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槓精大叔
-
2 # 搏鷹人
所謂“孔子緋聞”指的應當是《論語》雍也篇所載“子見南子”之事。原文如下: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去見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原文中的說通悅)。孔子說,我沒有做過任何不該做的事,否則讓老天厭棄懲罰我。
但是這個解釋並不是唯一的解釋,在後世是有爭議的,爭議的焦點就在那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南懷瑾認為,這句話應當做如下解:我所否定的人,是那種違背天道,連老天都厭惡的人!(也就是說,南子其人,雖說名聲不好,但也非大奸大惡,我見她有何不可?)
那麼我們拋開爭議,先看無爭議之處,南子何人?子見南子,子路又為何不高興呢?
南子者,衛靈公之寵姬也,本是宋國公主,後嫁衛靈公為夫人。聲名狼藉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她與宋國公子朝私通。但衛靈公不知是老邁昏庸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對這樣的事情竟然十分縱容。甚至於為自己的夫人與公子朝牽線搭橋……
子路是孔子學生當中性格最為直率、年齡也最大的一位,有人說他的性格像李逵,其實也很貼切。有什麼情緒都寫在臉上,甚至掛在嘴上。可見子路的不悅可能表現的比較激烈。
最後,孔子留下了一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作為對衛靈公的評價,離開了衛國。
孔子作為思想家,到衛國是為了推行他的主張,而以衛靈公的好色和昏庸,想必國事大權盡在南子掌中。那麼子見南子的目的也就很明確了,既然衛靈公不管事,那就找管事的推行其主張。
所以,所謂“緋聞”,不過是後人的臆想而已。
-
3 # 頁線442
孔子就一偽君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欲使民者,必先愛民"。此仍春秋時管仲所首倡,且對“禮義廉恥,忠君愛民"作了詳細解釋。後被孔子剽竊,並對其含義進行了破壞性的篡改,使之變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精神枷鎖。剽竊與篡改是文人之固疾,至今不改。
-
4 # mr216961316
呵呵,不要亂說,論語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整理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日常對話和生活狀態,想要表達孔子思想的書,部分還原了兩千多年前的這位偉人的狀態。或許是弟子們自覺無法準確歸納孔子思想而選擇了這種很特別的方式,這是一種很聰明的方法,我們應該佩服古人,否則如果是曾子歸納孔子思想,寫成理論性的東西,那就太枯燥無味了,因為孔子說過“參也魯”。當然這個“魯”弟子其實也很聰明,也很偉大,因為他並未隱去這段老師批評他的言論,他們是實事求是的,給後人們留下這些珍貴的遺產,才有了華夏璀璨的文明。同時這也是一個古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引用論語曾子自己的話,“士不可以不弘毅”。
-
5 # 五貓
《論語》裡描寫孔子“喜怒哀樂”的段落很多,我就從以下幾段來解讀孔子的感情,回答您的問題。
1.快樂歌唱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論語•述而》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論語•述而》
我們都知道歌唱是快樂的表現,“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若在某日哭泣過,便不在歌唱了。這句話交代了孔子兩個截然不同感情世界,孔子為什麼會哭,我們知道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和他的兒子孔俚都先於他而死。痛失親人焉能不悲痛不哭,這是人之常情。反過來我們也能體會到只要孔子不哭泣他就一定在唱歌。這是他的日常生活,充滿樂觀的積極的生活狀態。
另一段“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意思是:孔子同別人一道唱歌時,如果唱的好,一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再和他一遍。有這樣的老師,有這樣其樂融融的教學。跟著孔子學習的人怎麼會有不快樂不幸福之感。
2.里仁為美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論語•里仁》
選擇居住環境,不能忽視周圍的人文生態,不考慮心靈的需要,是不明智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意思是:居住在民風淳厚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一個人選擇住處而錯過了民風淳厚的地方,怎麼算的上明智呢?現代都市房價居高不下,我們的選擇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大力提倡孔子擇鄰而居的美,睦鄰友好,守望相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孔子的憂慮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述而》
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遠慮和近憂,孔子的憂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德性不好好修養,學問不好好講習,聽到該做的事卻不能跟著去做,自己有缺失卻不能立刻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啊!孔子的憂在強調道德修養,知識上的不斷充實和積累。這幾句話最能體現孔子作為儒家代表的主流思想。這也正是我們職業上的道德要求,我們怎麼能辜負了孔子的憂呢?
4富貴是浮雲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這樣的生活也有樂趣啊!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就好像浮雲一樣。這是孔子的自我描述,簡陋的居住環境,粗茶淡飯,看似艱苦,但孔子“樂在其中矣”,他所樂的正是精神上的享受。“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個人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時,忘了飲食的需要,忘了現實的憂慮,甚至還察覺不到自己日漸年老,這是何等的高尚和富貴。
這就是《論語》裡描寫孔子思想的段落。情深意切,讀來感人肺腑。《論語》在古代是人人必讀之書,當前我們更要從中學習孔子的思想,做幸福華人。
回覆列表
你認為是與子路的緋聞,還是與南子的緋聞?與子路的緋聞,有禮記記載孔子是 狸首 旁證,有孔子少年時接到魯君的 鯉魚 為旁證。有孔子少年休妻,然後終身不娶為旁證。孔子好女色卻沒有任何證據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