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個
‘檀香桂’是常綠高灌木至小喬木,樹冠圓球形,冠幅不大,枝條也比較稀疏。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7個,春梢平均長度6.5cm,節數平均4.0節/梢,腋芽數平均11.4枚/梢。葉片深綠色,革質,葉面粗糙,稍有光澤;早春梢葉橢圓形,葉長4.0~8.0cm,平均6.9cm,葉寬.0~3.4cm,平均2.5cm,長寬比約2.4;全緣,葉緣微波狀;葉面葉肉凸起;側脈6~8對;葉背網脈分佈明顯;葉尖突尖至短尖,葉基楔形,葉柄較粗壯,平均長0.7cm。晚春梢及夏秋梢葉長橢圓形,先端有密、細、短鋸齒。花芽多單生,很少疊生;開花零星稀疏,常簇生於葉腋;花冠平展,裂片近圓形;花色黃白,國家色卡編號為1D(黃白);花香甚淡,花期每年9~10月延至歲末;雌雄蕊發育正常,能每年結實,4~5月間果實黑熟。 通常,‘檀香桂’容易與‘四季桂’混淆。‘檀香桂’樹勢較弱,每年能結實;葉片狹小厚實,抗寒性較強;側脈與主脈之間交角較小,多呈銳角狀態。‘四季桂’不結實;葉片較薄,抗寒性較弱;側脈與主脈間交角大,接近垂直狀態。
‘檀香桂’抗寒性較強,但不耐低溼。土壤溼度過高,根易腐爛,導致葉尖枯焦,甚至整株死亡。筆者長年物候觀測材料表明,‘檀香桂’的花期物候,與其他四季桂類品種基本相同,春梢的開花期為每年的9~10月,但花量少,即使處於盛花階段,仍有稀疏冷落之感,觀賞價值一時不如其他四季桂類品種高;所幸秋後開花不斷、掛果頻繁,白花綠果綴滿枝頭,彌補了深秋園景蕭條之感,倒也新穎別緻。花謝後,花冠裂片枯焦,子房逐漸膨大。至翌年1~2月,果實大小基本定形,果皮逐漸由綠色轉為黃綠色,向陽面開始出現紫暈。4~5月間,果實黑熟脫落。 以‘檀香桂’為代表的四季桂類結籽品種,因其開花先後不一,結果也有遲有早,因此果實大小不如以‘籽銀桂’為代表的秋桂類結籽品種那樣整齊一致,這也進一步可以幫助我們鑑別兩類不同的桂花結籽品種。
不是一個
(2)形態特徵‘檀香桂’是常綠高灌木至小喬木,樹冠圓球形,冠幅不大,枝條也比較稀疏。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7個,春梢平均長度6.5cm,節數平均4.0節/梢,腋芽數平均11.4枚/梢。葉片深綠色,革質,葉面粗糙,稍有光澤;早春梢葉橢圓形,葉長4.0~8.0cm,平均6.9cm,葉寬.0~3.4cm,平均2.5cm,長寬比約2.4;全緣,葉緣微波狀;葉面葉肉凸起;側脈6~8對;葉背網脈分佈明顯;葉尖突尖至短尖,葉基楔形,葉柄較粗壯,平均長0.7cm。晚春梢及夏秋梢葉長橢圓形,先端有密、細、短鋸齒。花芽多單生,很少疊生;開花零星稀疏,常簇生於葉腋;花冠平展,裂片近圓形;花色黃白,國家色卡編號為1D(黃白);花香甚淡,花期每年9~10月延至歲末;雌雄蕊發育正常,能每年結實,4~5月間果實黑熟。 通常,‘檀香桂’容易與‘四季桂’混淆。‘檀香桂’樹勢較弱,每年能結實;葉片狹小厚實,抗寒性較強;側脈與主脈之間交角較小,多呈銳角狀態。‘四季桂’不結實;葉片較薄,抗寒性較弱;側脈與主脈間交角大,接近垂直狀態。
(3)生態習性‘檀香桂’抗寒性較強,但不耐低溼。土壤溼度過高,根易腐爛,導致葉尖枯焦,甚至整株死亡。筆者長年物候觀測材料表明,‘檀香桂’的花期物候,與其他四季桂類品種基本相同,春梢的開花期為每年的9~10月,但花量少,即使處於盛花階段,仍有稀疏冷落之感,觀賞價值一時不如其他四季桂類品種高;所幸秋後開花不斷、掛果頻繁,白花綠果綴滿枝頭,彌補了深秋園景蕭條之感,倒也新穎別緻。花謝後,花冠裂片枯焦,子房逐漸膨大。至翌年1~2月,果實大小基本定形,果皮逐漸由綠色轉為黃綠色,向陽面開始出現紫暈。4~5月間,果實黑熟脫落。 以‘檀香桂’為代表的四季桂類結籽品種,因其開花先後不一,結果也有遲有早,因此果實大小不如以‘籽銀桂’為代表的秋桂類結籽品種那樣整齊一致,這也進一步可以幫助我們鑑別兩類不同的桂花結籽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