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泡饃介紹牛羊肉泡饃是回族著名特色主食。又稱“羊肉糊餑”。
它是由戰國時期的“羊羹”演變而來,唐朝至元朝,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同胞從四面八方大量遷入西安,他們擅長烹製牛羊肉,有人用麵粉製成小圓餅,當時稱“託託饃”,同牛羊肉同煮,味道很美,後經不斷髮展,到清朝後期,西安出現第一家牛羊肉泡饃館一天錫樓。現在,牛羊肉泡饃已享譽國內外。
原料
麵粉500克,酵面50克,鹼面3克,羊肉、牛肉各500克
調料
香菜20克,精鹽5克,羊骨湯1500克,味精2克,香料包1個。
香料包配比
八角、桂皮、小茴香各3克,丁香、香葉、花椒、胡椒各1克,草果3克,乾薑4克,良姜10克
製作方法
提示:酵面中的鹼量以面沒有酸味為宜。
牛羊肉泡饃介紹牛羊肉泡饃是回族著名特色主食。又稱“羊肉糊餑”。
它是由戰國時期的“羊羹”演變而來,唐朝至元朝,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同胞從四面八方大量遷入西安,他們擅長烹製牛羊肉,有人用麵粉製成小圓餅,當時稱“託託饃”,同牛羊肉同煮,味道很美,後經不斷髮展,到清朝後期,西安出現第一家牛羊肉泡饃館一天錫樓。現在,牛羊肉泡饃已享譽國內外。
原料
麵粉500克,酵面50克,鹼面3克,羊肉、牛肉各500克
調料
香菜20克,精鹽5克,羊骨湯1500克,味精2克,香料包1個。
香料包配比
八角、桂皮、小茴香各3克,丁香、香葉、花椒、胡椒各1克,草果3克,乾薑4克,良姜10克
製作方法
牛羊肉切成大塊,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去淨血汙將羊骨湯放入鍋內,加入香料包燒開,再離火晾涼。泡洗的牛羊肉放入湯鍋內,大火燒開,改用小火滷煮至3小時左右,加入精鹽再煮約1小時撈出,切成厚片將麵粉內加入用水化開的酵面和勻成麵糰靜置發酵,再用鹼水揉勻,揪成每個約50克重的面劑,擀成麵餅,放入烤爐(箱)或三扇鏊中烤熟取出。將餅掰成小塊放入碗內,再放入牛、羊肉片,添入沸肉湯,放上香菜末、味精即成提示:酵面中的鹼量以面沒有酸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