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則成007

    這個問題很簡單,秦國一直奉行東出戰略,然而因為強大的晉國,一直無法成功,所以晉國被分裂那是秦國最願意看到了,就更不會去援助了。

  • 2 # 寶塔796

    三家分晉是公元前476年,當時秦國只是西面邊陲小國。不斷把公主嫁到晉國,以結秦晉之好。韓、趙、魏三家是晉國的三個大夫。三家分晉是晉國的家務事,秦國沒有理由,也沒有實力去幹預。

  • 3 # 歷史說天下

    晉國就像一座大山,擋在秦國東進的道路上,晉國不分,秦國一輩子不能出關,三家分晉,魏趙也是實力雄厚,秦能一統還是運氣好幾代明君,還有關鍵的一點,三家分晉的意義並不只是晉國分裂而已,這件事導致後世下克上有了標榜,後來才有田氏代齊,秦國滅周!春秋五霸各個實力超群卻沒想著去統一呢...因為他們不能也不敢,所謂不能不是實力不能而是名分上不能!混到最高只能是霸主!三家分晉後,周天子無奈妥協,導致後世國君有了念想!

    如果當時周天子號令群雄剿滅三家逆反,又得諸侯人心,又能收歸部分晉地充實周王朝,掐滅下克上的念頭,後世肯定能多延續很久...也許能像小日本一樣天皇永久存在..三家敢幹就看準周天子已經不能號令諸侯了,三家分晉齊國討伐他們,結果天子號令天下討伐齊國,齊國戰敗,三家才確定晉升諸侯

    從發展空間看,一旦晉國不分裂,秦國就難以向東方發展,其最佳發展方向為向南吞併巴蜀,但容易受到佔據漢中的楚國的干預;晉國如不分裂,最佳擴張方向則為東北方向的中山國和燕國,這一方向上晉國會受到齊國干預;從價值來說,巴蜀地區當時的開發程度很低,遠不如河北平原,戰略價值更是遠遜,因此晉國如果打敗齊國,吞併中山和燕國,全佔河北地區,其經濟、軍事實力和地緣優勢將極為巨大,比吞併了巴蜀的秦國要強的多。

    當時秦國國力尚不能力敵,分解晉國才有可能分解其它諸候,統一中原

  • 4 # 大鵬說國學

    除非秦國腦袋被門擠了

    秦晉之好幾乎都是秦國吃虧,晉國佔便宜

    而且秦國在強大的晉國面前,就是個小角色,差不多是個成人與小孩子這麼大的區別,唯一能夠與晉國抗衡的就是楚國!楚國也只是在楚莊王的時候的邲之戰勝利過一次,其他的時間幾乎都是晉國佔上風,晉國在楚莊王之後幾乎就是無敵一般的存在,放眼天下也沒有對手!

    沒有了外敵,也就加劇了晉國的內鬥,晉國六卿之間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晉國公族早在晉獻公時期就被晉獻公殺得差不多了,這就造成了晉國的公族是比較弱的!越是到了春秋後期,晉國的六卿之間相互傾軋,擴大地盤,最後留下來的就是四家,智家、趙家、魏家和韓家!

    智家實在是太囂張,欺負魏家韓家和趙家,隨口就向魏家韓家要地,兩家不願意率先得罪智家,就割地給了智家!到了趙家的時候,趙家不幹,智家就糾集魏家韓家三家攻打趙家,趙家被水淹之際,趙家找到了知道魏家和韓家是極度恐懼的,下一次要滅的就是他們,就聯合了兩家一起攻打智家!智家就被滅了!

    三家分了智家的土地,迫使周王承認三家為諸侯,晉國就這樣覆滅了!

    秦國看到這一幕只會更高興,晉國不分裂自己永遠沒有機會!即使分裂了,秦國也被稱霸的魏國壓制了幾十年的時間,河西之地被吳起率領的魏武卒全部佔領!

    魏國經歷了魏文侯魏武侯之後,在魏惠王時期,秦國秦孝公釋出求賢令,才招到了公孫鞅(商鞅)這個大牛!開啟了變法之路!二十年變法之後,遷都咸陽,蛻變成了虎狼之國!

    也是這個時候,魏惠王發動了攻打趙國和南韓的戰爭,孫臏用了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的戰術,打敗了魏國,幹掉了魏國的霸主地位,齊威王治理下的齊國成為了新的霸主!

    秦國在這個時候才慢慢的突破了魏國的壓制!也是得益於齊國打敗魏國!

    秦國應該是很感謝齊國的!

  • 5 # 好先生143636315

    根本不會去,晉國在春秋時期一直是秦國戰略上的直接威脅,晉文公和秦穆公有一段時間關係很好,在這之後兩國直接一直打仗,而且秦國一直處於下風,所以說,三家分晉秦國不會去救

  • 6 # 飄零列車T

    三家分晉,是從公元前453年(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殺死了晉國執政大臣智襄子,瓜分了他的封邑開始,直到公元前349年(晉靜公二年),晉國滅亡。

    期間100多年時間,秦國為什麼不去支援?

    其一,秦國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到巴蜀,一直視晉國為東闊的攔路虎;

    其二,秦國當時是處於衰落期,根本沒有能力去支援,能保住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也算是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 7 # 天成策史

    第一、從兩國關係考慮。春秋時期秦晉兩國的關係一直不太好,因為春秋時期晉國很富強,所以經常欺負周圍的國家,秦國沒少受晉國的欺負。到後來所謂秦晉之好也只不過是一時的政治聯姻而已,而且只能維持一代人。一旦遇到利益衝突,肯定首先考慮各自利益。看到曾經欺負自己的傢伙後院著火,沒去再添把火就不錯了,別指望能幫忙救火。

    第二、從利益角度分析。秦國地處現在的西北地區,如果想要擴張,就必須向東發展,而東邊正好被晉國這個老大哥給擋著,要想出去就必須把晉國收拾掉。三家分晉正好給了秦國的機會,晉國被一分為三,實力大大削弱。

    第三、實力確實不夠。三家分晉是在春秋末期,離秦國的商鞅變法還在早著,秦國還沒變強,在各諸侯國面前的實力還不夠看的。因此就算想幫忙也有心無力,能維護好自己的地盤就不錯了。

    第四、支援時機不到。三家分晉屬於臣子的反叛事件,屬於人人得而誅之。但是就算攻打也得等到三家把晉國給分裂了再去,名正言順,是幫助晉國清剿反叛,而這時的晉國已經名存實亡,再有秦國扶持傀儡皇帝,就可以控制晉國。算盤是好的,但是韓趙魏三家很聰明,第一時間就向周王要名分,冊封為諸侯,這樣名正言順的分土地。其他諸侯也就沒有藉口發兵攻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沿徵地賠償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