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準備
1、打瓜怕水淹,忌重茬。要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其次是沙土,粘土,鹽鹼輕的地塊。前茬以豆科、玉米,小麥、棉花較好。要求三年以上輪作,利於防病,切忌重茬。
2、在冬前深耕冬溉的基礎上,春季耙地、開溝,溝心距160-170 釐米,土壤肥力差的可適當窄些,溝心距130~150釐米,這樣可達到土地的充分利用。溝寬30釐米,播種前中等肥力地塊播前沿開溝線條施發酵羊糞1、5噸/畝混合施入,肥料集中施於種植壟下有利於提高利用率。
二、適期早播
1、選用良種。
籽雜1號適合本地種植,要求品種純度95%以上,發芽率90%以上。
2、種子處理。
(1) 曬種:播種前曬種2天,有利於提高發芽率。
(2)溫水浸種: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可殺死種子表面所帶病菌,對於防治病害有一定的效果。
3、覆膜播種。
採用地膜種植,有利於早發芽,保墒,消滅雜草,是打瓜高產的重要環節。當5釐米地溫穩定透過15℃時即可播種,最適播期4月中下旬,條件適宜時播種越早越好。用80-90釐米薄膜,全溝覆蓋做到平、齊、緊、實,即土地平整,鋪膜整齊,鋪膜與地面拉緊,用土把薄膜壓實不要讓大風吹起。採用先蓋膜後打孔播種,這樣可以防止燒苗。播種後用溼土覆蓋並堵嚴膜孔。按穴距20~25釐米播種,每穴2-3粒,深度3
釐米,播量2-2.5公斤/畝。
三、田間管理
1、及時定苗。播種後7天至10天即可出苗,要及時查苗,缺苗2株以上人工催芽補種,以確保全苗。2片真葉時定苗,定苗宜早不宜遲,一般每穴留單株,缺苗處兩邊留雙株。
2、整枝壓蔓。當打瓜生長到6片真葉,蔓長10—15釐米,人工及時用土塊壓蔓,防止大風把瓜蔓纏在一起,引起坐瓜率低。
3、合理施肥和灌水。打瓜苗期一般不灌水,而是進行蹲苗,同時進行中耕,以達到提高地溫、提墒保墒、鬆土除草的作用。要根據打瓜生長情況,根據天氣、土壤來決定灌第一水的時間。要掌握苗期不旱不灌水。當打瓜中午表現輕度缺水、早晚能恢復時,灌水。一般第一水的時間在6月中下旬,坐果期、果實膨大期不能受旱,一定要滿足水
肥需求。弱苗生長慢可早灌水,旺苗可推遲灌水、施腐熟羊糞。施腐熟羊糞施於離根部20釐米處深10~15釐米,旺苗少施,弱苗多施。以後每隔10-15天灌1次水。灌水切忌大水漫灌,水不上壟背,避免因澆水過大造成病害的發生而引起死亡。
沙土地種植打瓜,早期地溫上升快,因此出苗生長較快。但沙土地漏肥漏水,打瓜生長中易出現缺肥缺水現象,要注意及時澆水和追肥。
四、採收晾曬
1、栽培打瓜的目的是要收穫飽滿的瓜子,因此,要等種子充分成熟後再收穫。打瓜一般是陸續成熟,可適當延期用脫籽機進行採收。
2、採收後放置在開闊向陽處進行晾曬,曬籽要求最好用蘆蓆墊曬,籽粒散開均勻,粒粒不粘,防止籽粒重疊,一直曬至殼與殼相碰發出響聲即可,不可曬的太乾。注意取出瓜子後晾曬時要經常翻動,以防止瓜子單面失水過快而收縮捲曲,影響質量;同時也要注意連續陰雨天不宜採收,以防止黴爛。收籽時,嚴禁用任何鐵製工具切、裝、避免瓜籽變色。
打瓜籽的涼曬是打瓜種植的最後一個環節,必須保證晾曬質量,以提高打瓜籽的商品率。
1 土壤選擇籽瓜喜溫、喜乾燥,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種植。籽瓜忌重茬連作種植,一般3-5年輪作倒茬
1 土壤選擇
籽瓜喜溫、喜乾燥,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種植。籽瓜忌重茬連作種植,一般3-5年輪作倒茬I次較為妥當。
2 整地
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灌水翻地,翻地深度達到25cm以上,整地達到"齊、平、松、碎、淨、墒"6字標準。
3 種子準備
3·1選用優良品種
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3.2種子處理
播前可進行溫水浸種,以提高田間出苗率和增強抗病性。
4播種
4·1適期播種
播種過早,因地溫低,易爛種、爛芽,10cm深地溫穩定在13。C以上即可播種。
4·2 播種質量
播種要求行筆直,播深一致,下籽均勻,落籽溼土層,覆土後輕度鎮壓,鋪膜平整,壓邊嚴實。
5 田間管理
5·I查苗補種
幼苗開始陸續出土時,要經常到田間檢查,對沒有出苗的地方要及時補種。
5·2人工輔助放苗
子葉展開即可放苗,穴播和人工點播只需將幼苗撥出膜孔外。膜內點播和膜條播需破膜放苗,以免幼苗被膜下高溫燒死。
5·3定苗
2片真葉平展後,及時間苗,去弱留強;四片真葉展平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溝植籽瓜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株;平播籽瓜每667平方米可保苗4500株。
5、4 中耕除草
出苗後,要將溝底和壟背上的雜草人工拔除。平播籽瓜顯行後要及時進行中耕。
5.6 灌水
第一次追肥後,要及時灌水,果實膨大期需水量最大,一般7—10天需灌1次水。
6 收穫
約9月上中旬,籽瓜外皮發黃,植株乾枯時,即可收穫。經脫粒的瓜籽在乾淨的地面上薄灘3~5cm涼幹。涼曬時經常翻動,以免發黴,切忌曝曬,以防翹板。籽瓜籽應籽粒飽滿,無脹板、無翹板、無雜質。
一、土壤準備
1、打瓜怕水淹,忌重茬。要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其次是沙土,粘土,鹽鹼輕的地塊。前茬以豆科、玉米,小麥、棉花較好。要求三年以上輪作,利於防病,切忌重茬。
2、在冬前深耕冬溉的基礎上,春季耙地、開溝,溝心距160-170 釐米,土壤肥力差的可適當窄些,溝心距130~150釐米,這樣可達到土地的充分利用。溝寬30釐米,播種前中等肥力地塊播前沿開溝線條施發酵羊糞1、5噸/畝混合施入,肥料集中施於種植壟下有利於提高利用率。
二、適期早播
1、選用良種。
籽雜1號適合本地種植,要求品種純度95%以上,發芽率90%以上。
2、種子處理。
(1) 曬種:播種前曬種2天,有利於提高發芽率。
(2)溫水浸種: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可殺死種子表面所帶病菌,對於防治病害有一定的效果。
3、覆膜播種。
採用地膜種植,有利於早發芽,保墒,消滅雜草,是打瓜高產的重要環節。當5釐米地溫穩定透過15℃時即可播種,最適播期4月中下旬,條件適宜時播種越早越好。用80-90釐米薄膜,全溝覆蓋做到平、齊、緊、實,即土地平整,鋪膜整齊,鋪膜與地面拉緊,用土把薄膜壓實不要讓大風吹起。採用先蓋膜後打孔播種,這樣可以防止燒苗。播種後用溼土覆蓋並堵嚴膜孔。按穴距20~25釐米播種,每穴2-3粒,深度3
釐米,播量2-2.5公斤/畝。
三、田間管理
1、及時定苗。播種後7天至10天即可出苗,要及時查苗,缺苗2株以上人工催芽補種,以確保全苗。2片真葉時定苗,定苗宜早不宜遲,一般每穴留單株,缺苗處兩邊留雙株。
2、整枝壓蔓。當打瓜生長到6片真葉,蔓長10—15釐米,人工及時用土塊壓蔓,防止大風把瓜蔓纏在一起,引起坐瓜率低。
3、合理施肥和灌水。打瓜苗期一般不灌水,而是進行蹲苗,同時進行中耕,以達到提高地溫、提墒保墒、鬆土除草的作用。要根據打瓜生長情況,根據天氣、土壤來決定灌第一水的時間。要掌握苗期不旱不灌水。當打瓜中午表現輕度缺水、早晚能恢復時,灌水。一般第一水的時間在6月中下旬,坐果期、果實膨大期不能受旱,一定要滿足水
肥需求。弱苗生長慢可早灌水,旺苗可推遲灌水、施腐熟羊糞。施腐熟羊糞施於離根部20釐米處深10~15釐米,旺苗少施,弱苗多施。以後每隔10-15天灌1次水。灌水切忌大水漫灌,水不上壟背,避免因澆水過大造成病害的發生而引起死亡。
沙土地種植打瓜,早期地溫上升快,因此出苗生長較快。但沙土地漏肥漏水,打瓜生長中易出現缺肥缺水現象,要注意及時澆水和追肥。
四、採收晾曬
1、栽培打瓜的目的是要收穫飽滿的瓜子,因此,要等種子充分成熟後再收穫。打瓜一般是陸續成熟,可適當延期用脫籽機進行採收。
2、採收後放置在開闊向陽處進行晾曬,曬籽要求最好用蘆蓆墊曬,籽粒散開均勻,粒粒不粘,防止籽粒重疊,一直曬至殼與殼相碰發出響聲即可,不可曬的太乾。注意取出瓜子後晾曬時要經常翻動,以防止瓜子單面失水過快而收縮捲曲,影響質量;同時也要注意連續陰雨天不宜採收,以防止黴爛。收籽時,嚴禁用任何鐵製工具切、裝、避免瓜籽變色。
打瓜籽的涼曬是打瓜種植的最後一個環節,必須保證晾曬質量,以提高打瓜籽的商品率。
1 土壤選擇籽瓜喜溫、喜乾燥,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種植。籽瓜忌重茬連作種植,一般3-5年輪作倒茬
1 土壤選擇
籽瓜喜溫、喜乾燥,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種植。籽瓜忌重茬連作種植,一般3-5年輪作倒茬I次較為妥當。
2 整地
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灌水翻地,翻地深度達到25cm以上,整地達到"齊、平、松、碎、淨、墒"6字標準。
3 種子準備
3·1選用優良品種
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3.2種子處理
播前可進行溫水浸種,以提高田間出苗率和增強抗病性。
4播種
4·1適期播種
播種過早,因地溫低,易爛種、爛芽,10cm深地溫穩定在13。C以上即可播種。
4·2 播種質量
播種要求行筆直,播深一致,下籽均勻,落籽溼土層,覆土後輕度鎮壓,鋪膜平整,壓邊嚴實。
5 田間管理
5·I查苗補種
幼苗開始陸續出土時,要經常到田間檢查,對沒有出苗的地方要及時補種。
5·2人工輔助放苗
子葉展開即可放苗,穴播和人工點播只需將幼苗撥出膜孔外。膜內點播和膜條播需破膜放苗,以免幼苗被膜下高溫燒死。
5·3定苗
2片真葉平展後,及時間苗,去弱留強;四片真葉展平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溝植籽瓜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株;平播籽瓜每667平方米可保苗4500株。
5、4 中耕除草
出苗後,要將溝底和壟背上的雜草人工拔除。平播籽瓜顯行後要及時進行中耕。
5.6 灌水
第一次追肥後,要及時灌水,果實膨大期需水量最大,一般7—10天需灌1次水。
6 收穫
約9月上中旬,籽瓜外皮發黃,植株乾枯時,即可收穫。經脫粒的瓜籽在乾淨的地面上薄灘3~5cm涼幹。涼曬時經常翻動,以免發黴,切忌曝曬,以防翹板。籽瓜籽應籽粒飽滿,無脹板、無翹板、無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