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絮紛紛

    這個問題是把慈禧的心裡話說出來了,在1983年劉曉慶在《火燒圓明園》中飾演的慈禧第一次進宮看到石階上刻的龍在上鳳在下時,就脫口而出,鳳為什麼要在下面?我一定要讓鳳在上龍在下!只是清朝封建制度禮教森嚴,男女有別,女性地位低下。慈禧想穿龍袍這件事真是比登天還難。並且就連私藏龍袍都是株連九族的重罪,封建等級制度要求只有最高統治者九五至尊的皇帝才可以穿龍袍,但其實被皇帝寵愛的人也是有被賞賜穿龍袍的機會的,只是那叫蟒龍袍或是抱龍袍。

    這裡用幾個真實的歷史故事,詳細瞭解一下。

    慈禧是個控制慾很強的太后,光緒基本上是被架空狀態,慈禧想效仿武則天,更加堅固自己對於光緒的控制,就把自己的侄女裕隆,嫁給光緒,但是裕隆體態臃腫並且面容並不姣好,再加上光緒覺得她是慈禧派來監視他的,因此十分討厭隆裕,哪怕她是皇后也並不在意,只獨寵珍妃一人。而珍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她年輕漂亮,聰明伶俐,常常女扮男裝陪伴在光緒身邊,並很會為自己謀取私利,甚至私自販賣過官爵,因為慈禧很是不喜歡她。都說被偏愛總是有恃無恐,一天珍妃對光緒說:“皇上能讓臣妾穿一下你的龍袍嗎?”光緒聽完就把自己的龍袍脫下披在珍妃身上,這事被慈禧知道了,立刻衝到皇帝寢宮對光緒和珍妃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還覺得不解氣把隆裕也叫來一起受訓,而光緒覺得這是隆裕告的密又給了隆裕一巴掌……

    一八九四年,中日之間爆發甲午戰爭,日本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打的清軍節節敗退,創辦北洋水師的李鴻章進宮請求拜見慈禧申請戰艦經費,時至正午,在經過一個小時等待後,終於來人傳李鴻章進宮了,李鴻章和李蓮英客套了一會兒,便徑直走向慈禧所在的地方。不過慈禧此刻並沒有出來,李鴻章只好繼續等,透過客套,李鴻章知道了慈禧正準備過自己的六十大壽。

    又過了估摸十分鐘,慈禧終於出來了,只見那慈禧身穿一身龍袍,頭頂鳳冠,光彩奪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李鴻章此刻腦袋泛白,此刻他明白了些什麼:如今慈禧早已是大清的實際掌權者,皇帝都要聽命於她,可為何還要穿上龍袍呢?古有武則天大權在握,今有慈禧垂簾聽政,莫不是慈禧要踢掉皇帝? 作為一個在朝廷摸爬滾打一輩子的人,李鴻章很清楚自己應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他拋開自己腦子裡的種種想法,拿出已經擬定好的奏摺,讓慈禧抓緊定奪甲午水戰的方案,也好心中有數,方能踏實一點。

    奏摺呈上,慈禧看了之後,緩緩說道:“如果不打,我大清豈不是要被天下人笑話?我自己也受不了這氣,可如果打了,倒也亂了我的思緒,影響我過壽的心情。李公,你也知道,我為大清傾注心血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該讓我好好享受一番了。”

    李鴻章陷入沉思,他明白了慈禧說這話的意思就是:你們看著辦,想打就打,不過有一點,別挨著我過大壽就行。李鴻章回過神來,慈禧又問他:“李公,你看哀家這一身龍袍如何呀?”李鴻章自然知道話不能亂說,沉默三秒後,緩緩說道:“有點大”。 慈禧聽後狠狠地一甩衣袖,喊了聲退下,李鴻章告退離開。但是此後再沒人見過慈禧穿龍袍的樣子。

    1928年7月4日,孫殿英把慈禧墓給挖了。挖開之後,就開始偷裡面的東西。在偷盜墓中寶物的時候,孫殿英發現慈禧一件貼身物,嫌太髒沒要,扔在墓裡了。幾十年之後,慈禧這件貼身物竟成國寶。什麼東西呢?

    孫殿英盜完墓之後,滿貴對慈禧進行了二次收 殮,但因墓室破壞嚴重,難以修復,地宮入口暴露,後來慈禧墓又二次被盜。慈禧墓第二次被盜是1945年,這次盜賊把墓中值錢的東西掃蕩一空,而慈禧那件貼身物卻留在墓中。慈禧墓第二次被墓時,盜賊也嫌那東西髒,扔在墓中了。

    1980年,有關部門對慈禧墓室進行清理,結果就發現了慈禧這件貼身物。這是慈禧的一件“五福佛字龍袍”,這件龍袍是慈禧六十大壽時穿的,下葬時穿在身上,孫殿英盜墓時,把龍袍扒下來扔到了一邊。慈禧墓二次被盜時,盜賊又把它扔到了地宮西邊的冊寶座上。

    這件五福佛字龍袍上繡著龍、山、日、月等十二種圖案,有大大小小許多“佛”字,在中國曆代皇帝、皇后的龍袍中絕無僅有,為世界孤品,稀世國寶。

    綜上所述,慈禧並沒有完成她身穿龍袍的夢想,但是慈禧會就此止步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她為了實現自己鳳在上龍在下的夢想給自己雕了一枚玉璽。

    同治皇帝登基3個月後,慈禧太后就發動了“祺祥政變”,她掌權後,另制有“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慈禧太后之寶”的壽山石印璽,作為統治中國的權力象徵。這枚印章印體雕刻極為精微細膩,尤其是鳳鳥佔滿印的頂端,似乎把龍和麒麟都覆蓋在雙翼之下,形成鳳上龍下的態勢,這與當時慈禧太后的權勢相呼應。不僅如此,在光緒皇帝所題寫的“頤和園”匾額上,“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之印更是位於匾額正上方,體現了她至高無上的特權。

    眾所周知,從秦王朝開的統治者就會在生前為自己建立死後的大型陵墓,凡是去過東陵的人,一定都會注意到慈禧太后陵前的那塊玉雕:鳳在上龍在下!

    同治五年,咸豐帝的定陵完工。按照大清祖制,他的皇后慈安和貴妃慈禧的陵墓只能在定陵附近選址,並只能建一座皇后陵。慈禧看了奏章很生氣,並道“哪個陵裡葬了兩個太后?”遂打破陵制,同治十二年,改普陀山為“普陀峪”開始動工,耗時6年,但是慈安死後慈禧為了彰顯自己地位高貴開始以雨水休整每年都加以裝飾,工程歷時13年完工(巧的是正好在慈禧去世前4天完成)

    殿內的丹陛石,為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圖案為“鳳在上龍在下,”隆恩殿周圍的69塊漢白玉板處處雕成“鳳引龍追”,74根望柱頭打破歷史上“一龍一鳳”的格式,均為“一鳳壓兩龍”,暗示她兩度垂簾聽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籠頭編織方法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