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亞健康群體的不斷增加,讓人們對於養生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養生,大家是各盡其法,各尋養生之道。民間的、科學的、現代的、古代的……其中,中醫養生也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也知道,在古代很多人都信奉中醫養生之道,那麼在古代有哪些特別會養生的人呢?
1
回覆列表
  • 1 # 尚湯shintas

    甭管什麼世道,養生從來是華人不變的話題。 大國正崛起,身體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來。工作超時、作息不規律、食品不安全、水汙染、空氣汙染、噪音汙染、電子輻射……這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的身體離健康變得有些遙遠。

    於是,我們四處搜尋養生之道,民間的、科學的,現代的,當然也少不了古代的。畢竟,這個話題在古代似乎更流行,也就意味著關於養生,他們研究的未必比我們少。

    關於這些,古詩或者古文中,也多有記載。現在,就讓小尚為大家介紹幾個特別會養生的古人吧~~

    蘇東坡---修身養性

    ① 淡泊寧靜、清心寡慾

    大多人的印象中,蘇軾堪稱一代全才。除了在詩詞、書法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之外,在其他的領域,他亦是成就卓著。比如美食,東坡肉直到今日,依然是一道經典美食;另外,對中醫養生他也頗有研究,創作了很多論述養生的文章和書法,《養生論帖》就是其中之一。

    帖中寫道:“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意思是說,服藥發汗,有時達不到效果,可是愧疚之情卻可以令人大汗淋漓;不吃早餐,就會飢腸轆轆,可是春秋時期的曾子因為喪親的悲痛,七天不吃飯也沒有飢餓感。由此看來,人的精神主宰著身體,就像國君主宰著一個國家。

    接著,他又進一步論述,“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

    意思是說,世人常常不知道生氣、哀傷可以傷害身體。其實,喜怒過度都會損傷人體正氣,過於思慮就會消耗人的精神,甚至傷及肝脾。

    所以一個人若想健康無病,先要修身養性,令心氣平和,不為愛憎、憂喜、怒氣所擾;淡泊寧靜,清心寡慾,不被名利所牽引,才會實現健康長壽的目的。

    ② 梳頭

    除了在心態上進行修身養性之外,他其實還有一個養生的小癖好,就是梳頭。

    羽蟲見月爭翾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

    皎潔的月光下,空曠的軒閣中,他散開長髮,他頻頻梳理,本來只是一個日常的梳髮養生專案,卻被他描繪地如詩如畫。

    同為宋代的文豪,陸游在養生上也有自己的一番研究。

    陸游---食養

    ① 泡腳

    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其實在過去的數千年裡,人們也早已深信這種養生之道。陸游,亦是其中代表之一。

    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

    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這篇詩出自《劍南詩稿》,可以看出陸游睡前經常用熱水洗腳。洗腳按摩能促進各相關臟腑氣血運動,加速全身血液迴圈,起到強健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② 食養

    泡腳之外,陸游還鍾情食養,他的飲食理念是以清淡為主,尤其偏好食粥。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負擔,故飲食應以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蔔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關於養生,大致可分兩點:一為養心,如蘇軾等;二為養身,如陸游的食養,另有李時珍的藥粥養生。

    李時珍---藥粥養生

    李時珍,中國著名藥物學家,平生有許多養生方法,但在諸多的養生方法中,他特別推崇藥粥養生。

    據統計,《本草綱目》中收載的藥粥就細分為補氣、補血、健胃、清熱、解表等將近十七類。比如很多人吃過的糯米粥、紅薯粥、大米粥、粟米粥等,在他看來,都有著調理養護身體的功能。

    他還曾說:“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

    他認為,大米、小米利小便,止煩渴,厚腸胃;糯米、黍米益氣,治脾胃虛寒之瀉痢吐逆。比如在炎熱的夏季,他提出的“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飲食,如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大米中一併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此外,李時珍特別提倡老年人食粥。他認為:老人牙齒損壞者多,脾胃功能虛弱,實行粥養最佳。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而且認為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氣的良藥。

    關於養心,相比蘇軾的修身養性,歐陽修同樣有著獨特的研究。

    歐陽修---“五友”養生。

    在歐陽修成為文壇領袖之前,他時有不得志之感,久之心情鬱悶不暢,便患上了“幽憂之疾”,多方求醫,不見好轉,痛苦之極,別無良方。

    為解除煩惱,他便操練這“琴、棋、詩、書、畫”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覺病已痊癒。他在《送楊序》這文中寫道:“予常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因此,他常勸人以“五友”為伴,防病養生。

    《秋聲賦》中寫道:“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憂多思之老,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長生之法。”

    這裡,他認為過多的憂傷會傷害心靈,過重的勞動會傷其體形,一個人的智慧與體力是有限的。如果總是多愁善感,年輕的時候會加速老化,年老的時候會加速衰竭。如若做到平衡,方能達到養身健康的目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鬱之人甚少高齡,能以“五友”為伴者,則長壽者多也!

    而現代醫學科學也研究證明:健康、優美、悅耳的歌聲、琴語對神經系統是個良好的刺激,並反射性地影響人體而表現出興奮、抑制、降壓鎮痛、消除疲勞、增進食慾等功效。還有,練習書法、繪畫、下棋、作詩、不但陶冶的情操,增進美好情趣,而且對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又何樂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市值都在接近萬億美金,你認為誰最先破萬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