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邱博士談三高

    大部分都會覺得血脂高是胖子的專利,但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引起血脂異常的因素有很多,肥胖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種,而不是決定性因素。

    一起來看看,誘發血脂異常的因素還有哪些?

    也許,是因為吃得太甜、太膩了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如過多的甜食、過細加工的主食,和高脂飲食,如肥肉、燒烤、油炸食品等,攝入得過多都會增加血脂異常的風險。而相對於多吃一點都體現在體重上的“良心吃貨”來說,怎麼吃都不胖的瘦人在這方面的警惕性往往會大幅下降。所以說,無論胖人還是瘦人,都要做好飲食控制,做到均衡膳食,少吃高熱量食物,多吃蔬菜,尋找到葷素搭配、主副食搭配的黃金比例。

    也許,是因為運動太少了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作用並不只是減肥,它還可以提升人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習慣於靜坐的人血漿甘油三酯水平通常比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要高,鍛鍊可以增加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但是如何運動,還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運動方面的專家為預防血脂所開出的運動處方是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如騎行、游泳、慢跑等。而運動的時間可選擇早、晚兩個時段,清晨運動,可以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增加機體消耗;而晚飯後的時段是脂類合成的高峰時段,此時運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許,是因為遺傳出錯了

    研究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血脂異常患者存在單一或多個遺傳基因的缺陷。由於基因缺陷所致的血脂異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我們稱之為“家族性血脂異常”,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族性混合型血脂異常等。

    也許,是因為吃了這些藥

    每一種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有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就是血脂異常。如雌激素治療可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的產生而引起血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噻嗪類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也可引起血脂異常等。這種血脂異常是一過性的,停藥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

    也許,是吸菸、喝酒惹的禍

    菸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進入血管,會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研究表明,吸菸者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通常要高於不吸菸者。而酒精則會增加體內脂質的合成,還會降低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從而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謝減慢。所以,長期的吸菸、喝酒甚至酗酒,都有可以引發血脂異常。

    除此之外,有些疾病也會伴有血脂異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血脂異常真的不是胖人的專利,如果生活中存在以上的這些因素,一定要定期檢查血脂,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

  • 2 # 裸猿的故事

    瘦子也會血脂高!僅用外型胖瘦判斷血脂,早已過時,需要糾正。

    胖子容易發作心臟病,這早在古希臘時代就被希波克拉底發現。

    但直到很晚以後,醫學界才能解釋肥胖和心臟病之間的關聯,是源於血脂。

    簡單說,血脂越高心臟病風險越高,同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越高。它順便也解釋了瘦子為何也會得心臟病,因為肥胖固然容易導致血脂高,但這不代表瘦子就絕對安全,即瘦同時血脂也高的人,也並不缺乏。

    實際上,最近數十年的研究都顯示,只憑外表的胖瘦的來判斷血脂是相當愚蠢的一件事,而多項研究指出,相對於簡單的BMI指數,PBF引數對血脂高低尤其LDL膽固醇高低的預測更加準確。因此,請使用更準確的引數,比如PBF,而不是泛泛說胖瘦。

    BMI(身體質量指數)和PBF/BFP(體脂率)

    BMI,全稱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一個很常用的大致評估胖瘦的工具。其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身高),身高單位是米。通常情況下,18.5~24.99算正常,除非明顯長的是肌肉,否則BMI超過25稱為超重,超過30算肥胖症。

    BMI是個相對粗糙的引數,近年來PBF/BFP,體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 / Body Fat Percentage),越來越受研究者的重視,這是比BMI更好用的引數,在多數情況下,它和BMI相似,但PBF能識別出瘦子中的異常者!

    圖示:BMI與PBF大致重疊,尤其對非健身者而言。但例外總會發生,而且比例越來越高,低BMI但高PBF(瘦宅),或高BMI低PBF(健身者)。

    多項研究指出,更符合肉眼估測的BMI,不利用發現血脂異常的個體。

    圖示:虛線是使用BFP作為是否肥胖的判斷標準,其更符合血脂檢測結果分佈。

    圖示:男女不同年齡BFP的推薦標準。

    女性 20~39歲期間,應該將體脂率維持在21%~33%之間

    40~59歲期間,應該將體脂率維持在23%~35%之間

    男性 20~39歲期間,應該將體脂率維持在8%~19%之間

    40~59歲期間,應該將體脂率維持在11%~22%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肥腸燉魚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