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某人雜家派

    既然是明末,那當然首推寧遠總兵吳三桂剃髮易服向多爾袞稱臣引清兵入關。

    其次就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不久,皮島官兵樹倒猢猻散。毛手下的兩員大將孔有德、耿精忠兵變,駕駛佰艘大船渡海投降後金,半年後尚可喜投降後金。三人為後金帶來了後金極度缺乏的船隻、水手和工匠,最重要的是,還有把後金騎兵轟的不要不要的紅衣大炮,對以後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 2 # 烽火笑狼煙69

    吳橋兵變是明末崇禎年間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兵變,叛變明軍給後金送去急需的艦隊,紅衣大炮,匠人,後金皇太極出盛京十里迎接。

  • 3 # 黃老師之雜談

    明末影響力最大的戰役,必定是“薩爾滸戰役”。

    經此次一役,明朝關外的據點僅存錦州一地。也是直接導致,明朝與後金的戰略態勢從明朝“主動進攻”轉入明朝“被動防禦”。可謂是明朝與後金的戰略戰略轉折點!

    《清史稿》:“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

  • 4 # 磁銘軒

    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我舉三個兵變的例子吧

    1明末寧遠兵變

    崇禎元年發生寧遠兵變,由於寧遠軍中缺糧幾個月從而導致的兵變,最後由袁崇煥平定的兵變,由此可見,再聽話的孩子沒有吃的也會跳起來咬你。

    2登萊兵變

    崇禎五年,登州淪陷,叛軍包圍萊州,戰鬥十分慘烈,總兵、巡撫等文武高階官員戰死數名

    3明末農民起義

    從天啟七年一直到清朝順治十五年,起義軍與明軍戰鬥17年,與清軍戰鬥14年,導致農民流離失所,天災不斷,貪官汙吏等,造成民不聊生,可謂悽慘至極,可悲,可悲啊,為了一己私利,犯至大罪,不可饒恕,不可饒恕!

  • 5 # 可昕海晨

    大同兵變

    大同兵變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場軍隊譁變。

    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農曆八月,大同府巡撫都御使張文錦實行殘酷的統治,引起了軍隊的反抗。兵變的主要首領有郭鑑、柳忠、陳浩、胡雄、郭疤子等人。他們在夜間舉火為號,殺死貪官張文錦,開啟倉庫,發放糧食,砸開監獄,釋放囚犯,佔領了大同城。農曆九月,明朝政府派遣蔡天佑、桂勇等人,以“諭撫”為名,設計宴請郭鑑等人,結果,郭鑑等三十多人受騙被捕,慘遭殺害。又過了九年,曾當過山陰總兵的朱振,又組織王福勝等士兵首領在大同發動兵變,火燒總兵府,總兵李道自殺。

    明朝派總督劉源清與總兵郜永帶兵前去鎮壓。明軍駐在聚樂,以計誘捕朱振,朱振自殺。接著,明軍又逮捕、殺害了王福勝等三十多人,才平息了這次兵變

  • 6 # lizeyuang十里居書屋

    軍屯制度到後來弊端暴露無遺,首先是剋扣糧餉,明後期,將領剋扣士卒糧餉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他們用脧削所得,過著糜爛生活,且向兵部官員、監視太監和紀功御史等人行賄,營求升遷或開脫罪責;其次就是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豪強和內監佔奪,使得軍隊失去了糧食的來源,這就決定了霸佔軍田的人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時摩擦甚多,戰時更不可能做到上下齊心;軍紀敗壞‘,軍紀敗壞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殺良冒功”,於是官軍往往對手無寸鐵的平民濫施屠殺。史籍中所說,“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淫婦女,焚室廬。小民畏兵,甚於畏賊。

    明末的兵變是統治危機的一個重要表現。萬曆以來,軍隊由於缺餉而譁變的事件已時有所聞。

    天啟年間,福寧、杭州等地也先後發生兵變及援遼軍隊譁變於河北玉田縣的事。

    明中後期,隨著吏治的全面敗壞,驛遞制也弊竇叢生。大小官吏往來於道路時,令驛站提供超過實際需要的供應,其超過的部分折成銀子納入私囊,如此便加重驛站人員的負擔。後“在劉懋的主持下,朝廷頒佈了新定的使用驛遞規章,同時宣佈裁減驛站經費。隨著驛站經費的裁減,驛夫枵腹、驛馬倒斃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了。大批原來依靠驛遞勉強維持生計的壯丁被迫逃亡,其中相當一部分加入了農民起義隊伍。

  • 7 # 小臨川發哥

    寧遠兵變、登萊兵變、

    崇禎元年發生寧遠兵變,由於寧遠軍中缺糧幾個月從而導致的兵變,最後由袁崇煥平定的兵變,由此可見,再聽話的孩子沒有吃的也會跳起來咬你。

    崇禎五年,登州淪陷,叛軍包圍萊州,戰鬥十分慘烈,總兵、巡撫等文武高階官員戰死數名

  • 8 # 旖旎上林

    明朝君主專政幾乎到達頂峰,兵變?不存在的,因為政治黑暗而產生的譁變是有的,但都沒什麼歷史影響。如果非要找點大事,那就只有明末三大案了。

  • 9 # Smile語過添情

    萬曆三大徵耗盡了明朝的國力,財政缺口大,一個國家就好比一個公司,財政供應不上資金鍊斷裂什麼問題都來了,明朝自萬曆到崇禎中間基本上是傀儡皇帝,光宗還是被毒死了,熹宗只活了22歲,即使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但我一直都覺得有陰謀,皇權更迭頻繁沒有聚攏人心,所以才不堪一擊,到崇禎的時候西北連年天災,越剿越多,如果國庫有錢的話崇禎也不會橫徵暴斂,史書有云,明之亡,始亡於萬曆

  • 10 # 跳跳談史

    1.靖難之役。1399年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因此起兵造反,1403年,燕王的大軍從北平(今北京)起兵,當年就攻克當時明朝首都南京,建文帝出逃,從此失蹤,留下了千古之謎。

    2.土木堡之變,1449年冬,瓦剌首領王也先率軍侵犯大同,明英宗率50萬大軍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軍隊打敗,明英宗也做了俘虜,後來是于謙率軍拼死抵抗,才保住了北京城。

    3.1457年的奪門之變,是明英宗復位的政變,因為于謙在1450年取得了北京保衛戰勝利以後,明英宗的兒子明代宗即位,遙尊明宗為太上皇。王也先在北京碰了硬釘子,而且明朝也立了新皇帝,王也先看到俘虜明英宗沒撈到什麼好處,而且不利於與明朝和談,因此在1457年就把明英宗放了回來,但明英宗回到朝廷之後,還想重新做皇帝,於是就透過政變廢掉了兒子代宗,自己復位重新做了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家養殖的小龍蝦被人下農藥,如何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