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舍友問我想不想創業,我的想法是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然後他說這句話,我該怎麼迴應。
4
回覆列表
  • 1 # 不雨

    習得性無助是指如果我們喪失了控制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任何作用,喪失了堅持下去的意志力。我們剛剛談到的控制點更多體現為一種相對穩定的性格特點。但無論內控型的人,還是外控型的人,都希望對自己生活或工作有一定的控制感。有一項在老人療養院進行的研究,將老人們分為兩組。對於第一組老人,要求他們每個人負責照顧一株植物,而且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看電影的時間。對第二組老人,也給他們植物,但是由護士照顧這些植物,他們只管欣賞,他們也只有在規定的時間才看電影。三週後,對這些老人接受了多種測試。結果發現,第一組老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態都比第二組老人好。一年後的測試發現,第一組的老人變得更有活力、更快樂、更健康,第二組老人多數更為虛弱和萎靡。第一組老人的死亡率也明顯低於第二組。心理學家認為,造成兩組老人差異的原因就在於控制感。第一組老人在行為上能控制植物生長的好壞,在看電影的活動中能自主的控制時間和作決定。而第二組老人缺少控制感,認為自己已經喪失了影響環境、改變自己的能力,做什麼都沒有什麼價值了,也就是長期體驗到習得性無助的感覺。因此,子女孝敬老人,父母教育子女,讓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不是正確的選擇,應該給老人和孩子自由度和控制感。

    習得性無助是自我控制面前的一道障礙,需要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去改變這種狀態,增強自我控制意識。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基礎是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是指在接受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想象自己透過努力工作獲得成功;同時想象出達成任務各種可能的途徑,這樣有助於制訂出一個有效的行動策略,依據策略行動最終取得成功。下面,我們說一下心理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談談怎麼才能實現有意識的自我控制。

    第一個概念是自我效能。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在研究積極思維的力量時,提出了自我效能的理論。自我效能其實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些事。自我效能的能力十分巨大,自我效能高的人生活更加健康積極,面對挫折時更有韌性,不太容易產生焦慮或者抑鬱;同時,自我效能會使我們更勇於制訂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比如,有些老年人非常善於安排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地度過每一天,這種高自我效能可以幫助他們減緩自己的記憶力衰退,讓他們看上去比其他只關注養生的老人更加健康。但是,高自我效能並不能保證我們獲得成功,除了高自我效能外,我們還需要控制住第二因素:也就是我們是否具備把控結果的能力。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車技超群,覺得可以酒後駕車;車技好相當於自我效能高,但喝酒在這裡就是第二因素,足以讓人喪失對結果的把控能力,造成不可預知的嚴重後果。

    第二個概念是控制點。控制點是指你對命運和環境的看法。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是命運的主宰者,這是內部控制點;認為周圍環境和機會決定了命運,環境決定了你的生活,這是外部控制點。擁有內部控制點的人,被稱為內控的人,常常表現得更為優秀,他們對挫折和失敗的處理方式會更加積極,可能會將挫折看成是一次意外,而不是外部環境導致的。舉個例子,在對待糟糕的成績時,內控的學生更容易透過自我努力來改善成績,而不是怨天尤人。

  • 2 # 暖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們沒有權力去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同時,我們也有權利保持自己去和別人不一樣。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只要我們能夠為我們選擇的生活負責就好。創業沒什麼不好,好好工作升職加薪也沒什麼不好,只要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方式就是好的。如果只是一味跟風去想著別人說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我想這樣才是最不適合我們的。

    不太清楚這個話題怎麼和習得性無助聯絡起來的,難道是不去創業而去選擇到別人的地方工作是因為怕創業失敗嘛?於是,習得性無助的意思就是以前總是經歷失敗,現在不敢去嘗試了,應該是這樣吧?

    然而,是不是習得性無助並不在於別人的說辭,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內心是不是懼怕創業失敗呢?是不是沒有勇氣呢?如果是的話,那麼努力工作升職加薪也可能會遭遇失敗啊,這說不通吧?也許我們可以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內在的感受,而不單單是聽別人的說辭,因為只有我們自己內在的感受,才更貼近於我們自己,才有可能對我們來說是更適合的。

    在我們能夠去更多地在意自己,而不是在意別人的看法的時候,我想不管是努力工作升職加薪,還是做一個創業者,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能夠更順暢的朝著目標前行,這也許是更加貼近成功的樣子,興許這樣,我們更可能獲得我們想要的生活。

  • 3 # 青音約

    習得性無助是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是指人經歷不可控制的失敗或者打擊,多吃之後就喪失了嘗試的意願,這種無助感已經被習得了,就是學到了。這個可以用在比如工作上,比如資料處理,你就是做不好,因為技能欠缺或者幾次做不好捱罵了,之後看到資料處理就難受,心理就煩,即使很簡單的資料也不想做了。也就是你得經歷事,經歷不可控制的打擊。

    而你面對的情況,總結概括就是人各有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有人想在事業上成功,有人就想好好過好家庭生活相對降低事業比重,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都是自己的選擇。雖然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喜歡就好了,開心就好。在自己的事業領域做好了,就是一種特別大的成功了,當ceo當領導不是每個人的目標。你還沒嘗試,你做出的不創業的決定是你的家庭、環境、所受教育和所經歷的事的共同結果,不是習得性無助能解釋的。即使你如果你創業失敗了,不想了再繼續了,連開個小賣鋪都不想做了,是習得性無助,那麼有什麼關係呢?如果這個領域是你不喜歡的,又不影響你的生活,你做別的事情也可以開心幸福,換個領域也未嘗不可啊?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其實沒有那麼多批評的含義,只是客觀描述這麼種行為而已,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和鄙視鏈的一端看外面的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8p13.1.3和13.2.2哪個系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