著原子核不停的轉動,想想就有點不可思議
7
回覆列表
  • 1 # 艾力克斯11

    一粒沙中見世界,這雖然應該是宗教哲學範疇,但也是真的,世間就是這樣,像套娃一樣一層套一層無止境,但你完全無需擔心,因為你處的時空跟別層的完全是兩個級別,原因就在時間,你在這時空以為過的很長,但在別層很可能是一瞬中的一瞬在一瞬,因為有了時間,所以對任意一層來講都是公平的

  • 2 # 捋江月

    目前人類的認知看不出聯絡,也無證據證明有聯絡。說有聯絡,無非是看了宇宙大結構後,發現樣子類似人神經網路,直觀的發揮聯想而已。

  • 3 # 綠約風影

    生命細胞生長要從外部吸取營養,外部是那?是大自然,大自然包括宇宙空間,宇宙空間星體運動變化直接改變著地球氣候,甚至發生小行星撞地球,這些變化都將對地球生物生存條件生存環境產生改變,致微觀生命細胞發生調節或改變,從生命微觀細胞到宇宙宏觀,一定程度關聯是必然的。

  • 4 # 華北五角楓

    生物細胞是某種生物動植物的顯微觀察。細胞的組合成分考核。但是宇宙宏觀是探索太空的奧秘。這就是不一樣之處,望遠鏡可以觀測太空。

  • 5 # NHCC全球探險

    從全息資訊的角度看,任何一個物體的組成部分,都攜帶了這個物體的全部資訊,只不過我們怎麼讀取和還原,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6 # 南山隱士

    楞嚴經曾開示:“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另外淨慧法師也曾說過:“在這個生活的世界裡,在時間上只有無數的異時連續互存的因果關係,在空間上只有無數的同時互相依存的相對關係。”這是從宗教的角度去解析宇宙空間無明狀態與不確定性。有時候,科學不得不依靠哲學理論來辯證,愛因斯坦對佛教的認識,甚至已經超過佛教祖師釋迦牟尼本人。因為他曾驗證了佛教理論與物理科學的契合之處,微觀的角度看,人身體的一寸面板,住著成千上萬的蟎蟲,那是一維的平面世界,你發現不了它,它也感覺不到你,然而你卻是它們賴以生存的整個宇宙!宏觀上,人類或許跟蟎蟲沒有什麼區別,誰知道我們是不是生活在一個龐大生物的身體內部。所以,這個問題只能用辯證法去分析,可能會永遠找不到答案。

  • 7 # 海螺008

    聯想和類比

    聯想和類比,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們能夠探索和適應陌生世界。不過,聯想和類比也經常出錯,陌生世界的事情至少與我們熟悉的世界不是簡單相似。

    中學物理其實就是牛頓力學的水平,牛頓力學比較適合研究地球上與我們生活相關的事情,或者推廣到太陽系內的天體執行,如果再遠就有不合適的情況了,尺寸最小也就是是X光能看到的尺寸,如果再小,已經開始有不適應情況發生了。溫度也是零下200°C,到上億°C,但是太高會發生什麼也恐怕未必能解釋通。

    所以,我們認識宇宙,一開始總是用太陽系放大來理解,於是銀河就是一個大大的太陽系,星系團就是一個大大的的銀河系,對嗎?剛開始可以這樣設想,然後去尋找證據,但是後面會發現很多新的內容,與我們的太陽系模型區別越來越多。超星系團的結構和執行關係,已經與銀河完全不同了,暗能量開始是主角了。

    同樣,我們認識原子也是用縮小的太陽系來理解,結果發現了很多悖論,最後才知道微觀世界的不同,而且是大大不同。亞原子結構呢?我們也是用更小的原子結構去理解,發現還是不對的。

    聯想不能太遠

    所以,聯想是人類很好用的工具,但聯想不要延伸太遠,並且需要及時用客觀事實糾正。用20cm三角板可以畫一條直線,續接畫,可以畫很長,甚至好幾米,但是不能用這樣的工具和做法畫一條几公里的直線,否則這條線一定不是直的。同樣,我們研究身邊的事物發現的規律和認識,不能推廣到太遠。

    筆者認為,推廣只能做1個結構層次的推廣,最多2個結構層次。比如一個排長,能否依靠他的戰鬥經驗來指揮一個連?恐怕是可以的,但指揮一個營就要打問號了,指揮一個團就必然出錯。同樣,團長降級到營長,他的指揮經驗還適用,但再降低位置到連隊,用來指揮連的戰鬥就有問題了,指揮排則肯定全體被殲滅。

    筆者做建築工程設計的,二三層別墅的技術,可以用來建造5層建築,問題不大,但用來建造11、12層建築就有點問題了,當用於40層的超高層建築,基本上是會跨的。因為超高層建築需要考慮的矛盾,已經與別墅天差地遠。

    類似的還有管理一個大中型企業的Quattroporte,是否能做一箇中型國家的總理呢?國家和企業已經天差地遠。

    為何我們不是在巨人的細胞裡

    那麼我們發現了細胞,我們解剖了人體,我們也有了社會結構的認識,然後是否能用來做聯想延伸呢?我們的宇宙是否是巨人的一個細胞,我們的銀河是否是巨人細胞的一個細胞器?筆者認為不合適。

    1,經驗推廣太遠。從細胞到宇宙尺度,不僅有了尺寸上的巨大不同,而且已經有了層次上的巨大飛躍,中間已經不是同樣的主要矛盾了。

    2,從生物學角度理解生命,超級巨人細胞間無法協調。細胞的結構是為了完成一個功能,或一組功能,細胞之間需要配合,也就是相互通訊,流水分工,才能完成更高層次的生命活動。但是因相對論的光速限制,使得這個巨人,細胞內的效率極低而且細胞間的通訊幾乎沒有。

    3,從物理上理解生命和宇宙。宇宙的命運就是熵增加,這是它的主要動力,也是它的主要宿命,所以它在不停地膨脹,因為它是封閉式結構,只能用膨脹來抵禦熵增。生命是一種抵禦熵增加的裝置,它是開放的結構,所以透過吃食物來攝取外界的低熵,中和掉自己體內增加的熵。

    從效率上講,宇宙熵增的速度不快,所以才堅持了137億年,而且還能有幾個137億年的壽命。但生命則相反,它由於能透過攝取外界低熵,它的熵增是很快的,速度是大宇宙的好幾個數量級,以至於不吃東西幾天或幾個月就死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石化員工如何履職盡責,敢於擔當,讓制度落地,責任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