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84460375653

    1.“那種境況中的孩子只能自求多福,但最為難的恐怕是媽媽”中“那種境況”具體指什麼? 2.選文中從哪些方面表現了母親“在食物上所創造的匠心和巧意”? 3.文中運用插敘的方法,以“每到冬季時節,我時常想起……”一句引起回憶。請你在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一句話,並說明其作用。 4.如何理解“因為母親的影子在我心裡最深的角落,永遠推動著我”的含義? 1.臺灣光復後的幾年,經濟狀況很差,番薯和芋頭是主要的食物,白米飯是奢望。 2.⑴母親到田中採摘野菜,她能分辨出什麼野菜可以食用,且加以最可口的配方。⑵母親用最平凡的番薯和芋頭,來做最不平凡的菜餚,讓我們整天吃這兩種東西不感到煩膩。【番薯不只用來做飯、做餅、做獎品,還能與東坡肉同滷,還能清蒸,母親總是每隔幾日就變一種花樣。母親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餚,幾乎無以形容;芋葉則用來給我們上學做飯包;用芋頭和排骨燉湯;母親在紅燒鏈魚頭時,燉爛的芋頭和魚頭相得益彰;冰糖芋泥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滾燙的。】 3.最不能忘記的是我們在冬夜裡吃冰糖芋泥的經驗,母親把煮熟的芋頭搗爛,和著冰糖同熬,熬成跡近晶藍的顏色,放在大灶上。 前後照應。 4.在作者年幼時,母親為了不讓自己厭倦,便費盡心思在食物上設計一些新花樣。但令作者至今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冰糖芋泥。冰糖芋泥,看似是一種普通的甜品,但這裡面卻包含著濃濃的母愛。這是作者童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如今的作者,依然保持鄉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對一袋袋知識的番薯和芋頭,知所取捨變化,創造出最好的樣式,在煩悶發愁時不失去向前的信心,作者認為這與自己童年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寧凡與慕微涼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