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奇的小奇
-
2 # 廣東陳金華
黍子,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生長在北方,耐乾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間稱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為多用黍米釀酒,又稱為"酒米"。籽實淡黃色,常用來做黃糕和釀酒。
黍子的營養價值
黃米含碳水化合物高達77%,粗蛋白含量14.2%,粗脂肪含量2.8-4.6%,另外還有粗纖維,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膽鹼和亞油酸含量也較高。黃米無論煮飯,熬粥,還是包棕子、作棗糕都別具風味,尤其是用黃米麵作的炸糕,切糕更受人歡迎。黍子的藥用功效
黍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說“稷米,氣味甘,寒,無毒,主治益氣,補不足”。“作飯食,安中利胃宜脾”,“涼血解暑”。“振主治心氣痛,產難.”。“黍米,氣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主治益氣,補中”。而黃米,可治“咳逆上氣,霍亂,止瀉利,除熱,止煩渴”,“下氣,止咳嗽,退熱”。陶弘景《名醫別錄》謂其功能“利大腸,療漆瘡”。《食療本草》說黃米“治筋骨攣急,殺瘡疥毒熱。生搗和鴨子白敷毒腫”。
有關黍子功效作用的幾個配方
l.用黍子30克炒黃,加水兩杯,煎取一杯,一次溫服。再煎二渣燻洗全身,可治中暑和小兒夏季受熱嘔吐。
2.黍麩燒灰(存性),每次用黃酒送服1.5克,3次/日,可治妊娠尿血。
3.將蒸熱的黃米糕,切一分厚的薄片,放在將盡的灰火中煨黃,取出研面,2次/日,每次服15克,開水送下,連服2 - 3日,可治消化不良性腹瀉。
黍子,讀音shǔ zi 單子葉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北方,耐乾旱,葉子細長而尖,葉片有平行葉脈。籽實也叫黍子,淡黃色,去皮後俗稱黃米,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麵,性黏,常用來做年糕、釀酒,在張家口的陽原、蔚縣及山西、內蒙部分縣還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編輯摘要
1、蛋白質與氨基酸 黍米中蛋白質含量相當高,特別是糯性品種,其含量一般在13.6%左右,最高可達17.9%。從蛋白質組分來分析,黍子蛋白質主要是清蛋白,平均佔蛋白質總量的14.73%。其次為谷蛋白和球蛋白,分別佔蛋白質總量的12.39%和5.65%,醇溶蛋白含量最低,僅佔2.56%,另外,還有64.67%的剩餘蛋白。與小麥籽粒蛋白質相比較,二者差異較大,小麥籽粒蛋白中醇溶蛋白含量高,佔蛋白質總量的71.2%,粘性強,不易消化。黍子蛋白主要是水溶性清蛋白、鹽溶性球蛋白及白蛋白,這類蛋白質粘性差,近似於豆類蛋白。因此,黍子蛋白質優於小麥、大米及玉米。 黍子籽粒中人體必需8種氨基酸的含量均高於小麥、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每100g小麥、大米、玉米分別為140mg、147mg和149mg,而黍子為299mg,幾乎是小麥、大米和玉米的兩倍。 2、澱粉、脂肪與維生素 黍子籽粒澱粉含量在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及不同栽培條件下的澱粉含量差異較大,最大變幅可達15.7%。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同一地區的不同品種間的澱粉含量差異也很大。黍子粳性品種澱粉中直鏈澱粉的比例比糯性品種高,糯性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很低,僅為澱粉總量的0.3%,優質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澱粉,而粳性黍子品種中直鏈澱粉含量為澱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 黍米中脂肪含量比較高,平均為3.6%,高於小麥粉和大米的含量。 黍子籽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每100g中含維生素E3.5mg、B10.45mg、B20.18mg,均高於大米。 3、無機鹽與微量無素 黍子籽粒中常量元素鈣、鎂、磷及微量無素鐵、鋅、銅的含量均高於小麥、大米和玉米。每100g籽粒中鎂的含量為116mg,鈣的含量為30mg,鐵的含量為5.7mg,可見黍子經過加工,可製成老人、兒童和病患者的營養食品。在其他食品中新增黍子麵粉,可提高營養價值。 4、食用纖維 黍子籽粒中食用纖維的含量在4%左右,高於小麥和大米。纖維素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方面纖維素吸水浸脹後,使糞便的體積增加,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減少細菌及其毒素對腸壁的刺激,可降低腸內憩室及腫瘤的發病率。另一方面,纖維素還能與飽和脂肪酸結合,防止血漿膽固醇的形成,從而減少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的數量,有利於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黍子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之一。《內經》《本草綱目》等書中都有記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據《名醫別錄》記載:稷米“入脾、胃經”,功能“和中益氣、涼血解署"。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症。煮熟和研末食。黍米“入脾、胃、大腸、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洩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症。煮粥或淘取泔汁服。常用食療與驗方有: ⑴氣滯食積方:肉食成積,胸滿面赤不能食,飲黃米泔水。 ⑵胃寒、洩瀉方:脾胃虛寒、洩瀉及肺結核低熱、盜汗,黃米煮粥,常食。 ⑶妊娠流黃水方:黃米、黃芪各30g,水煎,分3次服;黃米煮粥,常食。 ⑷食苦瓠毒:煮汁飲之即止。 ⑸中老年人陽氣不足,氣血兩虧,體虛消瘦,腰膝痠軟,胃寒等症:羊肉250g,河西米[稷(黍)米]400g,蔥、鹽適量。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熬湯,下河西米、蔥、鹽同煮。任意食,以秋冬服食為宜。 ⑹黃酒核桃泥湯: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習慣性便秘等症:核桃仁5個,白糖50g,黃酒(黍子為原料)50ml。前兩味放和瓷碗中搗成泥狀,入鍋中,加黃酒小火煎者10分鐘,每日服兩次。 ⑺黨參黃米茶:黨參15~30g,炒米30g。2味入鍋內,加水4碗煎至1碗半,代茶飲,隔日服1次。適用於脾陽虛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洩,或完谷不化,腸鳴腰痛,婦女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沉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