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彎弓征戰作男兒,開篇直接就點出花木蘭的颯爽英姿,可謂先聲奪人。至於“夢裡曾經與畫眉”,則對應《木蘭辭》的“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在第一句的男兒氣概後,又顯示了花木蘭身為女子的愛美之心,體現了溫柔之美。
而後兩句則是把花木蘭和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類比起來,說花木蘭與王昭君一樣,都是長時間呆在塞外,都是長時間無法迴歸故土,都是以女子之身承擔起重任,讓鬚眉男兒都感到慚愧。
但花木蘭與王昭君還是有所不同的。因為花木蘭的那種“彎弓征戰”的意象,凸顯了一種英氣勃發的氣質,與王昭君“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幽怨氣質顯然不同。
杜甫這兩句,真是文采飛揚,既有相同,又有區別,將花木蘭的獨特形象揭示出來,也顯示了人們為什麼會給花木蘭立廟的原因。人們對花木蘭真是充滿了敬意啊!
第2首,《木蘭歌》: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慼慼,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韋元甫。這首詩的內容其實與《木蘭辭》差不多,就是用詩人的話重新複述了一遍。
比如說“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變成了“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而“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變成了“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變成了“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
這首詩大致將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又說了一遍,新意在於最後的議論。詩人認為,如果後人能夠做到像花木蘭那樣的德行與節操,那麼就算是一個好臣子了。因為花木蘭忠孝兩全,不但是女子的楷模,更是男子的榜樣,值得後人銘記。
第3首,《婦女之孝二十首·木蘭》:謹勿悲生女,均之有至情。縈能贖父罪,蘭亦替爺徵。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林同。從詩的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這首詩主要歌頌的是花木蘭的孝心。古代人往往重男輕女,對女子總是不太喜歡。
古代覺得女孩子好,大概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遭遇戰事的時候:“生男埋沒隨百草,生女猶得嫁比鄰”。另外一種是女子被權貴看上,攀龍附鳳:“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而這首詩並不是從這兩個角度來說,而是自己說女孩子的孝心並不會比男孩子少。古代人說養兒防老,其實女兒的孝心與男孩子是一樣的,這就是“均之有至情”。詩人接下來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個是漢朝的緹縈救父,另一個就是花木蘭代父從軍。
女孩子能做的事情,並不比男孩子少!這句話從古代人嘴裡說出,真是讓人意外。也可以看出花木蘭的巨大精神感染力,讓這些詩人都感動不已,佩服不已。
第4首,《木蘭祠》:克敵垂成不受勳,凜然巾幗是將軍。一般過客留吟句,絕勝錢塘蘇小墳。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乾隆帝。這首詩的文字水平比較一般,但是立意還是很不錯的。前兩句是說花木蘭代父從軍,建立了功勳後卻不接受封賞,乃是巾幗將軍,值得後人敬佩。
詩的後兩句,則把花木蘭和青樓女子蘇小小類比起來。蘇小小是文人詩歌的常見歌詠物件,代表一種風花雪月。而乾隆帝則認為花木蘭的颯爽英姿比蘇小小更加可貴。同樣是有許多歌詠的詩詞,但是吟誦花木蘭的篇章好過吟誦蘇小小的詩歌。
第1首,《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彎弓征戰作男兒,開篇直接就點出花木蘭的颯爽英姿,可謂先聲奪人。至於“夢裡曾經與畫眉”,則對應《木蘭辭》的“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在第一句的男兒氣概後,又顯示了花木蘭身為女子的愛美之心,體現了溫柔之美。
而後兩句則是把花木蘭和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類比起來,說花木蘭與王昭君一樣,都是長時間呆在塞外,都是長時間無法迴歸故土,都是以女子之身承擔起重任,讓鬚眉男兒都感到慚愧。
但花木蘭與王昭君還是有所不同的。因為花木蘭的那種“彎弓征戰”的意象,凸顯了一種英氣勃發的氣質,與王昭君“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幽怨氣質顯然不同。
杜甫這兩句,真是文采飛揚,既有相同,又有區別,將花木蘭的獨特形象揭示出來,也顯示了人們為什麼會給花木蘭立廟的原因。人們對花木蘭真是充滿了敬意啊!
第2首,《木蘭歌》: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慼慼,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韋元甫。這首詩的內容其實與《木蘭辭》差不多,就是用詩人的話重新複述了一遍。
比如說“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變成了“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而“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變成了“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變成了“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
這首詩大致將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又說了一遍,新意在於最後的議論。詩人認為,如果後人能夠做到像花木蘭那樣的德行與節操,那麼就算是一個好臣子了。因為花木蘭忠孝兩全,不但是女子的楷模,更是男子的榜樣,值得後人銘記。
第3首,《婦女之孝二十首·木蘭》:謹勿悲生女,均之有至情。縈能贖父罪,蘭亦替爺徵。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林同。從詩的題目上就可以看出,這首詩主要歌頌的是花木蘭的孝心。古代人往往重男輕女,對女子總是不太喜歡。
古代覺得女孩子好,大概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遭遇戰事的時候:“生男埋沒隨百草,生女猶得嫁比鄰”。另外一種是女子被權貴看上,攀龍附鳳:“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而這首詩並不是從這兩個角度來說,而是自己說女孩子的孝心並不會比男孩子少。古代人說養兒防老,其實女兒的孝心與男孩子是一樣的,這就是“均之有至情”。詩人接下來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個是漢朝的緹縈救父,另一個就是花木蘭代父從軍。
女孩子能做的事情,並不比男孩子少!這句話從古代人嘴裡說出,真是讓人意外。也可以看出花木蘭的巨大精神感染力,讓這些詩人都感動不已,佩服不已。
第4首,《木蘭祠》:克敵垂成不受勳,凜然巾幗是將軍。一般過客留吟句,絕勝錢塘蘇小墳。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乾隆帝。這首詩的文字水平比較一般,但是立意還是很不錯的。前兩句是說花木蘭代父從軍,建立了功勳後卻不接受封賞,乃是巾幗將軍,值得後人敬佩。
詩的後兩句,則把花木蘭和青樓女子蘇小小類比起來。蘇小小是文人詩歌的常見歌詠物件,代表一種風花雪月。而乾隆帝則認為花木蘭的颯爽英姿比蘇小小更加可貴。同樣是有許多歌詠的詩詞,但是吟誦花木蘭的篇章好過吟誦蘇小小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