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海倦客1

    魯智深擒方臘,出於《水滸傳》,公孫勝師傅曾給魯智深下了四句偈語,其中有“遇臘而擒”,而武松單臂擒方臘,是為了突出英雄勇猛的形象,是電視劇的產物。而魯武作為水滸中重墨渲染的人物,才有這樣的事蹟。

  • 2 # 青衫文士

    武松單臂擒方臘最早在清末民初的雜劇就有,而且還是比較著名的雜劇。魯智深擒方臘是小說《水滸傳》中的情節。雜劇和小說都是杜撰。歷史上擒方臘的是忠州防禦使辛興宗。老版和新版電視劇都採用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情節,可能是這樣做更緊張刺激。

  • 3 # 邏輯文史游

    首先要明確一點,歷史上方臘是童貫率軍剿滅的,童貫這人吧雖然也算奸臣,但要利用兵力鎮壓一下地方叛亂還是很隨意的。而在方臘兵潰前退守在幫源洞,由於地形複雜導致宋軍遲遲不能找到突破口,最後是韓世忠靈機一動找到了暗道,發現了方臘藏匿的地方。

    百年之後,施公沿用北宋這段歷史,將征討方臘的大軍換成了梁山軍,同時一起參戰的還有張叔夜、王稟等人,最後方臘在逃亡的過程中被魯智深所擒。其實施公的這種寫法也很有意思,因為歷史上韓世忠也是經不知姓名的村民點撥才發現暗道的,到了《水滸傳》中點撥魯智深的成了無名老僧,這樣一來魯智深身上就有了幾分韓世忠的影子了(再比較比較梁紅玉與金翠蓮的身世,是不是更像了),所以在小說作品中,魯智深是第一個捉住方臘的,時間在元末明初。

    而有關武松擒方臘的說法,一般認為有兩種,一是出自江南平話老藝人之口,要論年代至多也是元代了,畢竟平話的素材很多都是取自民間傳說,而水滸人物也是在南宋末期到元朝才開始飽滿化的。其次,武松在京劇中有《龍虎玉》和《武松單臂擒方臘》這麼兩處,這兩場戲都在道光和光緒年間成型的《清車王府藏曲本》有收藏。那麼這樣一研究,武松擒方臘的故事鐵定就比魯智深擒方臘早了。

    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小說中很典型的人物,但要論人氣高低魯智深還真比不過武松,再加上要考慮到讀者的心理感官,讓已殘疾的武松去捉住強盜頭子會更加震撼,所以也不難發現電視劇作品中編劇們還是願意把方臘的人頭算在武松身上啦~

    你說時遷擒方臘是不是更有意思?

  • 4 # 小孩378

    按水滸傳所表擒方臘的是魯智深,你拍的是“水滸傳”就應該尊重原著,如果你硬要說擒方臘的是武松,那你可以拍一部武松傳。

  • 5 # 驚心鳥

    這兩個傳說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水滸故事。“魯智深擒方臘”來自於《水滸傳》小說,包含全傳,簡本等各個不同出版版本,都是以這個結局來設定方臘的。原著黨的水滸迷們都能接受這個結局。這個結局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和羅貫中,也是最正宗的水滸故事結局。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結局來自於水滸的衍生作品,比如戲劇、評書、同人小說等。這些都是在《水滸傳》小說火起來後,明清兩代的後人在原著故事基礎上進行在創作和演繹的結果。這些結局與原著的意義相差極大,而且良莠不齊,所以很多地方都不能接受。

    比如“武松單臂擒方臘”最早就來自於蘇州評話中關於武松的故事,後來山東快書也引用的這種寫法。由於這些故事都是以武松為主角的演繹,所以所有能往武松身上扯的劇情都搬運到了武松身上。

    在明清和民國時期,華人的文化素質不高,文盲率很高,所以直接看原著接觸水滸故事的人多,大多數都是透過戲劇、評書等別的藝術表演形式。因此在當時很多水滸迷眼中,反而把評書和戲劇中改編演繹的故事情節當作了原著。現在也有很多人從影視劇中接觸水滸故事,所以知道的水滸已經不是施耐庵和羅貫中表達的意思。

    我覺得喜歡水滸還是直接看原著的好,那裡面意義更深刻,能得到更多的東西。而評書、戲劇、影視作品由於創作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所以水平也不高,很多原著中表達的意思都無法充分展現給觀眾,所以很多新讀者常被誤導。

  • 6 # 西嶽頑石

    謝邀。據《宋史》記載: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將從王淵討之。次杭州,賊奄至,勢張甚,大將惶怖無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眾蹂亂,世忠追擊,賊敗而遁。淵嘆曰:真萬人敵也。盡以所隨白金器賞之,且與定交。時有詔能得臘首者,授兩鎮節鉞。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巖屋為三窟,諸將繼至,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

    《宋史》是官方記載,而《水滸傳》是小說演義,可見真實歷史上方臘是被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所擒。在《水滸傳》原著中,擒獲方臘的是魯智深,正應了智真長老送他的箴言“遇臘而執”。而武松的斷臂,則是被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砍斷的。

    武松單臂擒方臘多見於民間評書之中,可以說絕大部分是《水滸傳》的衍生作品。魯迅先生曾在《談金聖嘆》一文中說道: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松獨手擒方臘》這些戲。這說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帶,《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戲很受歡迎。

    據載,武松斷臂後被方臘追殺,魯智深出手制服方臘,但魯大師一心歸隱山林,不願糾纏紅塵俗世,就把擒獲方臘之功讓給了武松。武松帶回方臘後,遭到李逵質疑,你一隻手怎麼能擒獲方臘?武松無言以對,哎呀一聲此劇便戛然而止。

    清朝興起的揚州評話中也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傳統相聲《戲迷藥方》也提到了武松單臂擒方臘,清末蔡東藩先生更是在《宋史演義》中描述了武松單臂擒方臘的詳細過程,這裡暫且不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關於武松單臂擒方臘的說法大多是清代或者民國的,其實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明末崇禎年間的一本拳譜當中:餓虎爬山一捏喉,左檎右腕使壓肘。 武松獨手擒方臘,還把銀魚釣金鉤。

    《水滸傳》的成書時間說法不一,但最晚不會晚於明朝嘉靖年間,可見魯智深擒方臘要比武松單臂擒方臘更早一些。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沒必要過於糾結,無論影視劇或者民間評書如何渲染武松單臂擒方臘的英雄氣概,你只記住原著中的的確確是魯智深擒住方臘便OK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錘子科技官網所有手機產品均顯示“到貨通知”,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