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磚學士
-
2 # 成為道理
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1、簡體字很多取自草書的形體,而草書一筆就可以山河盡了,而日本人如果寫草書就變成片假名了,所以日本人寫草書應該很少。2、近代日本人雖然看不起華人,但對漢字以及中國一些文化還是尊崇的,日本人也就不可能在漢字上有大規模的變動。
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1、簡體字很多取自草書的形體,而草書一筆就可以山河盡了,而日本人如果寫草書就變成片假名了,所以日本人寫草書應該很少。2、近代日本人雖然看不起華人,但對漢字以及中國一些文化還是尊崇的,日本人也就不可能在漢字上有大規模的變動。
第一,題主所舉證的,並不是“和製漢字”。這些被日本官方所承認的簡化字,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唐宋以後的俗字。換句話說,日本人只是只是追認了中國民間簡化漢字歷史事實,而並沒有太多發明創造。
真正發明創造的“和製漢字”,其實日本人更喜歡叫“國字”,主要是以下一些字:
這些字幾乎完全是日本自造的(注意我說的是“幾乎”,因為有個別字,其實字形上看,中國歷史上也是有的,但是這個只能理解為“同形字”。所謂同形字,就是字形長得差不多,但其實表達的完全是兩個意思,具有2個以上讀音),其中有個別字,後來也被中國的字典吸收,賦予了普通話讀音。比如“辻”。
第二,中國現行的簡化字,也幾乎(注意是幾乎)全部來自唐宋以後的俗字。但是,中國當年簡化漢字的指導思想是能少一筆就少一筆。所以,你選了一個特殊的參照系相比較之下,日本人選了一些“不那麼徹底”的,或者按題主所說的“沒有簡化到精髓”的中國簡俗字。依我的理解,“簡化到精髓”就未必要筆畫越少越好。固然在當年手寫時代(當年沒想到今天電腦、手機打字會幾乎取代手寫)會省事不少,但是筆畫太少,不少字就缺乏了區別度,導致識讀不方便,比如手寫情況下的於和幹,言字旁和三點水等等。如果你選了中國當年廢除的“二簡字”來比對現在的簡化字,那恐怕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
當然,日本人“沒有簡化到精髓”的真正原因,是用於記錄日語的,不止有漢字還有假名。好些詞彙不必非得用漢字來記錄,用字量自然就比我們少多了。他們《當用漢字表》,一共才收錄了1945個漢字,而我們常用漢字就超過了2500個。
最後,附個兩國簡化字和繁體字的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