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學腦洞

    楊振寧與李政道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在此之後,同樣湧現出許多物理學大家,對物理發展做出深遠的影響和突出的貢獻。

    列夫·朗道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是前蘇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最為出名的理論就是凝聚態物理學,他也是這門學科的奠基人。除此之外,他在理論物理中多個領域都做出極為突出的貢獻。

    由於他對凝聚態物質提出的開創性理論(尤其是針對液氮的理論),使得他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1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

    約翰內斯·延森與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約翰內斯·延森與瑪麗亞·格佩特-梅耶,以表彰他們劃時代的發現,即原子核的殼層結構。原子核的殼層結構對後代的影響有多深遠,想必我不用敘述(詳見初中課本)。值得一提的是,瑪麗亞·格佩特-梅耶是繼居里夫人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加博爾·德奈什

    加博爾·德奈什,英國籍匈牙利裔猶太人物理學家,全息照相的發明者、發展者,時至今日,VR技術等都和全息技術息息相關,也因為此工作,加博爾·德奈什獲得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克勞斯·馮·克利青

    克勞斯·馮·克利青,德國物理學家,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者,也是健在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5年)。

    他的貢獻非常巨大,時至今日,我們所說的電阻單位:歐姆,就是根據其的發現:量子霍爾效應制定的。

    馬丁·佩爾

    馬丁·路易斯·佩爾(1927年6月24日-2014年9月30日),美國物理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發現Τ子,即帶負電荷、自旋½的基本粒子,同時其也在輕子物理學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因此獲得199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 輕子

    結論

    個人感覺,現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更加偏向工程類,如: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貢獻為發明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二維石墨烯材料的貢獻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日本科學家,因其在高效率LED方面的研究

    儘管如此,這也仍然沒有脫離物理的範疇,世間一切都是“物”,其中的執行規則就是“理”,這裡的每一項都值得我們去細細研究。

  • 2 # 淇水東岸

    自諾獎頒獎以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共有五位,但他們都不是中國籍華人,都是美籍華人。他們的獲獎成就介紹如下 :

    (1),李政道 :1957年與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是他首先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這一概念的,並首先進行了研究,在1956年的時候,他告訴了楊振寧,受到楊振寧的激烈反對,最後李政道說服了楊振寧,認同了宇稱不守恆,楊振寧也參與了研究,二人共同開展研究工作,並由李政道執筆,二人共同發表了論文《在弱相互用下宇稱是不守恆的》,此論文在1957年獲得諾爾貝爾物理學獎。論文的簽名,獲獎通知上的名字,當時媒體報導,都是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後的。李政道在獲諾獎中是起主要作用的,沒有李政道,楊振寧根本得不了諾獎。可是,後來在瑞典領獎的時候,楊突然提出,讓楊的夫人杜致禮走在最前,由國王陪同,楊走第二,由王后陪同,後面是李政道夫婦,理由是他倆年長几歲,當時就遭到李政道的堅決反對,但楊向李的夫人求情,為顧全大局,怕鬧出笑話,李政道被迫同意了。不過,他從此看出楊的為人,李政道宣佈,以後不再與楊振寧合作。

    (2),楊振寧 :物理學家,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3),丁肇中 :因他發現了新的基本粒子一一J粒子,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獨自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祖籍山東日照,1948年舉家遷往臺灣,他由臺赴美深造並獲獎。

    (4),朱棣文 : 1997年,他與一位美國科學家和一位法國科學家,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祖籍江蘇,出生於美國。一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搞研究,貝爾實驗室被稱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搖籃。

    (5),崔琦 :1998年與一位德國科學家,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該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祖籍河南,後到香港上學,赴美深造獲獎。

    單就獲諾獎的成就來說,楊振寧的成就不是太大,諾獎以外的成就,每人都很多,就是一般的科學家,一生中誰沒幾項突出貢獻?但是與世界頂尖科學家相比,還是沒法相提並論的。

  • 3 # 地震博士

    在楊振寧之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中,其實的確沒有做出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的理論物理大師了!

    根據同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物理學家,丁肇中所說,21世紀三大物理發現為:相對論、量子力學和規範場論。在楊振寧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這三個方面雖然也有發現。但是,只不過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玻爾、狄拉克、愛因斯坦、薛定諤等人量子力學;楊振寧、米爾斯等人規範場論這三方面的修修補補!實際上根本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起碼現在還沒有誰創造性提出新的劃時代的新理論。

    這方面就像足球界一樣,你問貝利、馬拉多納之後有沒有深遠影響世界足壇的球星。答案也是沒有!畢竟羅納爾多、齊達內、梅西、C羅都不是能夠和貝利、馬拉多納那樣完全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將自己所在球隊帶向世界之巔的人物。比如羅納爾多、齊達內之所以能夠獲得世界盃,其實和巴西、法國隊的主帥及隊友的極高水準有密切關係。而梅西和C羅雖然在俱樂部榮譽滿身,但是已到職業末期,仍然沒有獲得世界盃!

    總之,不僅是科研界還是體育界,現在都進入團隊協作的時代!個人英雄越來越少,但是媒體越來越發達,因而會出現很多所謂的“劃時代大家”。實際上遠遠不能和先賢相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張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