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嚶嚶醬

    方仲永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王安石 的《傷仲永》表達了對他惋惜之情,也揭示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方仲永出生於世代耕種的人家,在他小的時候,有一天他哭著喊著要一樣東西,家中並無此物,於是父親就去鄰居家借了一個,方仲永得到後,寫了一首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係為內容,於是神童的名聲立刻傳遞鄉間,但是他的父親卻從這裡面看到的是有利可圖,他拉著方仲永到處去拜訪同縣之人,不讓他學習,十二歲時名聲大振的神童,七年後卻淪落成庸才,最後方仲永以務農為生。

    這種目光短淺的父母最終害了孩子。因為短時間的利益,卻讓孩子失去了後天的教育。只有天賦是不夠的,很多孩子雖然聰明但是不好好學習,或者是父母不重視,最終也像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

    所以父母們要重視起孩子的教育啊,分享一個寶寶學習漢字的經驗。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本身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2 # 夜雨入吳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仲永就是這樣的典型。不可否認,仲永天資聰穎,倘若培養得當,長大成人後考取進士不敢保證,但是弄個舉人還是未來可期。可仲永就像一顆種子,他長的快,開花早,在初時勝過同齡人,無奈他那鼠目寸光的父親,把這棵花拿到各種環境中去展覽,花兒因年幼,不習慣各地的氣候,便長的慢了,慢慢地錯過了花季。

  • 3 # 半夏雨荷雲墨軒

    此故事耳熟能詳,有天賦聰慧之人何止仲永,能被善待開發成長潛能需要自身的要素,環境要素,缺一不可。

    簡而言之天賦過人也能被人負,天賦不足勤能補拙,若能天賦異秉還能勤奮,此乃奇才國士無雙之人。

    又言世界為你關了一扇門,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世界為你開啟一扇窗,何嘗不會關上一扇門。

    事物的優劣同時存在,將辨證達到統一需要黃金時刻黃金比例,不是隨便路人甲乙可以平衡的,自然奇才天才也不易成才了!

  • 4 # 若愚剪輯

    以下是我胡思亂想:

    史書記載,5歲的時候突然要筆墨,要進行書寫。

    沒有一定預兆,一開始也沒接受過其他的教育,他父親是請不起單獨的教書先生的。

    而且從未練習過的方仲永卻能短時間寫出一大段好東西,說實話,這裡感覺有些不太現實。

    我突然聯想到的是,方仲永或許是一個穿越的人,或者魂穿,至於他為何在後面變成庸才,是因為他原本就是個庸才,或許前世是個老書童,又或者,他前世就記不住那些東西。

    我記得多啦A夢裡面有個片段,大熊穿越到自己小時候,從小被稱為神通,可是到了三年級的時候,他又變成了庸才,因為大熊是在三年級的時候穿越回去的,沒有才能,沒有天賦,終究泯滅於芸芸眾生之中。

    方仲永或許5歲就是他的巔峰,又比如說,有些考上博士的人,或許人們都說他是天才,可是當其他人結婚生子,事業有成的時候,他或許博士還未畢業,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巔峰,後面就是往下滑了。

    好了 言歸正傳

    方仲永不是突然就失去所有才華的,以前他是由才華,可是再好的才華沒有經過薰陶以及教導,也會沒有的,他爹自己沒有文化,也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認為自己兒子天生神通,不學就會,可是除了我上面的胡思亂想,一個幾歲的兒童怎麼可能天生神通呢?

    這疊就沒給方仲永請先生學習。所以方仲永的水平和同齡的經過學習的人相比,就從領先到略為有優勢到差不多再到不如最後到泯然眾人矣。

    此乃悲哀。

  • 5 # 指間行走

    從古至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皆是為人父母者心中所向往和追求的。而這種嚮往和追求多半是令其子女透過求學成才這條路作為鋪墊來實現的。但也有例外,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裡的“仲永父”就是證明。

    司馬光六歲砸缸、曹衝六歲稱象、駱賓王七歲詠鵝……而這個“仲永”更了得五歲指物作詩,且“文理皆有可觀者”,更神奇的是他還“未嘗識書具”,活脫脫的一個天才下凡,因此,被稱為“神童”也是實至名歸。然而,老天爺也是公平的:送來一個神童下凡,同時也送給他一位笨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個“利”,一個“扳”,一個“不”,終究是將一代“神童”葬送掉了。或許是目光短淺,也或許是經不住誘惑,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愚笨所致。得此天才,竟然如同“耍猴”,到處去表演賺錢,偏偏還“不使學”。少年不知勤學早,老來方悔讀書遲!還沒到仲永老的時候,就早已“泯然眾人矣”。

    我們仔細想想,仲永為何會被“泯然眾人也”?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學習和志向上。一個不學習的人,如何有提升的空間?一個不學習的人,如何獲得更充實的學問?“不使學”三個字就足以摧毀世上一切可成之材,哪怕是天才也難逃其中。因此,讓仲永趨於平庸的,不是為賺“利”而“環謁於邑人”,而是“不使學”。如此,我們就找到了仲永最後成為庸才的根本就是這三個字。

    至於其成長過程中哪裡出了問題,這個首先歸根於:方仲永缺乏學習,知識更新跟不上年齡成長的腳步(甚至是沒有更新,停留在原地),且他本人也不具備反思與抗爭的能力(年齡太小);其次就是其家庭的格局與眼界過低,尤其是他父親的目光短淺,一手扼殺了自己的天才兒子;再有就是那個時代侷限所致吧,如果賞識仲永那些人能給仲永及其父一些忠告和規勸,或許結局也有可能發生改變,很遺憾的是都像“看戲劇”般除了打賞幾個銅板,僅此而已。

    透過對《傷仲永》的分析與反思,我們每個人:每個渴望進步的,每個渴望有所作為的,每個渴望有所成就的,除了學習與思考,別無二法。因此,活到老學到老是必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等我們老了會不會也像現在的老人那樣沉迷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