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維哲學2018

    1.哲學和物理都在解決同一個問題,宇宙和生命的本源是什麼,宇宙是什麼,宇宙從哪裡來,將要去哪裡?

    2.哲學和物理都採用相似的系統思維和方法論,屬於同宗同源;歐洲最早的哲學和科學都受到《幾何原本》的影響;而中國哲學深受《易經》影響

    3.哲學和物理學都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共同的對手“主宰權”,人與上帝爭奪事物的主宰;

  • 2 # 松鼠老孫

    自然科學從古希臘哲學起步,最初稱之為自然哲學。物理physics這個詞對應希臘語nature,就是自然。換言之,物理學研究的物件(其實任何學科都是)包含一切,只是今天我們把研究物質本性的統一規律的這個學科稱為物理而已。何況今天物理學的範圍實際已經再次包括了歷史我們以為不屬於物理的學科,比如化學在量子層面上已經跟物理學統一,我們還有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比如生物物理學。

    哲學,不但最初包括自然哲學,而且哲學自身跟後來分化出來的自然科學之間,也存在頻繁而強烈地互動。每一次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和變革,都會影響到哲學家們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識。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發現時空彎曲,宇宙大爆炸,等等。

    哲學提供了我們思考的起點,重在觀察我們的思維方式,它也提供了“一直追問”這種思考方法。自然科學劃分成為各門“科學”,以各自的研究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斷逼近事實真相。兩者可以說,從它們誕生之日起,就是相互依存的好基友。

  • 3 # 旁觀者周老師

    哲學和物理不是“似乎緊密相關”,而是實實在在的密切相關!

    別說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阿基米德他們既是物理學家又是哲學家,就是哥白尼和托勒密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之爭,也是與哲學之爭密切相關的。牛頓最著名的著作的名稱,就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那個著名的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還有微積分等,都是在這本書上闡述的。萊布尼茨和笛卡爾本身就是哲學家。最能說明哲學與物理緊密關係的事情就是,愛因斯坦和玻爾長達一個世紀,至今都未有定論的量子力學之爭。這場爭論以其說是物理之爭,不如說是哲學觀點之爭。諸如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現實性與非現實性,局域性與非局域性,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等等,如果不告訴你這是兩大物理學家關於物理學基本理論的爭論,相信許多人一定會以為這是唯物論和唯心論之爭,或者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爭,你能分的清嗎?

    近代物理學的許多基本原理,在相當意義上其實就是哲學原理(或者觀點),比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支柱原理之一等效原理(另一個支柱是光速不變原理),就是典型的哲學原理,後面的事情(包括那個著名的質能方程)都是建立在這兩個基本原理之上。還有,玻爾用來建立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的基礎原理之一---互補性原理(即波粒二象性的“波”和“粒”是互補的,沒有這一條就沒有哥本哈根詮釋),你說這是物理原理還是哲學原理?再比如,貝爾不等式的兩個基本假設,現實性和局域性,究竟是物理假設還是哲學假設,也是分不清楚的。

    許多認為物理與哲學,或者科學與哲學,早就分道揚鑣的觀點,主要是認為物理“實證”,而哲學“思辯”,這樣的觀點明顯有失偏頗。所謂“實證”,歸根到底就是“觀察”(或者測量)加“解釋”,“解釋”無容質疑就是人的行為,必然嚴重受到人本身(科學家個體)的思維訓練、經驗以及認識立場的影響,這就和哲學無法分得開。至於“觀察”或者“測量”,自從量子力學誕生以後,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典型的哲學問題了,究竟是現實決定“測量”(薛定諤的貓本來就死的或者活的),還是“測量”構成現實(測量即塌縮成死或者活的現實,測量以前是疊加態),這是物理還是哲學?還有那個著名的量子糾纏(人們以它為原理,試圖建立新的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機),人們對A量子的測量,決定了遠在天邊的量子B的狀態,這是物理還是哲學?所以說,所謂“實證”與“思辨”,本來就分不清。

    實際上,許多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比如溫伯格,費曼,彭羅斯,惠勒,威騰等的許多著作,更別說牛頓,愛因斯坦,薛定諤或者玻爾這些更加偉大的物理學家,在敘述物理的時候,都做了大量的哲學思考和解釋,可見在那些大物理學家哪裡,物理與哲學本來就是緊密相關的,彼此無法分開!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不懂哲學的物理學家,或者不做哲學思考的物理學家,不是真正的物理學家!

  • 4 # zmcoo9

    其實這個因為物理規律被發現的早,更早的幾何學也是和哲學聯絡緊密。現在社會基本哲學在各個領域分支被生物學,化學,行為學,社會學,經濟學取代。應該是更加細化,更加專業了。

  • 5 # 針尖換筆尖

    從尼采說“上帝已死”到霍金的《大設計》中開篇所說的“哲學已死”,當代哲學的發展似乎已經跟不上科學特別是當代物理學發展的腳步。“我是誰”,“從何而來”,“到哪裡去”等等這些哲學問題,當代科學都已經給出了答案。甚至哲學的流派終極思考的宇宙本源問題當代物理也給出了答案。霍金在《大設計》的末尾甚至寫到由於宇宙本身規則比如引力等的關係宇宙的起源也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動力”。

    但是也由於當代科學的發展,我們的物質世界也變得抽象起來。“海森堡測不準定律”的出現讓我們似乎將眼光放在了哲學的思考上。因為它在哲學上的意義在於,從物質構成的最底層,將所有事物的產生和構成,都解釋為機率的一個表現,而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所謂客觀存在,也沒有所謂必然結果。這一條,徹底撼動了唯物主義的基石。

    所以哲學與物理學的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真正的哲學並不是純粹的唯心主義,空想主義,而是對我們自身存在和發展以及宇宙物質的產生與消亡產生的深度思考。而物理學或者說更進一步的當代科學的發展就是探究這些問題的起源,瞭解我們宇宙的本質。

  • 6 # 弘道

    眾所周知,哲學被稱為“母科學”,與其他科學自然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也必然地包含物理學。事實上,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就是自然哲學。

  • 7 # 懷疑探索者

    哲學與物理的關係並不緊密。實際上科研工作者做科研絲毫不需要哲學。一些人有一點哲學情懷,可以在高談闊論的時候為了裝逼,談一點哲學,即使是有哲學情懷的人,他們如果只談哲學,就不要做科研了。

    科學家如果想研究一個東西,就會不斷的研究下去,想徹底的搞清楚這個東西蘊藏的原理,而不必聽從所謂哲學的指導。比如,哲學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雖然這句話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思辨,但不管這句話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與科學家都沒有什麼關係。科學家對物質在微觀上的現象,會孜孜不倦的不斷的往深層次研究,從分子,原子,中子,夸克,一層一層的不斷研究下去。即使沒有哲學家說的那句“物質上是無限可分的”廢話,科學家也依然會不斷的研究到底,絲毫不會在意那句話。

    牛頓時代以前,還沒有真正的科學的存在,牛頓寫了一部書,書名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裡,現代科學實際上就誕生了,日本人翻譯為“科學”。科學雖然與哲學有關係,但並不是說哲學誕生了科學,而是哲學是一個花名冊,科學在其中。

    哲學裡面還有一個種類,叫做“科學哲學”,雖然又是“科學”,又是“哲學”,但“科學哲學”也並不能指導科學研究。英國有個科學哲學學會,就是研究科學哲學的,裡面的會員都是哲學家,他們出了一個公開信,意思是哲學如果想要有出路,就要接受科學化。哲學能不能被科學化,我不知道,有的哲學本身並沒有被科學化的價值,但是,哲學肯定不能指導現代科學。科研工作者也不必把哲學當成什麼“大智慧”,哲學不過是一種高階迷信罷了。

  • 8 # 沙中土大溪水

    很多人對於現代基礎科學的發展有所困惑,或者糾結於整個世界存在原理的迷茫。懸入不可知的神秘論中,得出科學盡頭是這句話。看似有一定的道理。 現代基礎物理學的研究標誌性的理論也還停留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理論有著本質上經典物理學上是不一樣。經典物理學範圍的物件一般是我們日常可以觀察的物件,而現代物理研究就的物件是超脫人的日常生活的。 簡單的說經典物理學可以當真理使用,他可以完美解釋人們所可觀察到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看似反對了宗教,證明了科學的偉大。但實際上從當時物理基礎理論有想取代一切理論的企圖,認為未來不再有新的發現,只能是修修補補了。這種企圖本質上和神學是一樣的。 而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打破了經典物理學的企圖。簡單的說現代物理學突破的困難最本質的原因是人的侷限,這。相對論是研究的大尺度的空間,研究物件遠遠超過我們人類存在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可以說廣義相對論是在完全空想的基礎上,純粹數學推匯出的理論。而且完完全全是理論出的結果後,然後才透過觀察發現真有這結果。這是人類智慧的目前巔峰之作。但愛因斯坦其實依然有著絕對論、因果論的底子,一直想用統一場論整合基礎理論。和波爾的對量子力學世紀辯論就是集中在此。上帝不是在扔篩子就是出自於此,其實愛因斯坦的辯論是不成功的,但卻在辯論中完善了量子力學。直到現代依然是宏觀的天文一塊研究用相對論,微觀的原子層面研究用量子力學的分裂現象。量力力學的困惑也是和人有關。無論如何去試驗,由於量子層面太小了,試驗者無論如何設計都是對試驗結果的干擾,並且在量子層面出現機率性的結果。這些結果反應出量子層面和我們日常生活的不同。 這一切都顯現出人的困惑,人的器官進化是為了適應生存的,器官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探索星空和原子。這就是現代物理學的問題所在。從這之中有人看出人的侷限性,從而得出了神才是萬能。無論從佛教還是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其實本質上有神秘性,不可知論,人是卑微的看法。從這一層面看似迎合宗教的理論,所以就有了這種說法。但其實不然,科學本質上是哲學,是愛智慧的理論 是對世界的解釋,是人類智慧的體現。宗教的起源其實是哲學的支流,多少也是幹著解釋世界的工作。 人類現在的任何問題其實在歷史初期的軸心時代就已經界定了。軸心時代就是西方古希臘時期,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那一批人提出的問題,現在依然在困惑著我們。從這其實可以看出哲學依然是科學的盡頭和根基。

  • 9 # 漢文悍武

    這是個很有內涵的問題。哲學與其他很多學科都有關聯,所以我們只說哲學和物理學的最密切的相關。哲學在古希臘的起源處就和物理學關係密切。關於世界的物質構成的學問,在中國是五行論,在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是水、氣、火等元素;後來出現原子論(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古羅馬的盧克萊修繼承了原子學說。

    牛頓機械論的絕對時空觀一般認為是秉承了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哲學和亞里士多德的觀念。而愛因斯坦的物理學主要不是直接從哲學來的,而是從數學和幾何學來的。他的物理公設和幾何學的方法如出一轍。但是他的數學方法也有哲學世界觀的來源,是來自於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於數學規律普遍性的崇拜,以及柏拉圖學院裡對數學的哲學研究。

  • 10 # 中華田園血包

    首先,現代科學脫胎於自然哲學。

    在科學(science)這個詞在14世紀誕生時,它和知識(knowledge)、技藝(art)的意思都很接近,直到17世紀,培根將實驗引入科學活動中的時期,science才和其他近義詞區分開來,它不在是靜態的知識(knowledge),也不是實驗得出結論後得出的實用的技藝(art),而是系統的知識經過實驗和論證得出結論的過程。而直到19世紀,科學家(scientist)這個詞才被創造出來。之前我們現在認為是科學家的人,比如達爾文和牛頓,在當時都是自然哲學家,比如牛頓的著作名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歐洲古典大學的分類中,除了醫學神學法學之外,其他學科都被稱為哲學,這也是為什麼理學類博士在英語中也被成為Doctor of Philosophy。

    其次,哲學和科學不僅僅是這些學科,還是一種思維方式。

    在中國,由於歷史原因,科學這個詞被神化為真理,實際上它一方面是各種自然科學的總稱,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工作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態度。哲學也一樣,他一方面是哲學學科(國內哲學系/學院一般分為八到九個學科:馬克思哲學 中國哲學 外國哲學 倫理學 邏輯學 美學 科學哲學這七個主流學科,偶爾加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宗教學)的總稱,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思考方式,在詞源中有“愛智慧”之意,不過現代哲學工作者一般認為哲學是有無定義性,也就是對哲學無法概括其定義,作為思考方式的哲學無時不刻在流變之中。而這種流變對科學這個詞也是同樣意義,對於科學的研究,除了科學哲學之外還有科學社會學和科學學(科學學具有歷史性,可自行百度),一般總稱為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毫無疑問,科學是一種社會活動,科學工作者和科學知識的共性並非能夠由單一的學科的專家去總結,而國外STS學者很多都具有相關的理工科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國內一般是本科有理工科背景的再去學科學哲學碩士的情況居多;而相關學者對科學的看法一直也是出於爭議之中,不同的學者對科學的內涵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毫無疑問這些看法中很多經典理論都是超越普通科學工作者對於科學的理解的,也就是說研究管理學和經濟學的人的視界必須要比普通辦公室上班族更寬闊。國外比較成熟的STS的一部分研究者都會進駐到實驗室,和科學工作者一起工作,記錄科學活動的日常。

    第三,要區分科學家的日常話語和他們的論文結論。有很多科學家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哲學見解,但這並非是能夠運用到實踐上的實用知識。無論科學家利用他的身份做出了多麼驚世駭俗的見解,如果這些見解和論斷無法訴諸於實踐,那他們都是和科學無關的。科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的保證就是可重複性,因此一個不可重複的實驗也是不被允許會收錄到論文資料中的,雖然我們發現大量的SCI論文無法被重複,那隻能說明論文的審查制度太過草率,現在的學術成就評定標準已經異化了,完全被科學計量學的意義(paper的各種影響因子的計算)掩蓋了它的實用價值。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他的理論必須是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實用價值的,如果短期內無法被證實或者證否,它作為一種未來科學家的試錯也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比如很多的理論物理。但一個編造的資料和一個臆想或個人的體驗都不是科學,比如韓春雨的撤稿論文,朱清時院士對‘氣’的理解,非普遍性的中醫治療。

    第四,哲學有助於拓寬科學工作者的視野,科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溫伯格的《仰望蒼穹》中就有很多有關科學哲學的思考,惠勒的一些有關因果性和雙縫實驗的臆想到後來實驗技術成熟後也被做成了真正的實驗,費曼的物理學講義對於能量的定義也有很多哲學味道。相比國內的很多高校課本具有很多固化和僵化的思想,經常都是下死定義,因此也培養出了一批不會創新性思維的科學工作者,有些科普者也只是打著“懷疑”的旗號,實際上不過是科學權威的奴隸,對於真理的判定具有歷史侷限性,對高影響因子論文或者期刊為首是瞻,認為更高階的研究所和大學比普通高校的水平更高,在兩個對立的觀點中選擇論文數量更多引用率的一方。實際上科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回看科學史,它並不是知識的簡單加和,而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很多我們目前看來是正確的觀點,未來可能就是錯誤的,很多抽象的概念,科學家的共識並沒有達成或者達成的是未來看起來錯誤的共識,但我們依然可以運用它。比如中醫理論就是,我們看起來很荒誕的中國哲學對於天地宇宙的理論,很多人用中醫的治療也沒有效果,而個別人卻有西醫無效中醫好用的體驗(對於個別性的病例,我們無法進行重複實驗鑑別真偽),中醫作為固化的理論絕對不是科學,但是從很多新聞報道上來說它偶爾也會管用,很多中醫的起效用現代科學幾乎是無法理解的,只能由中醫理論去解釋。這說明現代科學對於生物科學的認識還處於初級階段。如果是氣象科學,它就能區分人工降雨和巫師的求雨舞的區別,當然這裡沒有貶低中醫的意思,中醫在很多領域的奇效是直接的作用,而並非求雨舞的歪打正著。

    結論,現代科學無疑是從西方哲學的思辨中誕生的一種新型的思考方式,宏觀的哲學定義可以包含一切與思維相關的活動,但具體的哲學學科中,可能只有科學哲學與科學活動有一點點相關性了,但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並非必需品,絕大多數科學工作者都進行的是枯燥的機械的工作,只有少數大家才有機會停下來進行深入的思考併發聲,這種思考可以算作是一種哲學,它偶爾會成為一種新的實驗構思的靈感,但大多數不過是科學家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的思維活動過程,它如果不能經過同行評議發表成論文,並且在未來產生實際效果,那它的作用和文學作品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 11 # 池昭新頻道

    哲學,是對世界(包括宇宙與人類)的概括性認識,哲學又分為(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哲學與(認為意識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哲學,而前者在目前已成為科學界共同認可的哲學。

    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萬事萬物都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關係(相當於中國《易經》中的陰陽相生相剋關係),理論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理論又高於實踐,對於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哲學來源於科學理論與實踐,又高於科學理論與實踐,對科學理論的研究探索具有指導意義,也包括對物理學研究的指導意義,不管是研究宇宙星球關係與演化,還是研究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一切微觀結構,以物質論與矛盾論等哲學作指導,都有助於加速理順思路,同時避免陷入唯心主義泥潭,當前某些物理研究與理論猜測,比如超玄論、科學終點神學論等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嘲笑與否認,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們背離了唯物主義哲學,從這些角度來說,哲學與物理學也關係密切!在這裡僅僅是強調了哲學對物理學發展的指導意義,但物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也有它發展的相對獨立性,並不是完全依賴於哲學。

  • 12 # 刁博

    物理根本不需要搭理哲學,而哲學為了生存必須去攀物理的親。題主看到的哲學與物理似乎緊密相關,其實那是自卑的哲學散佈的攀親言論:“我祖上比你闊多啦!”

    科學至今只不過幾百年的歷史。伽利略、牛頓是物理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們之前沒有系統的科學理論和方法。真相只有一種,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只有一種解釋,科學就是具有這樣的唯一性特點。當你相信了地球繞太陽轉,就必須拋棄托勒密的宇宙模型;當你相信了人是進化而來,就必須拋棄上帝造人。而哲學不具備唯一性,各種哲學派別對世界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解釋。這種分派別的現象就已經表明哲學成不了氣候。

    哲學愛談科學,拿科學詞彙粉飾自己。科學上每一次的重大突破後,總會有哲學跳出來爭先恐後的充當事後諸葛亮。相對論、量子力學誕生後,各派哲學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調整後居然還在充當相對論、量子力學的事後諸葛亮。試問,靠哲學能哲學出相對論、量子力學嗎?

    物理不需要哲學指導,哲學需要打物理的幌子。這就是哲學與物理的緊密相關。

  • 13 # 手機使用者弘毅

    哲學和物理學在古希臘的時代是一家,人類值得慶幸的是當時古希臘有一幫貴族精英閒士,吃飽了撐得無聊,整天,整年,甚至幾十年在那裡吹牛逼,他們仰望星空,俯視大地,被這神秘莫測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他們開始在平時的閒侃中,探索未知的世界。

    例如:泰勒斯說:水是世界的本源,植物,動物,大地等都含有水的成份,德莫克利特說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並且這種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與中國古代道家的至小無內有一定相似之處。而託密勒說這些說法都不對,物質世界的組成是由,水,土,氣,火四元素組一成。而比古希臘更早的我們的祖先則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五行學說。由於認知的侷限和真正的科學未誕生。因此,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論斷不僅是哲學的,也是科學的萌芽。也可以說:這是愛智慧的開端。

    用今天的認知去衡量當時的先賢,他們的這些論調聽起來就好象是笑話,但正因為這些看似笑談的論斷,使哲學和科學亦步亦趨地向前發展,一直走到中世紀的大門,同勢力強大的宗教神學打鬥起來,因勢單力薄,又缺少話語權。被神學軟禁了上千年。這時科學與哲學也被同時耽誤了上千年。

    由於文藝復興的到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開啟了人智,摧毀了天主教和經院哲學的千年統治,哲學和物理學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到了十五至十六世紀,科學的鐘聲正式敲響,先後出現了麥哲倫的新大陸發現,哥白尼的日心說也於一六零零年廣為人知,伽利略也於十六世紀初確立了日心說的地位,牛頓於一六八七年透過自撰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證明了萬有引力的存在。這不僅是一場科學革命,也是一場哲學革命。如果說物理學和哲學有一定聯絡的話,在這之前他們是有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突飛猛進,哲學逐漸被甩出幾條大街。雖然我們的教科書上說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做概據和總結,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但這些言論顯然落後了,它只適合於文藝復興前的哲學和科學。與時代的發展幾乎脫節。君不見近代以來的所有重大科技原創(包括物理科學)有那一樣是受到哲學的指導才產生的。可次這樣說:現代哲學有很多概念還同一千多年前的哲學一樣在原地繞圈,沒有突破性進展,試想,現在的實證科學不但具備哲學的所有推理,論證思辯等功能,還多出了哲學無法擁有的數學模型和隨時重複檢驗修正的實驗資料。因此,一個科學工作者,如果需要哲學才能搞科研的話,那他(她)最好早點改行。借用羅素的一句話,如今的哲學,只剩下語言分析了。

    那麼,什麼時候哲學能夠指導物理學並象古希臘時代一樣和好如初呢?這個問題太難,憑我的知識結構根本無法回答這一問題。

  • 14 # 自然創意設計

    哲學與物理沒有必然聯絡吧?疆域不同,我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身為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的羅素,總該有資格回答此問題吧?答案如下:

    “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 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 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管是傳統 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我是這樣主張 的——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思辯的心靈所最感到興 趣的一切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問題;而神學家們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們在過去的世紀裡那麼 令人信服了。世界是分為心和物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心是 什麼?物又是什麼?心是從屬於物的嗎?還是它具有獨立的 能力呢?宇宙有沒有任何的統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 著某一個目標演進的呢?究竟有沒有自然律呢?還是我們信 仰自然律僅僅是出於我們愛好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天文 學家所看到的那種樣子,是由不純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塊 微小的東西,無能地在一個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著 呢?還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種樣子呢?也許他同時是 兩者嗎?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而另一種是卑賤的 呢?還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屬虛幻無謂呢?假如有一種生活 方式是高貴的,它所包含的內容又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夠 實現它呢?善,為了能夠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須是永恆的嗎? 或者說,哪怕宇宙是堅定不移地趨向於死亡,它也還是值得 加以追求的嗎?究竟有沒有智慧這樣一種東西,還是看來仿 佛是智慧的東西,僅僅是極精煉的愚蠢呢?對於這些問題,在 實驗室裡是找不到答案的。各派神學都曾宣稱能夠做出極其 確切的答案,但正是他們的這種確切性才使近代人滿腹狐疑 地去觀察他們。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如果不是對於它們 的解答的話,——就是哲學的業務了。”(羅素:《西方哲學史》)

  • 15 # 振光趙

    為什麼要趨利對立思維?哲學是理清你的思想的方法,怎麼就不能和物理關聯了?任何學科都不可能離開哲學,哲學是生命的,不是機械的邏輯。生命在運用解析而思考一切問題的方法,在不同階段,不同體系,有不同觀念,但這不妨礙各個角度學科的進步,相反,因為哲學有了反饋的不同資訊想,人類認知才會完美。

  • 16 # 九龍山下閒

    物理是從哲學裡分出來,主要弄清自然現象的物理規律,哲學弄清是人、社會、自然的規律。所以這些是一切學科靈魂,數學僅僅是各自學科一種工具。

    所以物理學發展,推動哲學思想變革。反之,哲學認識變化,也帶來物理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姆巴佩能超越梅、羅和羅納爾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