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第一個問題,我只能說我不知道;第二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有其中的三個字。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宋史-岳飛傳》裡記載得很明確:“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秦檜派人去找岳飛取證,岳飛大笑:“皇天后土可表我的一片忠心!”而後何鑄前來拘捕岳飛,岳飛什麼話也不說,脫了上半截衣服給了何鑄看,只見後背上文著深入肌理的四個大字:“盡忠報國”!

    是的,是“盡忠報國”,不是“精忠報國”。我翻遍《宋史》,也找不到岳飛後背有“精”這個字。至於這四個字是不是岳母給他刺的,那就更是史無所載了,《宋史》沒講,《續資治通鑑長編》、《三朝北盟會編》也沒有提。

    所以我們不清楚是誰給他刺的這四個字。而且根據史學家的特點,尤其是《岳飛傳》還提了幾句岳母的情況下,卻沒有點明“盡忠報國”是岳母所刺,那估計就不是岳母刺的。

  • 2 # 北門猿

    簡而言之:

    有一條史料記載岳飛背後有刺字

    沒有記載表明字是岳母刺的

    刺的字是“盡忠報國”而不是“精忠報國”

    王曾瑜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盡忠報國”和岳母刺字的傳說》,考證過這個問題。

    岳飛刺字的記載,見於《宋史·何鑄傳》。在審問岳飛的過程中:

    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但並沒有說這四個字是誰刺的。直到後世的戲劇小說中,才寫成是岳母為了教育兒子,給他的後背刺上了四個字。在清初《說岳全傳》中,有這樣的情節:

    清初錢彩的《說岳全傳》,在第二十二回“刺精忠岳母訓子”中,也編寫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說岳飛:

    就將衣服脫下半邊。安人取筆,先在岳飛背上正脊之中寫了‘精忠報國’四字,然後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安人道:‘我兒痛麼?’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麼問孩兒痛不痛?’安人流淚道:‘我兒!你恐怕做孃的手軟,故說不痛。’就咬著牙根而刺。刺完,將醋墨塗上了,便永遠不退色的了。

    從這時候起,岳飛刺字的故事被補全,而刺上的字也變成了“精忠報國”。隨後這個傳說就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深入人心了。

    ————分割線————

    至於“盡忠報國”怎麼變成“精忠報國”的,有兩種可能。一來“精忠”讀起來比較順口。二來趙構賜過岳飛“精忠岳飛”旗,可能由此混淆。

  • 3 # 啟風說史

    按照鄭州大學學者李琳《“精忠報國”故事源流考辨》一文的研究,岳母在岳飛背後刺“精忠報國”的故事,乃是小說家之言。此外,我參考其他資料,將這個故事的由來過程,大致介紹一下。

    岳飛背上之字,本為“盡忠報國”

    這個故事的原型出自《宋史·何鑄傳》,說岳飛受審時,

    “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什麼人刺的字?沒有說。

    後來的戲劇或小說作者發揮想象,借用了這個情節。

    生活在明朝中後期的熊大木,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第七回《嶽鵬舉辭家應募》中說,有同鄉找岳飛嘯聚山林,他為表明心跡,就找人在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個字:

    “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縮,鄉中好漢皆來就他入山為寇。飛謂之曰:‘大丈夫不著芳名於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於世可乎?’乃令人於脊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後有人來尋他,就將脊字示之,以此相州豪傑多不從盜。”

    此時,給岳飛刺字的人,還不是岳母。

    為岳飛刺字的人,曾是張憲

    “精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岳珂(岳飛之孫)所編《鄂王行實編年》上,因岳飛剿匪有功,高宗御賜了一面書有“精忠岳飛”的“錦旗”。

    李梅實原著、馮夢龍修訂的戲曲《精忠旗》,就是以這面旗為核心,敘說岳飛的悲劇故事。這部劇中,岳飛背上刺的也是“盡忠報國”,不過刺字人成了有名有姓的部將張憲。該劇第二折《嶽侯涅背》:

    “[其三]為臣的死有餘,使君王踉蹌道途。我那聖上呵,是誰貽禍?都因文臣愛錢,武臣惜死,以至如此。怎教人不怨文和武。張憲,你把刀來在我背上深深刻“盡忠報國”四字。[解袍露背介][末]怕老爺疼痛。[生怒介]唉,我岳飛死且不懼,怕甚麼疼痛?[末]既如此,小人大膽動手了。[作刻介][生]我已拼頭顱報效朝廷,便損肌膚有何悽楚![末]刻完了。[生]與我以墨涅之。[末應涅介][外與生穿衣介][末]老爺固然立志報國,何苦忍此疼痛?[生]張憲,如今為臣子者,都則面前媚主,背後忘君。我今刻此四字於背上呵,喚醒那忘君背主的,要他回顧。你快去副元帥營前打聽,他若興師勤王,我每願效一臂之力。[末]理會得。再探勤王信,同輸報國心。[下][老旦扮嶽夫人、小生扮岳雲、旦扮嶽小姐同上]”

    可見到這時為止,“盡忠”和“精忠”還是兩回事,前者是背後刺字,後者是皇帝賜旗。

    “精忠報國”完全是小說家虛構

    至於岳母刺“精忠報國”的故事,要至清朝才出現。清人錢彩等編訂的《說岳全傳》第二十二回《結義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訓子》中,王佐代表“通聖大王”楊么重金招募岳飛,被岳飛回絕。岳母知道後說:

    “恐我死之後,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但願你做個忠臣孝子”。

    從傳播角度來看,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說明大多數人熟知的那個岳飛根本不是以歷史形象出現,而是以文學或民間形象被口口相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賽季趙雲究竟是強還是弱?為何勝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