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北老崔
-
2 # 山西省朔州市張瑞興
石達開負氣出走,說明他只是個軍事家。從離開核心天都,說明他沒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大觀念。當時下層兵士只知天國以洪秀全為主,跟著石達開單幹,等幹背判天國。將士們自然各懷心態,軍心不穩。師出無名,大多後來將士脫離他,跑回天京或降清。在所為一個好漢三個幫,石達開在有能力,孤軍作戰,沒有準確的戰略目標,成為流浪打仗。自然每戰必敗,軍心士氣大衰。被逼到大渡河,一沒有和當地人搞好關係,二沒有當機渡河,錯失良機!最後只能滅亡。
-
3 # 寶樹白石
石達開被過份的吹噓了,他的政治才能比不上洪秀全。
洪秀全在長期的掌權中,坐在統帥這個位置,所想,所做,都是石達開沒有做過的,而洪秀全在長期的政治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
石達開只是做洪秀全佈置的任務,其它就不管了。
石達開在一個侷限的範圍內養成了一個侷限的軍帥能力,而沒有政治統帥能力,獨當一面不行。
石達開帶領十萬人出走,成為了一個流寇,而找不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這就是石達開本人的能力。
洪秀全能夠在南京坐下來建立獨霸一方的政權,這就是洪秀全的能力。
洪秀全在政治上有極大的欺騙性,能夠迷惑人們的頭腦,畫一個大餅。
叫人們為這個大餅去奮鬥。
這個大餅就是太平天國,一個謎人的境界,世外桃源,每一個人都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今天的流血犧牲是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去打仗,去流血犧牲。
這樣就有成千上萬的人跟隨他,為了自己明天的美好生活。
在軍事上,扼住長江水道,使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的糧食透過長江水道源源不斷的運往南京。
霸佔中國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與清朝分庭抗禮。
這就是洪秀全的高處。
在安慶,九江,南京部有重兵,扼住江北的交通要道。使清朝軍隊拿他沒有辦法。而清軍來圍剿總是佔下風,而以失敗告終。
洪秀全擁有江南眾多的人口,富饒的土地,物產豐富,財政收入沒有問題,能夠長期的發展,坐大自己。
而石達開流躥廣西,貧窮的廣西沒有落腳之地,而且太平天國給廣西人民帶來的痛苦廣西人還沒有忘記,廣西人都偏向清朝政府。
離開廣西另謀出路。
又想到了劉備,與劉邦的故事,到四川去發展。石達開對四川也不熟悉,無法落腳,被駱秉章窮追不捨,追到石棉縣大渡河邊已經走投無路,最後兵敗石棉縣大渡河邊,全軍覆沒。
石達開是一個打仗能手,是一個軍帥,但是,他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沒有統帥全域性的能力。
-
4 # 再塑大唐
首先太平天國是一個宗教性質的政權,透過封建迷信來控制群眾,其核心就是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石達開出走時楊秀清已被殺整個東王府都招到清洗,這對太平天國來說是撼動的,本來太平天國的軍事實權就是楊秀清握著,也是他來指揮。再有出走時很多部下並不知道石達開是負氣出走,以為是軍事行動,而天平天國的首腦是在天京的天王洪秀全,天京那邊不停召回,加上打了敗仗,很多人自然就走了,人心也不齊,軍心渙散,再有就是漫無戰略的作戰,一會進軍福建,一會打廣西,又入江浙,純粹是像離家出走的孩子,後勤供給也得不到保障,戰術上又指揮有誤,試問一支沒有名分(師出有名),又沒有凝聚力的軍隊焉能不敗?
-
5 # 江春水說
得得民心者得天下。
石達開屢戰屢敗,那就說明沒有得到人心,人心還是支援滿族老韃子的,喜歡被關外的少數民族統治,這就是當時的現實。
-
6 # 東方京川
石達開之所以屢戰屢敗,無法開啟新的局面無非幾種原因,其只能慘淡收場。
其一,石達開帶兵出走名不正言不順,太平天國雖然是農民起義,但定都天京之後已經形成一個正規的政權,而石達開面對種種局面憤然離開,以大義來說屬於背叛。
其二,石達開所統治軍隊數量,逐漸減少且素質越來越阺。
其三,石達開指揮失洖。
-
7 # 風趣的神秘奶茶IN
參與回答。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起義將領中的皎皎者。他雖才華超群,但生不逢時,碰上洪秀全這麼個庸主,壯志難酬。一是當他受洪秀全猜忌排擠後,無奈率軍岀走,開始了無根據地作戰的長征。那是九死一生的險途。他的岀走,其實也是洪秀全政權衰亡的拐點。二是石達開率軍岀走,至今也不清楚他的戰略目的是什麼?權將是想去四川開闢新天地吧。但,他似乎對險象環生的周邊敵情渾然不知,以至於敵情不明,瞎撞瞎碰,走向絕地。三是走向絕地後,英明一世的翼王居然忘記了兵貴神速的兵法,為自己的家事,滯留在絕地,貽誤了突圍脫險的最佳戰機。四是在四面圍追堵截再無突圍的可能的情況下,他居然產生了幻想以自己一死換太平軍其他將士生存的怪念頭。看似悲壯,義薄雲天,其實大謬不然……最後是玉石倶焚!倒是成就了清朝大吏駱賓章的功業。翼王的悲劇,說到底是,一個人再有能耐,只要脫離了群體(類似黨),脫離了人民群眾的支援,最後也會英雄無用武之地。
回覆列表
說起石達開我們都不會陌生,乃是晚清時期太平天國起義之中的主要將領,石達開16歲參加金田起義,19歲就可統領兵馬與清軍作戰,在其20歲的時候就被洪秀全封為翼王。
可是最後太平天國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要說太平天國失敗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第一就是定都天京之後的天京事變,第二就是石達開的出走。
縱觀太平天國從起義到失敗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起義之初石達開帶領部隊可以說很少有敗績,為何出走之後的石達開屢戰屢敗呢?為什麼石達開在出走以後無法開啟一個新的局面成就一番事業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石達開出走的原因,當時的東王楊秀清被處死,後來韋昌輝也犯下忤逆之罪,當然他們是否真的有罪說法也是不一。面對韋昌輝的忤逆之舉,洪秀全讓石達開率軍討伐了韋昌輝,平定了人心。
這時的石達開可以說甚得太平太國上下的擁護,畢竟石達開在太平天國之中也是很有威望的翼王。太平太國之內的滿朝文武都上書洪秀全,加封石達開為義王而輔政,看到石達開如此得人心,洪秀全無奈只能讓石達開參與政事。可是洪秀全的老毛病有犯了,老感覺石達開會取而代之,為了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封其兩個哥哥為福王和安王以壓制石達開。
洪秀全這兩位哥哥屬於那種無才之人並且目光短淺,讓石達開很是不滿,面對洪秀全的猜疑,其兩位哥哥的壓制,石達開憤然帶兵出走,洪秀全百般挽留還是無法挽回石達開的出走之心,最終石達開拒絕洪秀全所封的義王稱號,決心帶兵出走。
石達開1857年5月出走,期間一直屢戰屢敗,直到大渡河全軍覆沒,石達開也落了個被清政府凌遲處死的下場。
甚有軍事才能的石達開為了出走之後屢戰屢敗,無法開啟新的局面成就功業呢石達開之所以屢戰屢敗無法開啟新的局面無非幾種原因讓其只能慘淡收場。
其一,石達開帶兵出走名不正言不順,太平天國雖然是農民起義,但定都天京之後已經形成一個正規的政權,而石達開面對種種局面憤然離開,以大義來說屬於背叛。石達開的出走已經成為了叛軍,對手下軍士而言,跟著石達開無法建功立業,本身石達開只是太平太國的偏師,無法給軍士封爵位。再則手下軍士也會出現效仿行為,如此名不正言不順之下,整體部隊的戰鬥力就大打折扣,戰敗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石達開所統領軍隊數量逐漸減少且素質越來越低,石達開本人雖然軍事能力不錯而且素質很高,但是石達開出走與大義不符合,又沒有根據地,這樣就形成一個結果,手下很多兵士投降清軍或者回歸太平太國,造成手下兵士也來越少。再則,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石達開在出走征戰期間肯定糧草是一個大問題,無糧之下只能募集或者搶奪,慢慢的整個部隊的素質極具下降,如此之兵自然會屢戰屢敗。
其三,石達開指揮失誤,石達開在出走之後,本來想建立江浙根據地,可是遇到阻撓之後,又改變為建立兩湖根據地。遇到當地清軍的抵抗之後,石達開又帶兵去攻打四川,如此的錯誤規劃焉有不敗之理。
只能說石達開只適合領兵,沒有雄主的戰略,石達開最後在大渡河卻又輕信清軍之言,以投降換取兵士性命,看似英雄之舉,實則是在害三軍將士。最石達開被凌遲,手下兵士悉數被清軍殲滅,一代翼王落個如此下場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