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搖曳盛開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 2 # 彈道

    一,如果詩人在室內創作此詩的話我分析如下。 床前明月光 (睡在簡陋的地方,屋頂都是壞的,月光透過漏洞照射下來。) 疑是地上霜;(不能避寒的茅屋在月光照射下,地面好似結了霜,) 舉頭望明月(透過窟窿看到天上的明月,感慨萬千) 低頭思故鄉(月亮是同樣的月亮,但是自己卻在異鄉看到同樣的月亮。) 整首詩就出來一種悲涼的氣氛。地上霜是誇大的手法,這個是李白一向的風格,也是後人追求的目標,能夠寫出李白那樣的創意,也就是所謂的以小見大。 二,至於在室外就更加不用說了,我分析如下。 詩人醉酒以地為床,酒醉後思鄉心切,或者根本沒有醉酒而是無處投宿。但是如果李白是在室內作成這首詩的話那麼悲涼的氣氛更加濃厚。 四,重複那不是最主要的,關鍵要看詩的內容而定,這點應該注意。 五,我提醒一點,李白晚年有流放的經歷,就算不是流放時候做的,也有可能在四處周遊時候做的,可能詩人作詩的時候就是在山野破陋之處。 還有最重要的是,李白身處悲境作出來的詩沒有讓人輕易感受到,而是一種很含蓄的手法,讓人回味無窮,這個比那些欲賦新詞強說愁的當然要高明不知道多少。 我是覺得根本無法超越。你直接在詩裡面痛苦確實容易感動人,但是無法讓人回味咀嚼,我覺得李白的手法確實高明。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還有些人說李白詩句重複不是很好,那麼我從這個角度分析一下。 兩個明月有人說重複了,非常不好,我倒是覺得很好。關鍵有些人看法不同沒有領悟到。 這裡要注意是兩種景色,月光和月亮是兩種概念。比如說你的人和你的人影是兩種含義。 舉頭望明月(“舉”在古代,有科舉制度的含義,“頭”音同“投”,舉頭望明月,第一層意思是看月亮,第二層意思呢,自己想想看,結合當時科舉腐敗看看。) 低頭思故鄉(低頭思故鄉當然更加簡單了,結合李白受挫折和離鄉背井來看,你覺得這種感情真摯麼。低頭另外有一種對腐敗無奈的感覺,所以說李白含蓄,就算諷刺人也不露痕跡的。同樣低頭也表達詩人原本高昂的鬥志已經消磨盡了)。 反過來一句話,有些人的評論不知道是不是“不堪入目”。所以叫詩仙,詩聖那是有道理的,你以為你一句話可以否定這麼多朝代學者的能力麼。我歸之為“譁眾取寵”。 我對某些人的考證也不想評論,只是想羅列一下事實,李白存世的詩篇大半是後人整理的,有好多已經零落了,遺失的詩篇數量不少,這也是個遺憾。按照這個事實來講,那麼所謂的考證我就表示懷疑了。舉個例子,包括一些宋代的名畫具體創作年代已經無法取證,這個不算,連作者的生平史學家都沒有給出具體的資料,那麼可想而知有些人的取證有權威性麼。再說李白詩篇的創作年代取證,會十分準確麼。結合這點來看,當時的情況來看李白的詩篇很多是口頭傳下的,肯定有不同版本,有正確的,有錯誤的,那麼詩人的實力也應該考慮進去,你覺得詩人寫得出這樣的的佳作麼。 賞析古代詩詞同樣也需要各個角度,比如古人有拆字,有音對,藏頭,藏尾,李白這裡很可能用了“音對”的原理,也有可能用到了“拆字”的原理,有些學者的古文水平是很好,但是你能強過天天在用古文的古人麼。謙虛一點,務實一點這個是有好處的,腳踏實地才能出佳作,創作有境界,本人的品德也是能否達到更高境界的一個因素。 對於胡亂從邏輯上分析的那麼我想更是沒有必要去回答他了。因為實在太可笑。最後提出一個建議,就是賞析古詩離不開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作者境遇的會影響他的創作,李白一生相比杜甫確實是好上許多,但這只是和杜甫比,到了無論哪個朝代,就算到了現在這種事情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都是無法承受的,記住李白在當時的評價是比杜甫更具才華,站在越高的地方摔下來的感覺是最疼的。 這個是李白在高中課本里面的一段詩“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對詩人的樂觀態度應該予以肯定,對詩人的情操更是應該予以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膠漆和肌理壁膜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