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了高俅是太尉。其實,高俅的歷史記載比較少,並沒有史書記載過高俅擔任過太尉,比較明確的應該是殿前都指揮使加開府儀同三司。至於蘇軾,擔任過的官職就比較多了。
先說高俅。高俅在《宋史》中都沒有單獨的傳記,所以對他的升遷軌跡不能很清楚分辨。我們對高俅的瞭解都是透過《水滸傳》,高俅是從蘇軾身邊的小史(類似秘書)起家,後來跟隨了蘇軾的好友王詵,王詵是宋神宗的妹夫(《水滸傳》寫成宋哲宗的妹夫),也就是後來繼位成為宋徽宗的端王趙佶的姑父。因緣巧合到了趙佶的端王府中。高俅蹴鞠水平高,並且會些槍棒拳腳,深得趙佶喜愛。後來趙佶陰差陽錯繼位為帝,有心提拔高俅,派他到邊帥劉仲武軍中效力。結果打了不少勝仗,高俅一路升官,至殿帥,掌管禁軍長達二十年。《宋南渡十將傳》卷一《劉錡傳》中說:“先是詵、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竟以邊功至殿帥。”;《揮麈後錄》說高俅“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最後是《宋史•李若水傳》:“靖康元年……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
所以,高俅在各種史料中出現過三個官職:殿帥、使相、開府儀同三司。殿帥,是指宋代稱統領禁軍的殿前司長官都指揮使或殿前指揮使,從二品。殿前司,宋代禁軍官司,與侍衛親軍司合稱“兩司”。其下屬機構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下屬機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兩司三衙”體制為宋代禁軍最高指揮機構。使相,是從唐朝末年開始給各地節度使加上宰相頭銜,在宋朝元豐改制後就是“開府儀同三司”,這是一種寄祿官,表示的是高俅享受的待遇,從一品。所以,高俅應該是以殿前都指揮使,加開府儀同三司。至於太尉,在宋朝前期為寄祿官第二位,僅次於太師,高於太傅、太保,正一品。後來一度廢置,到了宋徽宗時期恢復,成為武官最高等級,依舊為正一品。但是,因為高俅去世時明確是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加上一直榮寵不衰,應該沒有擔任過正一品太尉。
然後說蘇軾。蘇軾的官職軌跡非常清晰。首先是嘉佑二年進士及第,但隨後母親去世回家守制,直到嘉祐六年授大理評事(正八品)、籤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任判登聞鼓院。此後蘇洵去世,回家守孝三年,回朝后王安石變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被貶外任,為杭州通判。熙寧七年以太常博士(從七品)知密州,熙寧九年升尚書祠員外郎(從六品)仍知密州,之後改知徐州、湖州。後烏臺詩案發,蘇軾被逮捕入京,雖蒙赦免,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從八品)。之後,蘇軾離開黃州,到常州居住。
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司馬光掌權,蘇軾起復,以朝奉郎(正七品)知登州,先後升起居舍人(從六品)、中書舍人(正三品)。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正三品)、知制誥,知禮部貢舉。但蘇軾又覺得舊黨與新黨一樣黨同伐異,不願在朝,請求外調,元祐四年以龍圖閣學士(正三品)知杭州。元佑六年召為吏部尚書(從二品)入朝,未到任就因弟弟蘇轍任尚書右丞,避嫌改任翰林承旨(正三品),又以龍圖閣學士(正三品)歷任各州。元祐七年回朝任兵部尚書(從二品)兼侍讀學士。不久任禮部尚書(從二品)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正三品)。
元祐七年開始,回朝不久的蘇軾又因與朝中當權者不合而外調各州。次年因為高太后去世新黨執政,再次清算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之後又一路貶謫到海南瓊州別駕(正九品)。宋徽宗即位後,蘇軾相繼被調為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從八品)、永州安置。直到元符三年朝廷大赦,蘇軾復為朝奉郎(正七品)。不久北歸途中去世於常州。宋高宗繼位後追蘇軾為太師(正一品),諡號“文忠”。
很多人都說了高俅是太尉。其實,高俅的歷史記載比較少,並沒有史書記載過高俅擔任過太尉,比較明確的應該是殿前都指揮使加開府儀同三司。至於蘇軾,擔任過的官職就比較多了。
先說高俅。高俅在《宋史》中都沒有單獨的傳記,所以對他的升遷軌跡不能很清楚分辨。我們對高俅的瞭解都是透過《水滸傳》,高俅是從蘇軾身邊的小史(類似秘書)起家,後來跟隨了蘇軾的好友王詵,王詵是宋神宗的妹夫(《水滸傳》寫成宋哲宗的妹夫),也就是後來繼位成為宋徽宗的端王趙佶的姑父。因緣巧合到了趙佶的端王府中。高俅蹴鞠水平高,並且會些槍棒拳腳,深得趙佶喜愛。後來趙佶陰差陽錯繼位為帝,有心提拔高俅,派他到邊帥劉仲武軍中效力。結果打了不少勝仗,高俅一路升官,至殿帥,掌管禁軍長達二十年。《宋南渡十將傳》卷一《劉錡傳》中說:“先是詵、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竟以邊功至殿帥。”;《揮麈後錄》說高俅“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最後是《宋史•李若水傳》:“靖康元年……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
所以,高俅在各種史料中出現過三個官職:殿帥、使相、開府儀同三司。殿帥,是指宋代稱統領禁軍的殿前司長官都指揮使或殿前指揮使,從二品。殿前司,宋代禁軍官司,與侍衛親軍司合稱“兩司”。其下屬機構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下屬機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兩司三衙”體制為宋代禁軍最高指揮機構。使相,是從唐朝末年開始給各地節度使加上宰相頭銜,在宋朝元豐改制後就是“開府儀同三司”,這是一種寄祿官,表示的是高俅享受的待遇,從一品。所以,高俅應該是以殿前都指揮使,加開府儀同三司。至於太尉,在宋朝前期為寄祿官第二位,僅次於太師,高於太傅、太保,正一品。後來一度廢置,到了宋徽宗時期恢復,成為武官最高等級,依舊為正一品。但是,因為高俅去世時明確是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加上一直榮寵不衰,應該沒有擔任過正一品太尉。
然後說蘇軾。蘇軾的官職軌跡非常清晰。首先是嘉佑二年進士及第,但隨後母親去世回家守制,直到嘉祐六年授大理評事(正八品)、籤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任判登聞鼓院。此後蘇洵去世,回家守孝三年,回朝后王安石變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被貶外任,為杭州通判。熙寧七年以太常博士(從七品)知密州,熙寧九年升尚書祠員外郎(從六品)仍知密州,之後改知徐州、湖州。後烏臺詩案發,蘇軾被逮捕入京,雖蒙赦免,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從八品)。之後,蘇軾離開黃州,到常州居住。
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司馬光掌權,蘇軾起復,以朝奉郎(正七品)知登州,先後升起居舍人(從六品)、中書舍人(正三品)。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正三品)、知制誥,知禮部貢舉。但蘇軾又覺得舊黨與新黨一樣黨同伐異,不願在朝,請求外調,元祐四年以龍圖閣學士(正三品)知杭州。元佑六年召為吏部尚書(從二品)入朝,未到任就因弟弟蘇轍任尚書右丞,避嫌改任翰林承旨(正三品),又以龍圖閣學士(正三品)歷任各州。元祐七年回朝任兵部尚書(從二品)兼侍讀學士。不久任禮部尚書(從二品)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正三品)。
元祐七年開始,回朝不久的蘇軾又因與朝中當權者不合而外調各州。次年因為高太后去世新黨執政,再次清算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之後又一路貶謫到海南瓊州別駕(正九品)。宋徽宗即位後,蘇軾相繼被調為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從八品)、永州安置。直到元符三年朝廷大赦,蘇軾復為朝奉郎(正七品)。不久北歸途中去世於常州。宋高宗繼位後追蘇軾為太師(正一品),諡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