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蒙星

    鄴城是中國古代一座著名的都城,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曾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和北齊六個王朝先後在此定都。正是因為鄴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心地位,因此對於鄴城在這個時期取得中心地位有利因素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視的,地理位置不好的話,前燕、北齊等為何建都於鄴?洛陽曾被毀城(董卓)或成為邊境(宇文與高氏),鄴相對穩定而崛起。鄴有漳水之利,這是河北平原大力發展農業的基礎;西有太行之險、南有黃河屏障之餘,交通便利,此為鄴城累成魏晉南北朝首都的原因。尉遲迴據鄴城發難反楊堅,事後自然毀城,焚成廢墟,並徙相州於安陽。(楊堅也毀過劍閣這些割據時的險要,旨在保證統一)如果要從經濟角度分析,隋唐大運河不經鄴的,繁榮城市的地位已被鄰近的魏州取代,從此一蹶不振,連地區中心的位置也保不住。

  • 2 # 滴水之悟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範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佈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莊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 3 # 井夫子

    往往一說起“六朝古都”,幾乎所有人頭腦中都只會閃現出一座城市:江蘇南京。這大抵是因為“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譽所致。

    但是,我要說的卻不是它,而是一座位於華北平原的六朝古都。他在公元三世紀至六世紀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裡,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也曾經容納了大名鼎鼎的銅雀臺,只是如今,卻不見了身影,這座城市就是河北鄴城。

    鄴城何以為“鄴”?

    “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距今4000餘年。在唐堯、虞舜及夏時屬冀州,商屬畿內名相,西周屬衛,春秋屬晉。直到齊桓公始築鄴城,到戰國屬魏,魏文侯以鄴城作為陪都。秦並天下後,鄴又屬邯鄲郡。

    直到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進佔鄴城,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所以才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而正是曹魏時期的鄴城,建築出了著名的三臺,即金鳳台、銅雀臺、冰井臺。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在這裡宴飲賦詩,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為後世留下了“建安風骨”的美譽,是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只可惜這樣一座名都,終於還是在隋文帝楊堅令下毀廢,存續近1300年,位列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為何要選擇鄴城為都?

    鄴城地理位置其實是十分優越得,為北方溝通河南河北(指廣義的黃河南北)、連線山東山西(指廣義的太行山東西兩側)的交通要衝。

    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及交通條件,前倚大河,背靠高山,進可攻退可守,必然造就鄴城在近四百年亂世中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

    早在初平二年,袁紹自領冀州牧鎮鄴。從事沮授就勸袁紹“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附,以此爭鋒,誰能敵之?”只可惜,這樣的想法終於袁紹沒能實現。

    同樣的看法,在著名的諸葛丞相的論調之中也有所體現,《隆中對》中,明確說了平定河北四州是克復一統的第一步,而佔據鄴城,則是平定河北的關鍵。可見其重要性。

    再者說,鄴城是冀州的南大門。還是華北與幷州(山西)之間的樞紐。又是隨時可以南下河洛的基地,三國時期,試問又有哪一個人不會重視他呢?

    但是這一切,卻都發生在亂世之中,亂世,它是一個具有關鍵地位的地方,可若是在大一統的年代裡,這裡卻成為了被強力壓制無人問津的荒敗舊都。

    鄴城的荒廢敗落!

    北魏末年,北方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個政權,高歡控制下的東魏以鄴城為國都。後來高歡的兒子高洋建立北齊,依然以鄴城作為都城。此時的鄴城經濟繁榮、人口眾多,堪稱是當時北方第一大城市。然而,北齊最終被北周所滅,北周武帝命自己的表兄尉遲迥鎮守鄴城。

    580年,北周宣帝病死,外戚楊堅矯詔輔政,妄圖奪取江山。訊息傳到河北地區,鎮守鄴城的尉遲迥當即宣佈起兵,一時間整個河北地區積極響應,“眾數十萬”。然而楊堅畢竟掌握著朝廷,他派出大軍進行討伐,最終將尉遲迥的叛亂平定。楊堅深知鄴城人口眾多,是北方的重鎮,一旦有人造反,很容易衝擊自己的政權。

    於是,楊堅在戰爭結束後,下達了一道改變鄴城命運的旨意,他命人將鄴城的宮殿、民邑全部焚燬,而且還把當地居民遷到鄴城南部四十里的安陽,將安陽作為相州的治所。自此鄴城這座北方第一大城市,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隋朝建立後,鄴城淪為屬縣、附屬縣鎮,千餘年來再也沒能復興!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說,楊堅就是毀壞鄴城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恐怕就算沒有他,鄴城也逃離不開衰敗的命運,數百年來上游黃土高原由於人類活動而水土流失惡化,越來越嚴重的水患限制了鄴城的發展空間;後大運河永濟渠的開通,鄴城更失去了水運樞紐地位,進一步削弱了其發展動能。這些都會阻止鄴城的發展,即便沒有毀壞,也會不斷地人口流失,逐漸收縮,時至今日,恐怕也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了。

    只可惜一代名城,終究逃不過隕落的命運,退入那歷史深處,只待今人在文字之中緬懷追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比賽徹底進入垃圾時間後,倫納德緩緩下場,如何看待這一舉動?為何猛龍會大敗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