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曰歷史
-
2 # 以史為鑑一、秦代-鐵鷹劍士?
歷史上著名的特務機構要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了,當時戰國七雄互相提防,都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前往敵對國家打探情報或者是透過錯誤的政策來疲敝敵國。當時最強大的秦國,都是六國間諜的重點關照物件。
著名的蘇秦、張儀都是間諜,替秦國修建鄭國渠的鄭國也是南韓派出的間諜。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朝的反間諜措施也做的相當厲害,商鞅變法之後透過路條制度,控制人口流動;加上秦國專門部署“求盜”的職位,名義上是捉盜賊,實際上上反間諜。
這一組織在小說《大秦帝國》之中,反間諜人士被神化為武藝高強的大秦鐵鷹劍士,後面又虛構了一個大秦黑冰臺的特務機構。
二、漢代-繡衣使者漢代漢武帝時期,的確有一個專門的特務機構,名字叫做繡衣使者。
這些人身著繡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官職雖然很低,但是發現不法問題可代天子行事,權利不小。
漢武帝親自給他們起名叫做“繡衣使者”、“繡衣直指”簡稱“直指”。
剛開始的時候“繡衣使者”主要負責督察官員、親貴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一度非常活躍,令很多不法官員聞風喪膽。後來“繡衣使者”也負責鎮壓農民起義。漢武帝時期的逼得太子造反的巫蠱之禍,就是來自於“繡衣使者”的告密。
繡衣使者這一制度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王莽時期都被大量應用,可以說是特務組織的始祖了。
繡衣使者也是後來明代錦衣衛的參考物件。
三、五代十國-武德司唐代時期並沒有傳說中的梅花衛、麗竟門等等……大都是現代人編造的故事,至於常見的“不良人”這個倒是真的有,但是不良人主要是負責公開破案審問,有點像police,而不是特務機構。所以唐代就略過不提,直接進入五代十國。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發展出了一個名叫武德司的特務組織,專門向皇帝負責刺探情報,牽制大臣等等。
歷史記載“武德使史彥瓊者,以伶官得幸,帝待之以腹心之任。”宋代-皇城司到了宋代,就乾脆在武德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了著名的皇城司。皇城司主要負責執掌宮禁、周廬宿衛、刺探情報三件大事。
皇城司不受三衙轄制,乃直屬皇帝的特務機構。根據宋史記載:“太祖嘗密遣人于軍中伺察外事。”因為趙匡胤本身就是兵變上臺,對於軍中大將巡查非要嚴密;
到了後來,皇城司刺探情報已經不侷限在軍中了,而是遍佈民間,據記載,在宋高宗時期,“察事之卒,佈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 。”
明代-錦衣衛到了明代,在繡衣使者和皇城司的基礎上誕生了最為有名的特務組織-錦衣衛。
朱元璋設立特務組織錦衣衛,主要是巡察大臣不法,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可以說錦衣衛初露鋒芒。
錦衣衛除了負責監察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儀仗隊,因此錦衣衛選擇出身材高大健壯的部分人員,專門稱為大漢將軍,衣著華麗,作為明朝的門面,這也是錦衣衛的來歷。
後來為了分權,明代有多了東廠、西廠兩大特務組織。
清代-粘杆處雖然清軍入關後短暫抄襲了大明的錦衣衛特務制度,但是很快就放棄了,直到雍正當皇子的時候。
雍正麾下有一群人,主要職責是是怕夏天的知了等蟲子吵到雍正,每人都配備了一個杆子捉知了,就起名粘杆處。
到了奪嫡時期,雍正將粘杆處發揚光大,成為刺探情報的重要組織,民間甚至將之稱為血滴子。
等到雍正繼位後,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粘杆處"的頭子名"粘杆侍衛",是由有功勳的大特務擔任的。
雍正去世後,乾隆繼續利用"粘杆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嘉慶誅殺和珅,牽連清洗"粘杆處","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除。
-
3 # 法律人文濤
談特務機關,古今中外,那是多的一批。
先來看看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特務機關叭
在中國明代的時候,便開始出現權利大可覆國的特務機關——東廠說起東廠,想必大家一定都早已熟知
東廠,是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
由皇帝的一些親信和宦官擔任統領
與此同時,東廠也就成為當時世界上設立最早的國家特務機關
再來看看與東廠相匹敵的錦衣衛叭~錦衣衛也是在明朝設立的,它是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
實際上錦衣衛的前身的由朱元璋所設立的“拱衛司”
錦衣衛的主要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實際上,錦衣衛和東廠的設定,都是為了相互牽制,相互限制,以鞏固皇權~
最後,讓我們共同圍觀美國的特務機構叭~美·中央情報局
總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蘭利
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的蒐集與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等方面的情報
與“俄國聯邦總局”、“英國軍情六處”、“以色列摩薩德”並稱“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注:紐約時報曾稱中國搗毀了美國情報局的一個在華間諜網,哈哈哈~
回覆列表
嗯,比較有名的那就逃不過明朝的錦衣衛了,從朱元璋設立開始就專門監察百官,在特別是在京官的眼裡那都是閻王級別的人物。如果你家有錦衣衛上門,不好意思,當天之內所有人都會和你劃清界限!比較出名的就就有第一代指揮使的胡惟庸案,第二代的藍玉謀反案和第三代錦衣衛紀綱把《永樂大典》的Quattroporte官謝縉置於雪地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