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yne91246482342
-
2 # 豬豬貓張讀書
我是外貿十年陳,做過幾年業務,也做過幾年管理,從組建團隊,團隊管理,再到運營B站,我都比較熟悉。從我個人的經驗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B2B推廣效果差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工作是否做到位:
1.B2B的運營團隊分工協作是否到位。
一個完整的外貿團隊需要包含經理、業務、美工和推廣。那種想招全能型的業務的老闆還是別為了省幾個人的工資了吧。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要麼就是你沒有按幾個人的工資給了他一個人,要麼就是你覺得他工作沒幹好。人的精力是有限,分工就是為了讓每個職位的人的精力花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每個工作都不是隨隨便便每天分散精力兼職做就能做好的。
2.大客戶採購更傾向於在領英和谷歌上篩選供應商。因此,全網營銷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也跟B2B推廣相聯絡。
這裡的全網營銷不是單單指領英和谷歌,還有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湯博樂等,具體的可以看看谷歌影片下方的可分享的第三方平臺連結,把這些平臺都註冊,可以一鍵分享到這十幾個平臺。
利用好網際網路做好全網營銷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敦煌網,亦或者是其他的B2B平臺,單單靠直通車做引流是遠遠不夠的。
3.全網營銷的內容是否足夠好,業務不僅僅是等待詢盤,應該積極最佳化產品關鍵詞、描述,客戶資料查詢及存檔,以及做好B站引流,並將這些工作列為日常任務清單,並定期檢查後臺資料。這個是日積月累的工作。前期會辛苦些,後期會越來越輕鬆。
影片的拍攝以及內容營銷(不是硬廣告)是否足夠吸引人。推廣的工作也不輕鬆。
比如Mint(個人線上理財軟體)做的營銷不是硬廣告,而是做內容部落格,基本都是教人們理財的文章。
營銷的內容儘量做得有趣有用,效果會很好,特別是影片。
4.B2B只是公司的其中一個展示平臺,除此之外,展會也是國外大型採購商經常光顧的,他們在展會上可以比在B2B上更直接地與供應商接觸並瞭解供應商。展會也是展示公司實力的一個重要方式,經常性地參加行業展會,也有助於B2B外貿網站的推廣。
總之,B2B外貿站的推廣效果不能單靠直通車做站內引流,還需要做好團隊分工、全網營銷、內容營銷,以及展會宣傳等工作,才能將B2B效果最大化。
-
3 # 俄語市場開發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外貿B2B 推廣的效果確實不如以前了。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外貿B2B平臺已經不是新的理念了,早已過了紅利期。做外貿的人都會有所瞭解,被做外貿的公司和個體全面接受。不管從學習上,還是操作上,都沒有什麼技術性,簡單易學,可快速上手。不懂技術沒有關係,可以花錢去買排名,買櫥窗,這也被廣大供應商所接受。但是現在我覺得排名也已經不太重要了,客戶會廣發詢盤,重點選擇的。這都是阿里的功勞,不可否認。這就導致同一個平臺上的同行越來越多,一個客戶肯定不是隻發一個詢盤,客戶的選擇很多,競爭大,利潤當然不如以前了。比如我們一個n線小城市,去年外貿阿里的入駐猛增了上百家。阿里的工作很到位,但這些廠家及公司能不能盈利或盈利多少呢?
B2B平臺現在也在不斷的改革,改變一些規則,但最基本的模式不會改變的。外貿的平臺有名的就那麼幾個,基本模式都是一樣的。
外貿行業與製造業緊密相連。中國的製造業隨著原材料和人工的上漲,優勢也已經不大了。這種優勢漸漸在向印度轉移。這是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經濟已經過了以製造業為動力的階段。所以,外貿發展已過了峰值,現在還可以做,但會越來越難。大環境如此,B2B平臺作為最簡單易學的,廣為接受的外貿模式,必定會受影響。
現在懂外貿的肯定是不能只靠B2B平臺的。外貿會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需要的是專業的人才和技術。
個人鄙見,各位共雅!
-
4 # 夏戀一抹夕陽
因為入駐的人太多了了,競爭就大了!感覺現在的第三方平臺不太適合小賣家了, Aliexpress、 Amazon等比較適合有工廠實力背景的賣家,中小賣家,基本做不大,容易做到炮灰,做了幾年的第三方平臺,算是一點感悟吧!
回覆列表
我十幾年前在環球資源上做過,那時候環球資源主要是以雜誌為媒介,國外的老闆或者採購經理都會訂閱,所以投放效果是很不錯的。後來阿里巴巴的線上B2B崛起,網路電商平臺的好處是供應商更多,每個細分品類下都有非常多選擇,比起一本雜誌來說更加方便和詳實。所以我也停了環球資源改為阿里國際站。這幾年阿里國際站上的訂單數越來越少,新客人也變得越來越小,所以大家感覺變困難,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這幾年中國國內的生產製造成本增長太快,租金與人工比翼齊飛,但是外國並沒有這麼高的通脹,所以訂單的客單價不會上漲那麼多。如此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2. B2B 平臺建立之初吸引了很多優質採購商,這些採購商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後並不會輕易更換,而且供應商自己也會越做越好。而國外經濟比較穩定,好的企業增加的不如中國供應商增長的速度,於是後期再進入平臺的獲客難度加大。
3. 平臺自身的錯誤做法導致企業的困難:一味使用競價排名導致平臺運營成本迅速增加;平臺自身沒有發力在如何拓展流量引入環節,如購買更多谷歌流量,去海外拓展平臺影響力,消除國外客戶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顧慮等等,而是學習國內B2C平臺的做法,做很多對於供應商的活動,比如造節,寄希望於供應商互相競爭來獲取有限的流量;某些平臺甚至使用惡劣的手段幫助那些在平臺上投入大量資金的如KA商家不正當獲取客戶資訊,比如透過一達通交易,客戶資訊會洩露,平臺將這些資訊賣給KA商家,如此做法更讓中小企業雪上加霜。