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借我三分鐘邱明速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評述】方,具體的地方。

    古代交通不便,所以為人子,為盡孝道,所以強調“不遠遊”,在父母身邊,才能更好的敬孝道。但在父母身邊,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戍邊的將士。為守衛國家,不得已要遠行。所以遠行前,就要有能找到他的地址或者機構,這樣家裡有事,才能及時通知到,以全其忠孝。

    孝道是如此,人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工作除了好好工作,也必須學習彙報,告訴主管你在忙什麼?在哪裡?這樣上級領導,才能知道具體的情況,才能放心的讓你辦事。

  • 2 # 高原雲4

    "父母在,不遠遊”,應視具體情況,老人健,性豁達,在兒女周全細緻照顧下,更要遵從老人意願,使其相對獨立自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所謂惟父母之命不違,也就是要做到,當父母需要日常照料時,守之身傍,陪之日常,給予細微照顧;當父母尚可生活自理,身體健康,不需要兒女守在身傍照料時,可選擇勤聯絡,多瞭解,身之於遠,心之於近即可。遠行必有方,乃指需要遠行時,應把出行期的應急照顧託付好,應急方案全而可行,父母在,可遠行。在現代交通通訊發達的時代,亦可拋去舊觀點,從容實現之…

  • 3 # 毅而三思吳六奇

    今日對“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理解,可說是繁複解釋了一些事情。

    南宋時朱熹曾說過“如己告雲之東,即不敢更適西,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這個意思很好理解,告訴父母說去山西打工了,但結果卻跑到山東去追媳婦,雖說都不算錯,可如果父母有事情找,找不到人怎麼辦?因此可以看出,朱熹是以當時不甚發達的交通聯絡方式去看待這個“方(向)”的,簡單淺顯,貼近生活。

    而更早時北齊顏之推卻說“方,常也”。對比前文中的“庸,常也”,我就想起電影《方世玉2》中,苗翠花師兄說的“安全第一”了。不出事沒意外即是“庸”,也很直白易懂,可謂現實。出門在外的,哪個父母不會牽掛自己的子女呢?就像《常回家看看》中唱的,很多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中做出多少貢獻,但卻一輩子都在祈盼一個團團圓圓。

    或許朱熹或顏之推也都因為是這樣的緣故,才將“遊必有方”延展理解為方向和平安的吧?中秋將至,這裡祝願看到此文的諸位都可以闔家團圓。也希望因工作學習難以脫身的朋友,都記得打個電話報聲平安,讓家中的老人暫時放下心中的惦念。這不僅僅是孝道,也一樣涉及到親情。

  • 4 # 紅花584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出自《論語》,強調的是孝道。古時候,交通不便,一個人一旦出門遊歷,用時較長,有時一年半載,有時三年五載,而且一旦出門離開了家,和家人的聯絡就只能靠鴻雁傳書了。所以古詩中有許多思鄉之作中往往提到鴻雁。如: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常年在外,不能孝敬父母,所以不遠遊,在家陪伴父母,過安分守己的日子。如果那個人確實有了奮鬥的目標,有遠大的理想,那麼安頓好父母,才可以出遊。而今天的遠遊則不同,坐飛機,火車,十天半月的就可以返回來,而且手機可以隨時通話,掛念父母了,或者是父母身體不好了,馬上可以聯絡,回到父母身邊。雖然如此便捷,但是今天遠遊的兒女又有幾個能夠因為牽掛父母而回來呢?往往是忙於工作而忽略了牽掛他的父母。時代在進步,孝道更應該弘揚。

  • 5 # 林城—布衣

    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論語》。“父母在、不遠遊”的意思是——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張仁孝,為人子女父母在時,應在家裡待奉父母,不可遠行。古代資訊和交通都非常不方便,遠行在外,既不能時時待奉在父母的身邊,一但父母有事,也不能及時知道並馬上趕回來。這是有違"孝道”的。

    “遊必有方”的意思是 —— 古代也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男子漢大丈夫,自當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但自古“忠孝難兩全”,一但有了國家的需要和自己的理想抱負,也是可以辭別父母遠行的,前提是要向父母說明原因和遠行的地方。這裡的“方”是指去處,也指遠行的原因。

    這是一個辯證的語句,既主張為人子女要在家待奉父母盡孝,也同意大丈夫建功立業服務社會,實際是主張要努力和積極的處理好兩者關係,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固然好,即使遠行在外,也儘量不要讓父母擔心,可能的話常回來看望父母。現如今,這句古語仍有很大的借鑑和教育意義。

  • 6 # 大地146710512

    你這問題問的好,父母在,不遠遊。家中有年老的雙親,誰也不願意遠走他鄉。華人講究百善孝為先,可每個家庭的條件不一樣,為了養家必須得走出去的大有人在,不是他(她)們不孝,而是生活的無奈。別再用這條古訓束縛住人生了。我想信人人都想做個孝子賢孫。但為了家人得努力啊。

    記得長回家看看

  • 7 # 陽光沙灘麻甩佬

    古人喜歡遠遊,當時交通不方便,只靠步行或者馬車,所以時間一般比較長,而且古代醫學不發達,一個感冒發燒就可能要了老人命,而且評論壽命短,子女遠遊的話回來父母可能就去世了,所以才說父母在不遠游,但是如果一定要去的話,那麼就要有詳細的方案,比如父母身體健康,有其他兄弟可以託付,聯絡好等

  • 8 # 思樂園園長

    為人子女,當知父母不易。凡父母在,不可相隔太遠,便於有急隨時可以照應。不過現在交通工具發達,高鐵飛機都很快捷。出門在外,凡事都要遵循規矩,安全文明,勿妨礙他人和環境。

  • 9 # 海內一知己711

    這是論語裡的一句話。意思就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出遠門去遊學,做官,這裡著重指的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父母健在,子女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

    但從古到今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父母健在,兒女遠離父母工作,學習的情況很多,並不是古人說錯了,這就要加上“遊必有方”,這才是這句話的重點,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去哪裡,去多長時間,告訴你的父母將父母安頓好這很重要,到了地方要報平安,不要讓他們為不知道你去了哪裡擔心,這是一種孝道。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健在,不論你是遠遊還是不遠遊,首先要盡到你的孝心。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多陪伴父母,順著他們的心思。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孝順父母都是一種美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讀紙質的書?讀些什麼的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