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繡中華一捧土

    日本對南韓發動的電子原材料制裁,原因有多種多樣,我認為根本原因就是歷史原因與現實原因的疊加,使得日本政府失去了耐心與理性,學習美國特朗普政府“卡人脖子”的絕招。具體說來目的如下:

    第一,日韓企業同質化競爭,使得電子企業對南韓的電子企業巨頭懷恨在心,因為南韓的企業的確佔據了日本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風份額,讓日本企業頗為不爽。所以制裁南韓高新技術產業,有利於日本企業的競爭力的發揮。

    第二,卡著南韓高新技術發展的脖子,讓南韓政府有求於日本政府從而改變日本政府在半島危機中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第三,二戰以來,日本軍國主義的的確確犯下了滔天罪行,不說對其他亞洲國家犯下的罪行,就是對於南韓來說,也是罄竹難書。到目前為止,尚遺留“慰安婦問題”、強徵南韓勞工問題、獨島問題,無不於二戰後日本歷屆政府的態度有關,也時刻牽動著南韓人民的神經。日本就是希望制裁南韓電子原材料,讓南韓俯首帖耳放棄索賠。但是日本這樣的目的很難達到。

    第四,日本製裁南韓為了討好美國。

    G20峰會在日本大阪展開,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前一個月訪問日本,安倍晉三首相急急忙忙充當美伊之間的中間人奔赴伊朗做調停,但是並沒有成功。本次安倍首相在又與特朗普會晤之後,採取斷然措施制裁南韓,讓剛剛回暖的東北亞局勢雪上加霜,攪局了東北亞的局勢。所以採取這樣的舉措,就是為了討好遠在千里的美國,而製造緊張局勢。儘管目的達到了,但是難道制裁南韓的同時在生產日益國際化的今天,日本企業能夠獨善其身嗎?我們知道“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樣做,美國樂見其成!

  • 2 # 姜運倉

    近期日本對南韓發起了電子原材料制裁,因為暫時難覓替代者,給南韓相關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但韓方面並沒有退讓求全,而是眾志成城,在國內發起了抵制日貨等行動,一時間日韓關係變得緊張起來。那麼日本為什麼突然對南韓下此狠手呢?個人認為這不是偶然的,這是雙方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首先,這是雙方產業競爭的結果。半導體產業原是日本的天下,但南韓藉助於美國的力量、集團的優勢了逐漸對日本形成了超越。日本不甘失敗,希望趁目前還掌握著南韓電子產業關鍵原料的優勢對南韓進行封鎖與打壓,從而為本國相關企業的復甦贏得時間。

    其次,日本對南韓的制裁也是對文在寅政府對日政策的一種報復。這主要體現在歷史及領土爭議等方面。在朴槿惠時期,日本與南韓政府已就慰安婦問題、勞工賠償問題達成一次性解決協議,但文在寅上臺之後不但拒絕承認這些協議,而且還利用國內民粹主義情緒發起反日活動。當然,文在寅上臺之後,日韓兩國在獨島(日稱竹島)問題上仍尖銳對立。這此令日本方面非常生氣,進而決心對南韓進行懲罰。

    最後,在處理半島北方問題上,文在寅選擇了繞開日本的做法:一方面南韓方面主動與北方聯絡,實現了多次各層的會晤,也取得了一些可見而成果;另一方面,南韓在美朝之間牽線搭橋,實現了雙方最高領導人之間的會晤,美朝關係也大大緩解。在這一過程中,日本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這讓日本方面也非常不滿。

  • 3 # 砍大山車大圈

    美國在退群,地區盟友在新一輪爭霸。。

    美國表態全球退群的大趨勢之後,美國四個地區的盟友都在各尋出路,日韓衝突可以在四個地區美國盟友的各尋出路中找到脈絡。。

    肯定不能當多極化一級的速度就多邊討好了,東盟中對美友好的諸多盟友(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不是盟友但是非常友好的越南)速度抓住10+6的機會,友好中國印度日本南韓,以做生意為主,南海速度降溫。。

    美國努力角力的區域是中東,美國盟友開始轉向友好美國的對手,伊拉克友好伊朗、庫爾德友好敘利亞政府軍、土耳其友好伊朗,連沙特等等都友好俄羅斯,這也是謀個出路。。

    歐洲方向和東亞方向都在爭奪誰是未來多極化格局中新的一級,英國脫歐就是和德法爭奪誰能領袖歐洲,而日韓對抗就是爭奪誰是後美國時代的東亞老大,德法發力要囧破英國脫歐程序,日本拼命打壓南韓也是要收小弟。。

    結果很簡單,內鬥會加劇美國盟友體系的瓦解,英國被德法打壓新首相就善意對中國喊話,同樣被日本揍急眼了美國又不幫忙南韓只能友好中俄,這一趨勢是必然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該如何引導孩子順利度過“詛咒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