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山中人

    怎樣一個人呢,在下看來,謝琰略有將能,粗通謀略,無法承擔大任。但是東晉將領本來就少,謝家又是大族,而且又有謝安謝玄這些牛人,謝琰要想獲得功勞,就很簡單了。

    383年,前秦天王苻堅,率三十餘萬人南侵,淝水之戰爆發,謝琰在軍中,後憑此戰功得封望蔡公,399年與劉牢之鎮壓孫恩起義,後孫恩逃亡海島,謝琰領會稽內史,但是謝琰到了會稽之後,既不安撫黎民百姓,也不整飭軍備,而且十分輕敵,手下人勸他,強敵在島上積蓄力量等待機會,我們也應該宣揚仁風,開自新之路啊,但是謝琰不以為然,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苻堅幾十萬,還不照樣前來送死,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孫恩,怕個毛啊。

    400年,孫恩進軍會稽,謝琰出兵,先殺敵甚多,然而後來在窄路行軍,被孫恩所堵,前後夾擊,進退不得,後突圍失敗,被手下人所殺,當時很多人勸他早做準備,設下伏兵,他不聽,結果兵敗被自己人所殺,真是笑話。

    總得來說,謝琰作為東晉的重要將領,有一定功勞,但與名將相比,他還差的遠呢。

  • 2 # 螞蟻陪著大象去旅遊

    東晉後期將領謝琰,字瑗度,陳郡陽夏人。是東晉後期重要將領,太保謝安次子,車騎將軍謝玄從弟。初拜著作郎,之後任秘書丞、散騎常侍等職。

    將領謝琰身居朝庭要職,那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個人認為:

    1、謝琰是一個孝子:

    太元十年,其父謝安去世,謝琰為其守喪。

    謝琰母親去世,朝廷讓謝琰舉行與謝安禮儀規格一樣葬禮,謝琰聽聞王珣打算藉故拖延喪葬之事,於是自行訂造了轀輬車運送棺木下葬。

    2、謝琰成年後以忠貞幹練見稱,有美好的風度和儀態,有統軍治國之才。

    太元八年(383年),謝安以謝琰有統軍治國之才,於是以其弟輔國將軍,率八千精兵與西中郎將桓伊及徐兗二州刺史誰玄等人抵抗前秦大舉南侵,謝琰與謝玄等人領兵渡過淝水擊敗前秦軍隊。為東晉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

    隆年三年(399年),擊敗叛民領袖孫恩,殺死叛民領袖許允之,使孫恩再次逃往海島。

    3、不聽信部下良言,造成致命錯,兵敗孫恩,同時致父子三人一起遇害。

    朝庭令謝琰以本官領會稽內史、都督五郡軍事後,當時人們都認為他一定能安定當地。可他到郡後既不安撫士民,也不修整武器裝備。隆年四年(400年),孫恩轉土重來,部將皆認為應該嚴密防備,在南設水軍列陣,並分派伏兵突襲叛軍,然而謝琰對自己過於自負,不相信部下。造成了謝琰在千秋亭敗於孫恩,當時謝琰帳下督張猛叛變從後砍謝琰的馬,導致謝琰墮地被殺,二子謝肇和謝峻亦同時遇害。

    綜上所述,東晉後期將領謝琰這個人只要自己稍微謙虛一點,謹慎一點也不致於被人殺害。他人本性是不錯的,錯就錯在自負,過於自信,不信忠言。往往一個人到了別人說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的時候,就是他的人生走到終點的時候到了。謝琰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 3 # 慕容讀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裡面的“王謝”指的是東晉四大門閥世家的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而謝琰就出身於其中的謝氏。

    謝琰,東晉時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父親是東晉牛人太保謝安,堂兄是東晉北府軍的組建者、車騎將軍謝玄。謝琰出生在這樣的高幹家庭,想要取得成就也比其它人更容易些。

    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的淝水之戰爆發,謝琰以輔國將軍,領八千精兵在父親謝安的指揮下抵抗前秦大軍。眾所周知,東晉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前秦從此一蹶不振。而謝琰因功被封為望蔡公,任徵虜將軍、會稽內史,之後又任左僕射、右僕射、護軍將軍等職。

    公元399年,謝琰以徐州刺史的身份加都督吳興、義興二郡軍事,率軍鎮壓孫恩農民起義。謝琰成功擊敗叛軍,並斬殺孫恩幾員大將,屢戰屢勝,逼迫孫恩逃走。取得勝利後謝琰漸漸驕傲自滿,輕敵又不愛護兵士,不安撫戰後士兵與百姓,也不整備武裝。手下部將勸諫,謝琰也不以為然。說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都被打跑了,何況區區的一個孫恩。

    結果,第二年孫恩率部眾捲土重來,一路勢如破竹,謝琰部將建議早做準備,積極備戰,謝琰也不予採納。最後,孫恩兵臨城下,謝琰兵敗被叛將張猛所殺,兩個兒子也同時遇害。東晉朝廷追贈謝琰為侍中、司空,諡號為忠肅公。

    可見,謝琰是一個出身很好,起步比別人高,取得成績比別人快,容易驕傲自滿,目中無人,自我感覺特良好,最後導致兵敗身死的人。

    關注慕容慶恪,瞭解精彩的歷史故事。

  • 4 # 龔小胖子

    謝謝邀請。謝琰出身東晉“四大家族”之一的謝家,其父親是“江左風流宰相”謝安,謝安就不用多說了,文采一流,政治開明,盡心護主。從這些就可以看出謝琰作為謝安的兒子,能很差嗎?謝琰年少時出事幹練,風度和儀態都和謝安想像,另外,謝琰文武雙全,不光徒有其表。但是,年輕氣盛,太早殞命,可惜,具體如下。

    第一,外御強敵,淝水之戰。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爆發,謝安就讓自己剛剛成年的兒子謝琰去了,而且謝琰被封為輔國將軍。在戰爭中謝琰勸說大都督謝石,採取朱序的“閃電戰”打法,在前秦軍隊沒有集結,收尾不能相顧時,進攻前秦軍隊,謝石採納了建議(主要是自己侄子),果斷採取進攻,取得勝利。可見謝琰在軍事上還是很有主見和才華的,但是年紀輕輕,取得如此大功,謝琰開始驕傲自滿起來,功名加身,難免會大意輕敵。

    第二,內安叛亂,殞命。隆安二年,王恭反叛,后王恭被內奸出賣,被俘處死。但叛亂頭領孫恩跑了,孫恩借東南海島,地利的優勢,多次侵擾內地,朝廷派謝琰為會稽內史,平叛孫恩。但是,謝琰以為孫恩只是小小海賊不以為然,大意輕敵,在守衛會稽時,謝琰不聽下屬和將士建議,貿然出戰追敵,被孫恩誘於河塘小路,被埋伏的敵軍打敗,謝琰被張猛砍馬墜地身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花臉豆怎麼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